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得琵琶 发表于 2009-11-24 21:08

“南水北调”有多大价值?

一:“南水北调”抽血四川 长江

如果为了支持北方所谓重点工业项目的发展,为什么不按自然资源状态进行工业布局,难道就该优先发展北方及沿海?一旦台海开战或中俄交恶,北方及沿海工业有多大价值?
如果为了保护北方生态,难道如此大的工程就不会毁坏四川及整个西部生态吗,就不会对历史文物及自然地貌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区区一个无极剧组轻微毁坏云南生态还遭全国痛骂,为什么现在主流媒体不见声音呢?

如果为了北方农业及城市用水,难道就应该牺牲四川及西部农业、牺牲四川城市用水吗?北方为什么就不能迁移一些高耗水耗能企业以保农业及城市用水,非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如国南水北调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有多大?先不要忘了光现在预算的静态投资就需要5000亿以上,如果算上动态投资及所谓的损失赔偿,成本代价起码是万亿以上。要在北方建多少工业、多长时间才能赚上万亿?要知道,成都市GDP才2000多亿,北京市才6000多亿,而这GDP里除去成本投入又该算多少利润?南水北调带来的产值增长要多少时间才能赚回投资?

如国将这些投资成立基金,将收益用于教育,恐怕全中国的长期义务教育问题都可以解决了。难道个别地区GDP增长若干能与这种事关国计民生、中华民族兴旺的事相提并论吗?

如果撤调南水北调工程,搞一个20年期真正义务教育工程(到高中阶段),相信全国不会听到一个反对声音。为什么某些领导一听到项目建设就来劲,一听到教育拨款就叫穷呢!

反弹得琵琶 发表于 2009-11-24 21:08

二:破坏生态毋庸置疑(摘四川新闻网,节选)

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世庆表示,首先西线工程调水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而在这里搞高坝蓄水则极有可能会诱发大地震。其次,由于西线地形北高南低,除建高坝蓄水、修渠输水外,还需要开凿长达数百公里的隧洞把巴颜喀拉山打通,工程巨大不说,是否可行、可靠也未可知。第三,调水区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一旦建成就将淹没大量草原、农田,而在江河下游形成干热河谷,造成新的环境破坏。此外西线地处藏族聚居区,而这里的居民大多笃信宗教,崇拜神山、圣水、喇嘛寺庙,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工程一旦开工将在移民、寺庙搬迁等问题上遇到巨大的困难。

地质专家范晓更是直接地指出,“南水北调其实就是一种挖肉补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大规模的地表工程对地表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引水坝以下因流量减少或断流造成的干旱化、沙化,水质恶化等。”

反弹得琵琶 发表于 2009-11-24 21:08

三: 南水北调危害说-------(摘青岛论坛 -节选)

人为抬高沿途湖泊的蓄水位将增加洪水危害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很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1991年,太湖和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损失严重,造成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利用江苏南部的运河来调度洪水走向,在紧急关头,由于控制运河的闸门开错,使得太湖的水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加高。同样,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东线南水北调后若发生如1991年的淮河洪水,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水利政策一直没有长远正确的方向,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一会儿只强调防洪,一会儿只顾抗旱,治水把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都治得奄奄一息,照这样下去,长江、珠江松花江也会遭受同样的命运。

  河流湖泊在自然状态下有高水位、枯水位,一张一弛,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也随之上升下降,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新旧交换。由于输水线路和沿途湖泊常年处于高水位状态,将造成这些地区次潜育化和沼泽化,而破坏该地区的生态。

国内外的调水经验教训是什么?美国、原苏联都放弃了大规模的调水工程计划,因为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太太,而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引滦入津工程是中国建成的最大的调水工程,不能解决天津的供水问题,还使得海水倒灌严重,天津失去有保证的自然水源,成为天津水危机的根本原因。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使上海、南京及长江下游地区重蹈天津的后路?

反弹得琵琶 发表于 2009-11-24 21:09

四: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断送陕西百年发展潜力(摘百度贴吧 > 杨凌吧 ,节选)

