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bagx03 发表于 2010-3-2 09:20

环保时尚流行-环保布袋

自从塑料袋投入使用以来,为人类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却令地球背上沉重环保包袱。

    随着“白色污染”状况恶化,越来越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塑料袋使用,全球各界开始向塑料袋说“不”。

    时尚宣言

    在全球告别塑料袋的努力中,不得不提英国设计师阿尼娅?希德玛芝(又译:安雅?希德玛芝),她设计的一款棉布购物袋风靡全球,成为限塑的时尚宣言。



    希德玛芝是世界著名女包设计师,以设计高档产品著称,她设计的女包每只售价在1500美元以上。去年,希德玛芝推出一款棉布购物袋,每只售价15美元,但是限量发行。

    这款希德玛芝布袋与普通单肩购物贷区别不大,尺寸偏大、能够重复使用,袋子一侧印有“我不是塑料袋”的醒目字样,被戏称为“买菜袋”。

    去年夏天开始,希德玛芝“买菜袋”在全球几大城市分期发售,每到一处热销不已。去年6月,这款购物袋在台北上市,因为购买者众多引发踩踏事件,造成30人受伤,不得不出动防暴警察维持秩序。

    在东京发售时,银座一家商场决定以抽签方式决定500只希德玛芝购物袋的买主,在两天内吸引了1.5万名消费者参加抽签。

    美国和日本一些网站则开始竞拍,这款定价15美元的“买菜袋”价格飙升10倍以上,最高售价甚至达到300美元,书包。

    意大利品牌贝纳通在日本销售的彩色环保购物袋也颇受欢迎。这款购物袋在日本售价500日元(约4美元),由轻薄的聚酯纤维材料制成,折叠后可放在手掌中,便于携带,共有10种颜色可以挑选。

    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贝纳通这款购物袋在日本已销售上百万只。一些新婚夫妇大量购买这种袋子,作为回赠参加婚礼亲友的礼物。

    对于环保购物袋引起的热潮,希德玛芝认为,如果无法用道德伦理打动公众,那就用时尚动员众人投身环保。

    “只有通过限量发行造成稀缺才能引起关注,”她说:“我讨厌令环保成为潮流的点子,但只有让它酷起来,才能令人们养成习惯。”

    企业责任

    不少大企业也加入限塑行列,致力环保同时提升企业形象、彰显社会责任感。

 在美国,天然食品连锁公司自去年7月开始在纽约超市推出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该公司得到授权发售希德玛芝的环保购物袋,以15美元的价格在纽约15家连锁超市内销售,限定每个顾客最多只能购买3个,先来先得。

    目前,纽约的几家大型连锁超市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但同时推出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购物袋。每减少使用一个店家提供的免费塑料袋,消费者能享受10美分折扣。此外,这些大超市开始推出设计新颖的各色环保购物袋,售价在1美元左右。

    在日本,便利店连锁巨头Seven&I控股集团今年开始在旗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销售环保购物袋。

    Seven&I集团经营着7-11连锁便利店和伊藤洋华堂连锁商场,旗下有近350家超市以及东京和长野县约1000家7-11便利店,如今店内全都销售环保购物袋。Seven&I集团计划,在今年夏天把活动扩展到全国1.2万家7-11便利店。

 集团宣布,出售环保购物袋所得部分收入将用于向印度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并将排放权免费提供给政府使用。

    为此,每售出1个环保购物袋,Seven&I集团将支付5日元(约4美分)给三菱日联信托银行,通过该银行向印度的风力发电企业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集团称,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售出100万个环保购物袋,大约可购买1400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法律保障

    光依靠企业和消费者的自发行为,不足以有效治理因滥用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不少国家纷纷出台法律,加强限塑力度。

    德国没有禁用塑料袋,但严格控制塑料袋消费。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超市就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

    德国在1991年公布《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和经营者承担义务,回收与再利用包装材料。到1996年,德国专门立法,要求制造企业对产品用完后的废物负责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相关费用可加在售价中转嫁给用户,使得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均承担环保义务。

