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代工产业链, Prada也有中国造 ZT
转贴自经济观察报的新闻:奢侈品代工产业链 Prada东莞生产贴签意大利造http://biz.xinmin.cn/xfwq/2010/01/09/3301507.html
高高的围墙上铁丝网细密而尖利,每一个出入口都有保安把守,出入必须佩戴工号牌,所有供货商在下午四点以后不得入内……广东东莞大岭山镇华侨工业城三区,这家名为兴雄的鞋厂以管理严格著称。
很少有人知道,每天从这里的6000多名打工者手中诞生的,是Prada、ColeHaan以及Camper等一连串上流社会的代名词。除了东莞,在中国的深圳、温州、杭州等地,还有难以计数的工厂正在为这些国际奢侈品牌代工生产。它们规模或大或小,或是直接订单或是“二道单”,或生产成品或只做某一道工序。但无须怀疑,它们生产的都是真品。
然而,最终与消费它们的人见面时,人们将无从发现它们与中国打工妹之间的关系。迫于“MadeinChi-na”的廉价形象,这些产品最终绝大部分都将贴上 “MadeinItaly”或“MadeinParis”等标签。
至今仍宣称采用纯欧洲手工工艺的这些奢侈品牌,多年来耻于提及部分产品的中国出身,但这在业界已经不是秘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缩减成本,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的奢侈品及国外中高端品牌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在工艺有保障的前提下,(中国工厂)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何乐而不为呢?”位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工厂的厂长对本报表示。
不必撕破的纸
“有很多东西是不方便说的,因为没有必要撕破这张纸。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消费者也不必过于介怀。”电话里,这位厂长语气轻松。
有人要比他更谨慎。网络能查到的东莞兴雄鞋厂的唯一联系人杨华国拒绝接受采访,同时也拒绝透露工厂为哪些品牌代工,“公司有规定。”他说。
在供应商张明(化名)看来,这家工厂“管理很严格”。下午四点以后,他们这些供应商都不允许进入厂内,因为四点半后工人将陆续下班,工厂以安全为由拒绝所有厂外人员入内。
供货近5年来,张明从未从厂方得到任何一只成品鞋样板。每当兴雄厂需要某种材料时,总是剪下一块送过来,让照样送料。然而,有几次入厂送料时他还是看到了一些成品。“全是世界知名的牌子!”他回忆说,比较有印象的有ColeHaan、Prada、Camper以及Tim-berland等。其中ColeHaan最多,大约占兴雄厂全部产量的六成以上。
距离兴雄厂约十分钟车程的一个名为“兴昂工业园”的地方,情形与此相似。下午5点,工厂下班时间,大批身穿蓝色和橙色工服的工人从园区涌出。他们似乎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拦住一名女工询问工厂做什么牌子的鞋时,她边走边说,很多品牌都有。“有没有普拉达?”“Prada有。”回答很干脆,脱口而出的英文很溜。再问下去就开始警觉了,“你问这些干什么?”
另一名女工和一名男工则分别介绍说,工厂生产的是成品鞋,全部出口;Prada主要在兴雄厂生产,兴雄忙不过来的时候,兴昂才做。
兴雄和兴昂都隶属于全球十大鞋业制造商之一的香港兴昂国际有限公司,是其在大陆投资的十八家工厂之一。兴昂国际于2007年正式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为九兴控股(1836.HK)。公开资料表明,九兴控股的主要产品包括Nike、Guess、LVMH、Prada、Timberland、Clarks、Rockport、EasySpirit、Ecco等在内的众多世界知名品牌。
除了东莞,在中国的深圳、温州、杭州等地区,还有难以计数的工厂正在给国际奢侈品牌代加工。在业界人士看来,奢侈品牌在中国代理加工早已不是秘密。包括服饰、皮包等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2004年后,委托中国制造商加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缩减成本,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的奢侈品及国外中高端品牌的数量正不断增加。
由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三方共同投资的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所代工品牌主要包括皮尔卡丹。据该公司介绍,每个季度,该公司都会引进意大利最大的西装制造与销售集团的高水平管理及先进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皮尔卡丹男正装的工艺都是在这里做。”
