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时评]西部环保与能源对峙何时休
有观察分析人士称,怒江水电开不开发都是一道难题,对中央政府来说,同样需要智慧最近,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对西部水电的再一次关注。这份报告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重了当地贫困,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改变这种水电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隔离的发展模式。
其实,就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前些年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环保专家反对,国家环保部门制裁,国家领导人要求“谨慎”,但在强大的经济利益诉求下,一些地方政府两耳只闻“铜板声”。
近来,随着环保声浪日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是要电还是要环保?有人称,这是一场自然与科学的对峙。
1 地方政府:小投资产生大回报
“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90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0.5%,居全国第2位,可开发量的92%集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位政府研究室负责人宣称:“加快开发水能资源是振兴云南经济的最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希望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因此,怒江大坝成为当地政府振兴经济的一把即将启用的“尚方宝剑”。
“我支持怒江建水电站。怒江地区50万人口要脱贫,首先,怒江建水电站能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百姓贫困的问题不可能靠国家救济解决。库区5万移民的代价还是比较低的,我赞成生态移民。”作为支持建坝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这位官员还称,因为怒江的地势地理条件好,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就能产生较大的水电回报。
他认为:“我国能源受到了威胁,石油通道受到威胁,马六甲海峡大家都虎视眈眈,很需要开辟另外的油路。如果建起水电,可以用水电换油,一部分输出华东、华中地区,一部分输出缅甸。缅甸、巴基斯坦、印度、云南就是个通道,从国际形势看,有其战略意义。”
“水电推动发展”已经成为怒江上下一致共识。以至于有官员说:“我们宁愿放弃世界遗产也要上马水电。虽然出现了波折,我们仍然要做100%的努力。怒江的发展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2 开发公司: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就在民间组织、环保部门大力讨伐大小水电站时,有众多的媒体将板子打在了商人身上,却不知开发商也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从2002年起,具有“候鸟本性”的浙江商人掀起了第二轮投资中小水电的“圈河”热潮,各类投资者成群结队到四川考察,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回报稳定,利润高”的产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对前去采访的媒体抱怨说,由于受着国家发改委对电力项目的整顿影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心切,答应贷款没有问题。
可是项目运作起来后,贷款申请报到总行的时候却被卡住了脖子。已开建的项目,抽资不可能,再建没有资金了,弄得骑虎难下。
除了贷款问题,对于温州商人来说,电价也是一块烫手山芋,拾不起,扔不掉。对地方“小水电”曾做过调查的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认为,西部尤其四川是各种大型水电企业争锋之地,小水电的弱势地位使每度电的价格甚至被电网企业压到0.1元以下。大电网在实施“管理措施”中,一方面以季节性、低水平等为由限制小水电的上网电量,另一方面又以丰枯电价、丰谷电价、超计划电价、竞价电价、报废电量等种种名义为由压低小水电上网电价。
一位开发商说,地方政府往往包装高额回报以吸引投资。直到现在,西部一些县里水电项目招商时还承诺上网电价0.38元以上,3-5年就能收回成本。
3 环保总局:让环保图章硬起来
国家环保总局去年1月18日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30个项目,这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环保总局首次叫停违法项目。同时也宣布将推动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环保将从行业、区域和流域规划的层次上介入,从源头上防止重大经济开发活动的决策失误和环境破坏。
一些水电站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没有经过很好的环境影响评价。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趋向于战略层次,就是因为在项目层次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完整地考虑环境影响的累积效应,对环评确定的环境影响大多也只能是提出补救措施,而无法从资源配置和规划的高度加以避免。战略环评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发展超出自然承载力,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张皮的问题,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本意,值得研究和借鉴。
严格实施环评制度,让环保这个橡皮图章硬起来,这必将触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引发强烈的反弹,国家环保总局面临的压力之大自不待言。而地方环保部门几乎完全听命于地方政府,要想让他们真正把住环评关决非易事。环保部门要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要想真正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也需要依靠公众作为同盟军。 4 环保专家:“跑马圈河”可能演变为生态危机
水资源问题专家、《中国水资源》一书作者马军曾经撰文指出,中国西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横断山区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投资商纷纷进入该地区,瓜分水能开发势力范围。他们往往仅从水电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规划设计,不顾该区地质环境极不稳定,山地灾害高发;这里原始森林分布,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这里是我国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和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无序的“跑马圈水”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再过20年,中国仅存的自由奔流的河流和壮丽的峡谷可能都会消失,而西南地区的高山深谷地区会出现百万新移民。
他以号称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溪洛渡电站为例指出,它的修建要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因为它可能危及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引述有关专家的观点,认为这种影响甚至是难以逆转的,白鲟等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种可能会因此导致或加速灭绝。
2004年,中科院等研究部门的地质地理、环境、生态、文化等领域的32名专家联名向社会呼吁:西部生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他们指出,靠水电来支撑开发西部,也给西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如地质灾害、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文物被毁等等。
“对于西部来说,水能并不是‘清洁能源’。”一位老水利工作者坦言,“西部地区有很多人文自然景观,都是无法复制的,比如三峡,比如都江堰;另一方面,西部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建大坝时考虑不周,会造成隐患,甚至可能引起地震,地质上的困难也是当初三峡大坝经过再三论证的原因之一;第三,西部现在还保存着大量原生的自然动植物资源,环境的突然改变会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环境这个东西是不能拿来做实验的。”一位环境学家提到此事就气愤不已,“怒江一旦建坝,对环境的影响就是不可逆的。何况现在我国水电建设中,地方政府和水电部门才是强势部门,如果没有环保部门大力参与,他们根本就不会认识到这一问题,即使认识到了,他们也不会做什么,因为为环境问题埋单的不是他们,而是当地老百姓和国家。”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主任李渤生和四川地质专家范晓都认为,在怒江建大坝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将使中国蒙受太多重大损失,也违背了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
有文化学者指出,怒江流域有16个少数民族聚居,集中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习俗、语言和传统,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带,而一系列大坝的修建会把这些居住地淹没,迁移将使这里的文化环境遭到破坏。 5 向左还是向右智慧的考量
面对当地政府对怒江水电开发的决心,有观察人士分析称,怒江水电开不开发都是一道难题。
怒江州脱贫、国家电力缺口、生态与民众利益、“三江并流”保护、友好邻邦资源利益、保护与发展、东西部利益平衡、能源短缺与制度建设等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认为,怒江问题的处理,对中央政府来说,同样需要智慧。
向左?向右?不仅仅是处在“困惑”中的怒江州迫切需要的一个答案,西部许多城市及国家一些部门、专家学者等都需要一个定论的“方向”。 这么一个中等长度的贴,楼主分成四分发,有骗银元的嫌疑吧?{:5_390:} 嗯,西部环境改造很重要,这贴先标记一下,明天再看吧{:5_385:} “水电推动发展”已经成为怒江上下一致共识。以至于有官员说:“我们宁愿放弃世界遗产也要上马水电。虽然出现了波折,我们仍然要做100%的努力。怒江的发展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 Faint... Die Leute in China berücksichtigen einfach nur eine Sache, mehr Geld innerhalber kurzer Zeit zu kriegen. Anderes ist egal.
Eigentlich kenne ich den Wasserkraftwerkbau nicht auswendig.(Der Wasserkraftwerk hat nach meiner Ansicht mehr Einfluss auf die Natur als Offshore Windpark.) In China fehlt es immer noch eine Strategische Plannu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