我不是笨猫
发表于 2009-11-1 18:43
我昨天看了那个杭州美食了,楼主发了好多照片哦,那自助餐真是{:4_286:} {:4_286:}
才198元一位,你看到了吗?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18:3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没注意啊,我去看看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18:58
31# 我不是笨猫
看了好多美食版块儿,忘了哪里看的了,给你个链接
http://www.19lou.com/forum-9-thread-23336416-1-1.html
需要简单注册一下才能看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0:02
都到这水平了,你还用“钱”来衡量??如果只是用“钱”来衡量,你会发现有好多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比如说。。。。。
这下理解了吧?这逻辑思维还真的不适合做研究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18:2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你幼稚还真就是幼稚,钱或者说价格是用来判断一个职业或者市场供需情况的最好标准了。
为什么搞金融的收入多,因为目前的世界就需要能空手套白狼的人才。所以搞金融的钱比工科的多;
为什么搞工科的钱比纯学术的钱多,因为工业界有需求,所以源源不断有资金从工业界注入;
为什么纯理论科学的人钱就是少?因为世界没有大量需求,所以只有靠国家扶持。博士毕业以后除了post doctor拿着不多的钱或者大学任教外,没有其他出路。可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而且项目经费和工程界比起来天差地别。其结果就是,虽然理论科学难度很高,但因为市场没有需求,他们拿的钱(大多半位)就是少,甚至平均值少于fh毕业有相同年数工作经验的。
你没这水平参与讨论就一边看着偷学两招,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mars198356
发表于 2009-11-1 20:46
首先鼓励一下,不管结论如何,至少你是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
回应如下
to1:这是个典型的define的问题。你尝试提出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一味。。。”,进而得出多余的结论。
to2:可见你虽然模模糊糊能够理解de ...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12:4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to to1: 这不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只是你说了一头,我把另外一头补充上而已。不深究了。
to to2&to3&to4:每个人的环境都会限制思维,我没有去过企业工作,所以不确定你说的define具体是什么。我对于你说的define的理解仅来自于你的解释。如果这是一项对于“问题的定义”的活动,我想知道如何衡量你定义的好不好呢?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吗?还是自身有评估的模型?我确实不够了解这个,愿闻其详。当然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关于什么的研究都有并不奇怪,但是对于这样的方法效果如何我仍然采取保守的态度。如果是一套可以遵循的方法,我愿意尝试,可是这些都没有出现在之前的贴子里啊:)
至于我为什么采取保守的态度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可能适合工程界,产业界(相对任务比较明确,比较容易规范化),却未必适合科研。你可以举个例子应用在数学研究上吗?如果可以,我更愿意相信这个define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可以培训的技能。所以我相信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但肯定有其适用范围,是否适合科研我在了解了之后愿意做进一步探讨。
to to4后一部分:我还是觉得人身规划可以参考别人,但是是不需要别人指导的。至于人生过得是否有效率,当中摔过多少跤,是各人的私事。我不喜欢这种号召,叫别人都(不要)去过某种生活。我也不同意每个人(博士)都需要想着人类的发展,从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加上很多压力⋯⋯ 因为这不是为了“证明动脑能力”,这是在享受这一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凡事都要去考虑整个人类的发展是不是对每个人要求高了点呢?不过这个才是扯远了,总之我比较赞成自由和谐的状态,但是高效却未必是最理想的,必要的浪费也许可以舒缓情绪,让身心更健康:)
to 最后:恩,明确说出来要好很多。我也可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不去企业或者知名研究所,不是吗?:)
最后补充一点,我不是想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如果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我愿意虚心请教和尝试。如果你想说的是,掌握了define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可以效率提高,每个博士生都可以有他们老板一样的眼界和经验,我也未必觉得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我就觉得恐怕读博士是我一辈子最愉快的时光了,可以完全没有压力地去尝试自己的idea,也没有生活的压力。当然这些是我老板带给我的,他负责了所有其他“繁琐”的事情。不过这也就是对博士的基本要求了,我想纳税人们应该不会指责我在浪费资源吧。
mars198356
发表于 2009-11-1 20:57
同意JIEJIEDOG
举一个例子。话说美国有个叫做高通的小公司,这个公司很出名,像新浪科技什么的经常提到这个公司怎样怎样。这个公司有一个主要业务,就是对行业的未来进行预测,然后把未来的产品做一个定义,建议这 ...