此外,大多数的RalphLauren产品均产自中国。总部位于香港的著名服装制造商联泰集团和溢达集团在过去的几年里承担了大部分RalphLau-ren的生产。据悉,RalphLauren下给联泰的POLO订单一年可达数亿元,联泰在东莞、清远、江苏等地都有分厂。前几年POLO订单大多由联泰的自有工厂进行生产,近来联泰为了控制成本,也开始外包给其他工厂。
代工产业链
在中国的代理加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成品;一种是参与工序,也许有关刺绣的加工放在中国,棉质前身后身可能在马来西亚加工,但生产成品的居多。
联泰集团东莞工厂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奢侈品牌在国内都有总代理,总代理接到品牌的订单后,依据他所掌握的那些能够进行外贸生产的加工厂的设备情况,进行不同款式服装的发包,每次都要根据不同的款式和其他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厂。
同为一线品牌,可能与其他的一线或者二线甚至是大众品牌共享一家服装加工厂。同时,根据每年款式的不同,提供生产的加工厂也并非固定。工厂在生产前会收到一个样品,有的代工厂生意太好还会再往下外包,正是所谓的“二道单”。“有些一线品牌为了怕被人知道它有代加工厂,甚至会找一些位置偏远的加工厂来提供代工服务,甚至会找些家庭作坊型的加工厂。”她说,“广东的厂生产设备比较好,而江浙一代原料比较多。”
理论上说,这些经过加工的衣服将回到公司的香港总部,在香港汇集后运到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时尚聚集地,再销往各个国家。
但由于运输和关税成本太高,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各个地区生产的成衣或者其他产品不一定会全部发送至总部。该工作人员说,有的在中国生产,贴上意大利的标签,甚至连海关都没出去过。这些成品在经过简单的手续处理后,通常直接批发给代理商,或者直接进入店面销售。尽管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反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由欧洲工匠手工制作,后出口到中国。
中国服装品牌战略发展资深专家、中国(大连)国际品牌引进中心刘文献教授对记者表示,高端的奢侈品牌就算为了保护自己的历史文化价值理应保留原产地,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贴上 “Made in Italy”的标签并不是一种工业标准,也没有国际统一的硬性规定,但应该是一种追求。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不同的要求,但至少要保证产品的核心工艺是在意大利制作完成,主要原材料也来自欧洲,才可以标上“Made in Italy”。
国外的一项条文规定,必须保证产品大部分(决定其品质的部分)在该国制作完成,并且其在该国制作部分产生的成本(人工、材料等)至少要占总成本的50%,符合以上两条才能打上该国制造的标签。按此条文,对于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产品,“MadeinChina,DesignedinI-taly”的标签似乎更合理。
与东莞兴雄和兴昂厂火热的生产现场不同的是,Prada中国总部――普拉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断然否认在国内有生产线。“我们在中国没有任何生产线,你可以看到,我们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标了Made in Italy,都是纯正的意大利工艺和技术。”然而,英国《金融时报》特约撰稿人、时尚界人士EchoGu说,Prada前两年在中国找到了技术符合要求的工厂,于是在中国生产。迫于“Made in China”的廉价形象,他们的CEO提出,应该取消产地标签,一律改为 “Made by Prada”。
记者在北京新光天地的Prada专卖店里看见,每一只鞋、每一件衣服、每一只包,无一例外全都标着“Made in Italy”。关于 “Made by Prada”的想法还并没有实施。
在回应本报书面提问是否在中国存在代理加工时,Prada中国总部方面表示,须得到米兰方面的确认才能答复。
Prada的慎重自有其道理。代表意大利纯正工艺的熟练工匠需30年技艺打磨,而在东莞这两家工厂,你能看到的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少能见到约30岁以上的员工。
他们的薪资水平也是相差甚多。兴雄鞋厂大门外长期挂着的一条横幅上写明,大量招聘普工,月工资1300元起。当然,如果他们选择加班的话,工资也会相当可观。
一项统计表明,欧洲服装工人每小时薪资平均约为20美元,而且工作时间固定;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很低,劳动力成本只是意大利的1/20,而且还可以经常加班。
金融危机之后,浙江和广东的工厂都明显感到了客户在压价,订单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是单价却压低了很多,平均降价幅度超过30%。张明介绍称,兴雄厂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订单不减反增,当然,价格也便宜了一些。
