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博士转金融好找工作吗?
诚心请教前辈。刚刚拿到博士学位,正在找工作,不想做物理了,想转金融。一直学的都是物理,没有金融相关的经历。去年12月份考了CFA一级,但感觉一级没什么用,很简单,基本上是常识性的东西。而且实际上我感兴趣的是偏数学一点的,关于衍生品定价的东西。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东西,比如John Hull和Shreve的书。投了7份简历了,3份直接拒了,3份在等消息。西门子风投拒了但说对我的申请很感兴趣,问我可不可以把我的申请转到其他部门,可能其他部门可以提供职位,感觉这也没什么希望。现在陷入了低潮期,没信心了。请教这方面的前辈可否给些意见。而且听说找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的话,就算找到工作换工作签证有比较困难。有部有这回事? lz很强。。。顶下 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的,我知道一个也是物理博士去花旗银行做IT了 2007年之前如果想转金融可能还比较容易些,现在这年月,难了,金融行业自己还在裁员呢。另外现在搞金融衍生品算法的人力资源过剩,华尔街那边淘汰下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在德国没戏,去英国试试。 浮躁,浮躁啊,搞啥不好,非得搞这些忽悠人的玩意 同意楼上的说法,这次危机头大的就是衍生物的价值估算,因为次债没有合理的市场估值,导致资产大规模缩水.以这次危机为契机,甚至与所有衍生物都跟着倒霉,政府规范加强,很多公司削减人手.的确不是一个好时机. 楼主如果喜欢数学,倒不如搞搞保险精算类,一来也是数学专业,二来保险业相对稳定. 楼主一定切记,换了专业,你的博士学位可就没法拿博士等级的薪水咯.如果有合适机会,就不要太计较. 多谢大家的意见。看来现在真的不是个好的时机。做保险精算也可以,但之前没看过这方面的东西,估计也没戏。跨专业又没有工作经验真的很难,没有拿得出手说服别人的东西。 保险精算不用试了,和数学没有太多的关系。为什么不做本行呢,新能源,节能材料等? 博士做表面磁性计算,就是跑跑程序,太无聊了。跟实际应用没什么关系,新能源和节能材料也不算本行了。 lz qiang ren 又一个喜欢挑战命运的~~~~我高中班里同学, 在美国读的化学然后MBA, 在华尔街上班~~~天天害怕被开掉。
LZ如果想转行, 还不如去CONSULTING~~~反正什么专业都OK的。 consulting具体做啥, 经常听到, 但不清楚工作内容, 就算有面试也是抓瞎. go to london or switzerland e.g. pfaeffikon, hedge fonds centre in switzerland....london is much more better..you can forget germany, even if you find a job in germany you will get depressed because the working style here in investment banking.....the most german in banking are not stupid, but they are more to say HOPELESS... 在德国找工作最看重的是你以前的工作经历,最起码也是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如果你考下CFA2级,且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就算在现在的环境下,照样能找到工作。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看LZ到了这一步应该转,自己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东西是不可能做好的。
大学,研究生,博士一路读下来才发现所学不是愿意做的,这是无数中国学生的杯具。 银行就有很多学物理的博士。学物理学到一定程度就和数学相通了,而且学物理的在建立数学模型上还有一定优势。可以试一下银行的研究部门。 本帖最后由 cochrane 于 2009-12-22 22:08 编辑
物理博士挺适合做quant., 但是现在就业市场不好,想直接找到工作需要一定运气。试试graduate programme吧。
如果特别特别喜欢搞衍生+30岁以下 => 可以考虑申请个数理金融博士,一边读一边找工作,找到了就不读了。
30岁以上 => 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多少有点晚了。如果再读个博士,感觉有点牵强,觉得还是应该看看别的方向。
CFA比较适合analyst=写手。quant还是需要数理金融+编成。Equity trading那方面的quant可能需要CFA,我也不了解,问问明白人吧。
对了,如果喜欢钱的话没有必要一定做Quant.,但是不做quant你的物理博士就浪费了。
看看这个,可能对你有点启发:
http://www.tracked.com/list/top_companies_by_revenue_per_employee 不是学物理的,也不是干金融的,帮不上你什么忙
你可以用物理,金融作为关键词去 google 找找看
转:现在值不值得去美国留学_森林精灵_新浪博客
回到A的金融专业,我问他:你知道你要干金融里面哪一行,金融太广了。 ... 华人在美国投行大多并不是靠学商学院或金融找到高薪工作的,而是物理博士或数学博士, ...