einstein 发表于 2009-11-1 18: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申请和审批。前者应该是完全自由的,后者应该是由我说的相对可以准确预测研究价值和方向的人决定的。我的观点就是前者是不应该有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的,如果是做研究的话;而后者是需要慎重考虑,并且联系实验室的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当然也可以学jiejiedog提到的define的方法(如果这个方法确实有效的话),作为前者也承担一部分后者的工作,或者说提高申请被批下来的概率。
回到你的问题,在我看来,“新”是可以作为理由提出申请的,但是不会是被批准的充分条件。就我了解和参与的一些项目来说,并没有觉得评审人“急功近利”,反而是很多项目太“好高骛远”,但是也不是说就没有成果,只是没有达到预期号称的成果罢了,所以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大问题。我的回复都是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暗指某些社会现状:)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21:43
他们拿的钱(大多半位)就是少,甚至平均值少于fh毕业有相同年数工作经验的。 ...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0:0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半职博士在德国,比任何有固定工作的工资都低呀,清洁工人都比他们高许多,何止是fh毕业生!
这个比较有啥意义?你想表达什么?你想告诉大家,赚那么少的钱,还不如扫地去?
很明显你不是半职的,很明显你在公司读博,不如直接告诉大家,你很强就是了,何必拐弯抹角呢{:5_386:}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2:08
半职博士在德国,比任何有固定工作的工资都低呀,清洁工人都比他们高许多,何止是fh毕业生!
这个比较有啥意义?你想表达什么?你想告诉大家,赚那么少的钱,还不如扫地去?
很明显你不是半职的,很明显你在公司 ...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21:4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别再开口显无知了,为啥你层次就这么低呢?除了插科打诨你还会啥?
马屁精
发表于 2009-11-1 22:21
别再开口显无知了,为啥你层次就这么低呢?除了插科打诨你还会啥?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2:0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原来也会经典游击战啊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2:48
to to1: 这不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只是你说了一头,我把另外一头补充上而已。不深究了。
to to2&to3&to4:每个人的环境都会限制思维,我没有去过企业工作,所以不确定你说的define具体是什么。我对于你说的de ...
mars198356 发表于 2009-11-1 20:4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这样的讨论才有趣。
其实define并不是仅仅用于定义课题方向,对于研究者的人生规划也是很重要的。
最原始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浙大海龟跳楼的时间,其实我知道这样的不幸并不是一个两个,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他们有天赋,够勤奋,但是他们事业不顺利的唯一原因就是入错了行(专业)。
当你还没有成家的时候,你会觉得研究的过程本身带来的悲欢喜乐就是驱动你留在业内的动力。但是譬如那个海龟博士的另外一半,是否能够认识到她的爱人选择搞科研的初衷呢?是否涂博士本人人清楚在这样一个行业,社会需求并不大,因此他除了留在纯学术圈外,没有什么其他选择。清贫可能将陪伴他一生。问题是,他的家人,他的妻儿对他的期望是否应该归入一个成熟科研认识的事业规划之中呢?