除了代工,中国制造企业的步伐已经慢慢延伸到上游的设计和品牌运作环节。
规模较大的加工厂已经在向研发转型,如兴昂国际、联泰、溢达等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据悉,兴昂国际有超过三千名的研发人员,每年的研发经费接近十亿元。只要客户提出一个概念,兴昂国际的设计团队可以短时间内设计出至少五种款式,一年可以设计出超过十万个款式。
兴雄厂门外树立的告示牌显示,兴雄也在开发自主品牌,名为STEL-LALUNA,目前在国内各省会城市上市,已有102家连锁店。
诚实的品牌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负责人欧阳坤对记者说,奢侈品牌在中国生产有明也有暗。
老牌意大利奢侈品牌Armani(阿玛尼)就属于“明”的方式。Armani公关部负责人Gigi对记者详细阐明说,Armani旗下品牌线众多,其中GiorgioArmani是纯意大利的工艺和原料,而EmporioArmani有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副线品牌Ar-maniExchange则完全授权由合作商家生产经营。
Gigi表示,在哪里生产的贴上哪里的标签是规定,不然是不能通过进出口及工商局的检验的,相信每一个品牌都能做到这点。
浙江杭州市盛宏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业内闻名的奢侈品代工厂,该公司从1999年起开始从事奢侈品品牌代工生产,主要代工生产过Armani旗下的ArmaniJeans、ArmaniExchange系列,以及该品牌成衣中最高档的ArmaniCollezioni系列。
盛宏服装的郑厂长对记者表示,其工厂做的Armani都是成品,有时候订单多也会包给下边的合作企业。郑厂长自豪地说:“其实国外的牌子早就已经认可了中国工厂的技术。”
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工人使得工人的技艺能够达到奢侈品牌的要求,郑厂长避而不谈,他只说工厂只招特定的工艺工人。
郑厂长最近订单接得多了,他说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奢侈品牌控制成本,技术成熟有经验的工厂拿到的订单增多了,而小规模的工厂订单减少了。
记 者 在 北 京 新 光 天 地 的EmporioArmani专卖店,的确看到了每件衣服都用中文清楚地标了不同的产地,“产地:意大利”、“产地:塞尔维亚”、“产地:中国深圳”等。
同样诚实的还有英国的国宝级奢侈品牌Burberry(巴宝莉)。该品牌去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由,不顾英国国内多重阻力毅然宣布迁厂中国。Burberry关闭了其位于南威尔斯朗达谷地区的英国主要厂房,根据去年9月提出的“全球化”计划,将正式把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的广东深圳。 怪不得在香港败了2个burberry,一看是MADE IN CHINA 晕!!!!!!!!!!希望买到的奢侈品不是中国造的。。。。。。 看完此文,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莫?? 买到了,心里有些不爽,但是不过转念一想,背出去也没有人翻开你的包看标签吧。 为何大家看到MADE IN CHINA就这么感冒呢?不是自豪?
我看到N多的BURBERRY都是MADE IN CHINA的,总比MADE IN VIETNAM好吧。 晕!!!!!!!!!!希望买到的奢侈品不是中国造的。。。。。。
日耳曼 发表于 2010-1-9 23: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只能让您失望了 bs 中国出的有什么不好,中国人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对正在进步的祖国要保佑宽容的态度。 很正常啊~~~
在平湖有的很大的厂,里面还做BURBERRY呢~~~
我妈妈认识老总,一直可以去拿里面的样品,可是是拆标的~~~~ 很遗憾,怎么看到这么多让人失望的回帖呢。
made in china没有那么差啦,
火箭,核电站中国都可以自己造,prada,lv这算什么技术含量啊。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这证我们国家也能造出来好东西!
不过花大价钱买奢侈品原来并不“奢侈”,还是挺郁闷的。。。 奢侈品好像卖的是设计,质量,不是价钱吧{:5_365:} 是应该觉得自豪!!! 中国造不好吗? 为设计而买,支持中国造~ 中国制造也有很多工艺质量很好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厂家自己不偷工减料好好的做不贪图小便宜也能做的很好~ 中国造不行吗?
质量保证不就可以了? 什么叫“不希望买到的奢侈品是中国造的”???
我觉得全是中国造的才好呢!是,中国制造现在口碑是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劳动和技术,还指望谁能看得上你的??
造个包造个鞋,我就不信他意大利人比中国人做出来的好!