blog.sina.com.cn/s/blog_53b3e5400100f6jb.html - 网页快照 "华人在美国投行大多并不是靠学商学院或金融找到高薪工作的,而是物理博士或数学博士"
呵呵,看看我上面发的链接,在真正挣钱的行业里,物理博士或数学博士好像没什么用吧。 本帖最后由 老太爷2008 于 2009-12-22 22:23 编辑
我干GG少年班毕业,27岁美国物理博士(中间转过学校)。
去了高盛,
他说,自己太老了。
压力大。
其实经融业啊,青春饭。
博士太老了。
除非25-。 物理博士也要看专业,
得搞“建模”的才合适。 现在好像物理也是万精油专业,做什么的都有。 被大家说得一点信心都没了. 现在唯一报一点希望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的一个关于investing的18个月的training program, 申请时要求填期望的年薪,不知道大家认为多少合适. 至于工程方面的工作, 觉得又竞争不过专门学工程的人.学了这么多年物理发现找工作时一点用都没有. 当年本科时年级第一的牛人在stanford拿了物理博士后不爽,接着读经济博士. 被大家说得一点信心都没了. 现在唯一报一点希望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的一个关于investing的18个月的training program, 申请时要求填期望的年薪,不知道大家认为多少合适. 至于工程方面的工作, 觉得又竞争不过专门学工程的 ...
tantants 发表于 2009-12-23 09:3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男怕入错行。
金融业真的不适合我们学物理的。
我干GG说,高盛这些投行的新人平均工龄在一年左右。
就算你留下来,40岁左右如果拿不到7位数的年薪,
那么等着走人吧。
我所知道的去金融业的德国物理博士,不少已经被炒鱿鱼的。
楼主,现在经济是不好。
可能找到对口的专业很难。
可是,你想想“金融业”靠谱么?
金融危机了,还往火坑里跳? 英国就算了,情况很差,美国比英国好些,美国搞物理的不少做quant,很牛。 我给楼主推荐个公司,d-fine consulting, 德国著名的金融行业咨询公司,在香港也设有分部。他们优先考虑学物理的,但是要有编程经验。这是个很好的公司,楼主可以试试。 本帖最后由 wey 于 2009-12-23 23:15 编辑
物理博士转金融的
朱云来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后赴美国深造,199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朱就读于芝加哥De Paul大学,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朱就职于安达信芝加哥分部,任会计师。1996年至1998年,朱跳槽至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任投资顾问。
199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命令,禁止高层干部子女任职外资公司。朱云来于是回到香港,由王歧山引荐加入由中国建设银行控股,摩根斯坦利参股,王歧山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分部 ,2000年,朱云来进入管理委员会,2004年,出任CEO。
朱云来处世低调内敛,但是自从其进入中金公司之后,该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国有大公司海外上市的市场,他本人也於200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排名第15。 楼主牛人啊 本帖最后由 cochrane 于 2009-12-24 02:33 编辑
楼主不要气馁,能拿到物理博士的人一定是非常有实力的。其实2009年对于很多投行trading的收入都达到了历史新高,现在trading的竞争比年初更激烈一些,而且有加速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1、2年之内,就业市场很有可能恢复。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楼主去再读个博士,或者找个graduate programme,把这个时间点跳过去。
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你的性格是稳重型?还是亢进行?这些对选择职业都很重要。如果是稳重型的,应该选择资产管理一类的,比如PM,ID的方向。。。不同部门人的性格的区别是非常非常大的。留在学校为什么不是一个选项?不愁吃不愁穿,工作稳定,多舒服。没事开开会装装B,比被别人压抑可爽多了吧。"一个关于investing的18个月的training programme",工资不是问题,今年投行trading收入很好,我的建议是可以略比市场高一些,入取的关键是你的性格适不适合。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对博士很sick,有的确实很能干,但大多数都属于脑袋灌浆那种,就事论事,我是说外国人博士,中国人博士跟外国人情况不一样,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国内都是顶尖的,一流选手。说实话我对外国人博士很反感,简历看都不爱看,怕了,还是喜欢那些比较机灵些、有责任心的,好一点学校毕业的小硕。说最后这些话的意思是,如果有留校机会也是不错的,良言苦口啊,呵呵。
被大家说得一点信心都没了. 现在唯一报一点希望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的一个关于investing的18个月的training program, 申请时要求填期望的年薪,不知道大家认为多少合适. 至于工程方面的工作, 觉得又竞争不过专门学工程的 ...
tantants 发表于 2009-12-23 09:3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