假设。。。
1。 如果他能够在一开始本人就能认清define他将来的路,并且告知他的家人,也许,他的妻子会不甘清贫一辈子会选择他人,或者一辈子嫁鸡随鸡而不会因为现实与期待之间的落差太大而有怨言,而他亲朋好友也不会对他过多社会压力。
2。 如果他一开始就能正确define他的专业领域,可能他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大科研领域中一个社会需求量稍大一些的科研方向。这样,他既能够搞他的科研,又不至于拖累自己另外一半。也许不是他100%满意的专业,但是已婚人士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兴趣,否则其实就是不成熟或者自私的表现。
3。 如果他能够define美国科研环境和中国科研环境之间的差别,可能他根本就不会选择回国。
在工科行业,尤其是我所在的行业,就是庸才,也不用为家庭生计烦恼,因为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就算在科研方向留不下去,也可以转去工业界搞擦边的入技术支持等。
但是在理论学科,缺乏企业界的资金支撑,整个行业内只有靠国家扶持提供有限的职位,也许5%的职位,也许10%,这种情况下,是否科研人是否应该define自己是否有那个竞争力?如果不是,是否应该早点知退?要知道在理论科学领域,除了留在学术界拿可怜的薪水,基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很多连半位都拿不到的人,最终彻底离开他们的专业,其实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也许我的话让一些人听了很不顺耳,但事实就是事实。
以上是define想阐明的原始论点,后面慢慢的重心就变成了科研课题中的define。
对了,某人说起“人类就是从石器时代慢慢发展过来的”,意思是少安毋躁。可是,我们人类发展不是线性的。最近100年中人类的innovation可能超过了过去几万年的总和。100年前,80%的工作职位根本不需要任何ausbildung,但是今天的社会,几乎没有职位是不需要ausbildung以及n年的基础教育的。我们处在的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阶段,培养define的重要性自然可想而知。当然任何人都可以随形而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忽略define。如果他能够让世界适应他,而不是他去适应这个社会,我想他的日子一定过的还是很爽。
ps。define这个词,词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的第一个字D。
mars198356
发表于 2009-11-2 00:31
呵呵,这样的讨论才有趣。
其实define并不是仅仅用于定义课题方向,对于研究者的人生规划也是很重要的。
最原始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浙大海龟跳楼的时间,其实我知道这样的不幸并不是一个两个,我认识的朋友中就 ...
jiejiedog 发表于 2009-11-1 22:4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这里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术研究领域的选择,一个是人生的规划,两者有联系,但是我不同意两者所遵循的方法是一样的。如果你说的这个有点“万能”的define真的可以适用于这两个方面的话,那我就会把它归结为宽泛的哲学理论,或者一些基本的准则,而不是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但是我感觉是你扩大了这一概念的外延。比如你说的这三个假如,在我看来应该是:1、他没有很好地“规划”人生;2、他“选择”错了专业领域;3、他没有“分析调查”科研环境。做好这三件事需要的是不同的方法和能力。当然你也可以总结说“凡事都要做好”,或者“积极面对人生”,但是这样的总结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意义,你必须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事,什么是好,什么是积极。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你说的define是一套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上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标准,是否可以用在科研上是值得考虑的(我隐约觉得一些研究性质的公司应该有在做这样的尝试,只是还没有深入到我这一层:)),但是是否可以扩大到人生规划甚至任何领域,我表示怀疑。
浙大博士后的这个例子是一个很好的由于学术研究领域内的规划影响到人生规划的例子,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可以用同一套方法解决,也不是说解决了前者后者就迎刃而解。我不觉得他的悲剧源于“入错了行”,或者说这样的解释是简单地把问题全部归结到一个因素上,而忽略了其他,比如心理素质,社会责任,家庭关系等等。而这些有很多是各不相同的个人问题,很难用一个普适的方法去解决,更何况还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你建议的这个解决方案也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设他研究上取得成就,就不至于心灰意冷),但是也可能解决不了(假设他本身就有忧郁症),而且可能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解决方案也不止这一个。我更愿意把自杀这种事认为是一时情绪的难以自控,如果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和训练,多一些周围亲友的关心,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另外我还要强调的就是学术研究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人生规划却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或者是自我意识的过程,而不是可以被“劝说”的。当然,我同意,一些很基本的准则是需要把握的,比如凡事最好不要只看到一个方面,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要结合,等等,但是这些应该不是define所发明出来的吧,最多是一个比较好的总结(是吗?)。欢迎你另开一贴详细描述一下你们企业的这一文化,就当为你们企业做广告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