鄙视某些回帖。 基本上来说,如果品牌自己都觉得在中国在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质量是可以保证的,或者说,和本品牌是相符的。产地到不是太大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造的prada和在法国造的C&A,到底哪个质量好?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不同国家的工艺水平服务素质商业条件还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系列里,很有可能单品在5,6个不同的国家生产。大家并不能相对的比较高低,无非是商业上的最优考虑而已。最优,不是简单的成本核算,还有从采购到设计到生产各个环节上的考虑。(在外人眼里看来,有些傻的决定,未必是真的傻。)
再举个例子,可能A产品在意大利做,在品牌战略的高度上来看,真的比在中国做会更优化。那么就决定在意大利做了。B产品在中国做更优化,那么就放在中国做。这种考虑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说“造的好造的不好”一句话就能下判断的。
而且有时候人就是有一种“本源更优”心理的。比如,如果突然有个餐厅说,做的包子比狗不理的还好,大家刚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马上相信。反倒是说不定这家餐厅的员工还会去狗不理买包子。就是因为大家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本源认同。认为老字号,最初的,肯定会更踏实些。(在某些生产领域,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 {:5_360:})
所以新品牌新名声的创立是非常难的。一个国家的产品声誉更是难上加难的。只能是全体努力+不断进步+一点时间。
--------------------------------------------------------------------------------
PS:所以说,名声重要啊,一次做砸了,再想sale high,就没那么容易了啊。。。 从不感冒中国制的问题,我想很多人对奢侈品产地的顾忌应该和广东那里的仿货有关吧。
其实不管啥品牌,设计好质量好就一切好说,我记得有些中装卖到4,5千RMB一样卖断货,的确是漂亮,所以凭啥说中国制就一定廉价呢。 我还喜欢挑中国造的买呢 支持国货~~
老拿中国造说事真无聊~~ 很遗憾,怎么看到这么多让人失望的回帖呢。
made in china没有那么差啦,
火箭,核电站中国都可以自己造,prada,lv这算什么技术含量啊。
singing 发表于 2010-1-9 23:4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
不过说实话 如果在欧洲买的非常昂贵的大名牌赫然写着是中国生产的话 姐妹们多少有点吐血巴。。。 挺开心的,所以总觉得淘宝肯定能淘到真品,本身就是中国产的啊 不过COLE HAAN应该不是什么大牌吧 基本上来说,如果品牌自己都觉得在中国在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质量是可以保证的,或者说,和本品牌是相符的。产地到不是太大的问题。
比如,在中国造的prada和在法国造的C&A,到底哪个质量好?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
Eggplant 发表于 2010-1-10 02:4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非常同意eggplant的观点,在这里讨论奢侈品中国造和外国造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爱国或者价格上的问题,而是从奢侈品全球战略方案上的变化来看所谓的奢侈品的未来走势。奢侈品的定价非简单商品的定价,甚至会走出非常规的供需曲线,因为他的不可替代性。对欧洲的消费者来说,中国制造和欧洲制造是有明显区别的,这是由于多年来积累的消费习惯和心理;而对亚洲的消费者来说,产地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或许还不好说,因为亚洲的消费者或是中国的消费者对品牌本身的崇拜似乎远远大于产地标签。
是产地还是品牌?其实这些奢侈品公司在把工厂地址迁往中国的时候,就要再三做出这样的衡量。我个人觉得,他们是暂时放弃相对饱和的欧洲消费市场,全面进军品牌效应更为突出的中国消费市场,以便继续保持利润增长。从长远来看,当产地都为同构之后,奢侈品的光环或许就没那么耀眼,那么消费行为可能会更趋于理性,对于国内自立品牌的建立或许是有利的?答案不是非常明晰,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这帖子应该顶顶,欧洲的品牌的确是这样,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尽量都不提中国,甚至最好不要和中国有任何瓜葛,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
哎,越来越不哈这些大牌了,我从国内商场买了一个普通的包包,我的朋友说有点像burberry但比burberry好看, 价格只是那个的十分之一 一项统计表明,欧洲服装工人每小时薪资平均约为20美元...
有这么高么。。。 奇怪了, 为什么大家对中国制造这么敏感。
说实在的, 中国的技术, 设计也许还进不了高档行列, 但是手工绝对过关吧。
尤其是那种能出口到国外知名品牌的东西, 质量都应该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