    有关法令推行多年来,“谁制造污染,谁承担清理、消除对环境影响的费用”这一观念在德国牢固扎根。

    德国消费者对塑料袋消费也持节制态度。在德国街头,常可见到拎着布袋的行人。德国人去超市购物一般自备布口袋,如果用塑料袋则重复使用。德国举办的展会等活动中,最常见的纪念品就是各种带图案和文字的布袋。

    日本《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在去年4月修订生效。这部法律规定,一年内使用容器包装材料超过50吨的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店铺,有义务自主制定削减购物袋和包装纸的目标。相关部门会定期检查其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措施不力,将公布其名字;仍不改进的,环境大臣有权命令其按上报的削减计划执行,必要时还可处以50万日元(4000美元)以下的罚款。

    日本是世界塑料袋消费大国之一,每年消费大约300亿个塑料袋,即每个成年人每年消费大约300个塑料袋。

    技术创新

    减少塑料袋消费同时,一些国家通过改进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努力缩短塑料袋降解所需年限。

    德国环保部新闻官托马斯?哈克贝克去年11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德国现在和以后都不会考虑禁用塑料袋,因为德国所用是环保型塑料袋。

    哈可贝克说,德国目前使用的塑料袋主要是聚乙烯塑料袋,这种塑料袋不含有软化剂和重金属固化剂,因此不仅生产过程环保,而且在焚烧处理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德国有着严格的垃圾分类系统和完善的物质循环再生体系,塑料袋回收和再利用比例近100%,塑料袋和其他包装垃圾已成为德国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

    在非洲,不少国家对塑料袋的厚度有着严格规定。自去年7月开始,乌干达政府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对其他厚度的塑料袋征收重税,同时提倡其居民使用当地包裹物品的传统材料――香蕉叶。

    为治理“白色污染”,全球各地纷纷出招限塑。各种限塑之举能否有效,关键在于人们能否从此养成良好习惯,举手之劳做环保。(袁原)

    相关链接之一:何谓“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呼。从专业角度说,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对环境危害巨大。

    据2006年11月4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国内首个《超市节能问题报告》称,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消耗资金约50亿元。按照生产一吨塑料需要消耗三吨以上的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正因为无纺布袋有诸多优点,所以自2003年开始,国外就开始大量使用无纺布袋,事实上,2006年以前,中国环保布袋网的定单需求主要是来自国外。国内开始批量使用无纺布袋的时间是2006年,今年开始,国内的定单数量是国外的5倍。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了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加上由于制作无纺布的上游材料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无纺布的价格比去年增加了1倍,目前已经达到2万元/吨,而且还在继续上涨。去年以前,批量加工的普通的无纺布袋的成本在1元-2元/个。目前,普通的无纺布袋的成本已达到1.8-3.5元/个。
   相关链接之二:各国限塑之举

    德国商场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消费者可自行选择使用塑料袋还是帆布或棉布购物袋。塑料袋根据大小来收费,从0.05欧元到0.5欧元不等;帆布袋或棉布袋售价不到1欧元。此外,所有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店都要缴纳回收费。

    据统计,德国每年生产约40亿个塑料袋,每人每年平均使用约50个塑料袋。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07年3月通过了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成为第一个禁塑的美国城市。法案规定,当地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

    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抛弃1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1%被回收。

    孟加拉法律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最高10年刑,发放塑料袋者则可被处以6个月的监禁。有些商人曾被罚款,最多的被罚了2000美元。

    南非曾经饱受塑料袋污染之苦,随风散落在高速公路旁、树枝篱笆和海滩上的塑料袋被当地人戏称为“南非新国花”。

    南非在2003年5月出台法律,禁止生产和进口厚度低于80微米的塑料袋(后放宽到低于30微米),违反者可被处以最多10万兰特(约合1.3万美元)罚款,并有可能坐牢。

    规定推出后,人们使用塑料袋时不再像从前那样“奢侈”了,很多人开始自觉重复使用塑料袋。规定推行一年多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比原来下降了60%。





   每年,中国13.6亿人要用掉以千亿计的塑料袋,形成殃及子孙后代的白色污染。 使用容易降解,能多次长久重复的帆布袋、无纺布袋,是对家园和生命的尊重。环保袋生产厂家:010-5129995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保时尚流行-环保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