从长江黄河水系与纬度、京杭大运河与经度的关系,以及气象水文自然条件来看,我国南北水系互补融合应遵循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不能用政治位势第一作为决策出发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宗旨,是调剂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资源开发利用事宜,把南方富余水源向北方缺水地区调用。即令长江水系有富余水源,这部分水源也不在汉江流域,不能把主要地域尚且干旱或半干旱的陕西省列为南水贡献省份,由陕西省节水调给北京,众所周知,陕西是一个北方省份,无论行政区划还是地理经济学和水利科技评价,都没有异议。那么,把陕西省的水资源限制自用,调入北京,究竟是南水北调,还是西水东调,或者北水北调?如果陕西省水资源有富余,这样调水也能令人心服;然而,事实上陕西省偏偏是一个缺水情况较为严重的省份,把这样一个缺水省份的水资源集中到湖北省丹江口水库,调用北京;迢迢千里万里之遥,途中损耗巨大、成本昂贵等姑且不论,难道就是为了证明陕西省的政治位势没有首都北京市更重要吗?当年为了给香港解决饮水危机,周总理指出这调水工程关系到中国与英国及其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微妙交往,涉及外交战略和今后香港回归大计,但仍然必须确保东江水库上游的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注重保持上游自然环境。这是成功范例,值得借鉴。陕西省在全国水系分布图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省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都流经陕西,秦岭是中国暖温带和温带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但陕西省却是抱着汉江黄河还缺水干旱,发展受阻。秦岭作为国家规划的最大中药材基地,一再面临生态挑战,陕西长期处在充当全国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牺牲品的角色定位上面。这次在汉江水调往北京的大招牌之下,实质上是要陕西把仅有的一些水调给河南省、河北省,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沿途的损耗和小额使用,有利于改善沿途生态环境,真正调入北京市的陕西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其现实意义仅仅在于证明陕西省远远没有河南省、河北省在国家一盘棋上的地位重要,并非是没有北京市重要。因为陕西与北京在政治位势上就压根不处于同一个档次级别,没有可比性。1955年国家决定在河南省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就明确要让陕西省当牺牲品。由三门峡水库蓄水,抬高黄河水位及河床,形成潼关的陕西省渭河自西向东朝黄河排水的河口发生黄河倒灌趋势,要让渭河倒流,无处泻洪而淹掉关中平原百万良田。三秦父老兄弟无可奈何,接受了祸害50年的潼关高程,渭河作为关中平原的母亲河,从此险象环生,每逢夏秋暴雨,洪水就令人揪心。无独有偶,山西省修建的万家寨水利工程也是在缺雨干旱时让黄河岸边的陕西人吃不上黄河水,但一当黄河洪水泛滥,就首先冲淹陕西地界,乃至几次洪水都涌进了陕西省的府谷县城。还有,同属神府---东胜煤田,但内蒙古能在黄河北岸,利用黄河水来大搞亚洲最大的烧煤发电厂,效益很好;而黄河南岸的陕西省,竟然不能用黄河水来搞煤矿坑口电厂,要将原煤沿着神朔、大秦铁路线和神骅铁路运煤专线,拉出去卖掉这初级产品,失去了使用水资源展开发能源产品深加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大好市场机遇。

反弹得琵琶 发表于 2009-11-24 21:09

五:南水北调引来如潮争议 (摘平果商务论坛 节选)

这一项目的批评人士担心﹐以耗费数百亿美元资金以及造成环境损害为代价换来的只是中国北方长期水缺乏问题的暂时缓解。但水利官员们认为﹐要想使中国蓬勃发展的城市获得充足的供水﹐缓解过量使用黄河水以及中国北方地下水严重超采的问题﹐上马这一项目是唯一的出路。

就在围绕这一项目的争论不断加剧之际﹐北方严重的缺水问题已经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提早建设这一项目的部分输水管网﹐以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有充足的供水。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北京师范大学刘昌明教授说﹕“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上马的项目。在环境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必须有所牺牲和妥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林凌教授今年夏天编辑出版了一本书﹐书中收录了60位专家和学者质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文章。

林凌说﹕“我仍然坚持认为﹐政府在最终决定上马像南水北调这样一个大工程之前﹐需要发动官员、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广泛讨论﹐以避免今后犯大错误。”他说﹕“现在是2006年﹐在西线工程2010年开工之前我们仍然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这本书的文章作者们称﹐西线工程在生态方面弊大于利。它将降低西南地区一系列水电工程的发电能力。这本书出版之际四川省恰好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旱﹐那里等待取水车供水的人排成了长队。

许多人担心﹐向北方输水无法解决中国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使用率低下的问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说﹐即使这一工程上马兴建﹐中国政府几十年后可能会发现自己仍然面临缺水问题。易明着有一本探讨环境恶化的书《河水变黑了》(The River Runs Black)。

她和其它一些人认为﹐解决之道应该是鼓励节水和改善对供水系统的管理。

在中国政府内部有些人似乎也同意这一观点。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仅仅使中国城市现有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实现循环再利用就能抵得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部输水量。他上个月对官方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说﹐以引水方式来解决缺水问题会打乱水资源的自然循环。

而人权活跃人士则担心﹐对引水渠道沿线居民的强制动迁有可能重新引发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工作中出现过的政府滥用职权问题。

sehrgut007 发表于 2009-11-24 22:54

我以前所在的地方就是要北调的地方。这个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利弊肯定都有,但是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2_236:}

fizza 发表于 2009-11-24 23:04

解决就业问题 {:4_281:}

infors 发表于 2009-11-25 00:04

这些规模浩大的工程给环境造成很多重要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具体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有其中一个小环节中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而带来一场大风暴的效应,这些都不好说,就像长江三峡具体会给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

我比较反对这种硬性的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生态现有状态的行为。如果真这样,还不如把粮食细胞做大规模转基因,让粮食农作物都具备仙人掌的特性,降低其对水资源的依赖性

马灯 发表于 2009-11-25 13:37

日立 发表于 2009-11-25 13:42

南水北调、三峡,对生态环境、四川地震绝对没有任何影响
--某官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南水北调”有多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