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裁部长到民主代表:高超的政客萨马兰奇先生(图) 网易
巴塞罗那当地时间4月21日下午,当89岁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宣布死亡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同时发出了感叹:一个时代结束了。作为第7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掌舵长达21年之久。在任内,他经历了抵制奥运会运动、盐湖城行贿丑闻和愈发频繁的兴奋剂事件。然而,他过人的外交技巧、商业手段和政治才能,总是一次次化险为夷。在他领导之下,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一次重生。旱冰球打出来的政治新星
750) this.width=750">
1992年6月18日,萨马兰奇在萨杜尔尼&#·德阿诺亚传递奥运圣火。他曾两次想要退休,一次是在1992年在他的故乡巴赛罗纳举办奥运会之后,另一次是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然而,支持者的鼓励让他每一次都选择继续留任。 出资出力,用世界冠军敲开从政之路 回顾年轻的萨马兰奇的生活,也许并不能预计到他日后能成此大器。他出身富商名门,语言天赋过人,爱好摔跤和曲棍球。1942年,当时已经在旱冰球圈小有名气的萨马兰奇,借助家族的财力创建了西班牙第一支旱冰球队,不久又出资在故乡加泰罗尼亚组织了首届旱冰球锦标赛。此后,球队每次出国参赛,萨马兰奇基本上也解决全部费用。西班牙旱冰球队成绩突飞猛进,屡获名次。1951年,萨马兰奇被推选为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的旱冰球教练,并带领西班牙队获得了旱冰球世界锦标赛冠军——这是西班牙体育界在内战结束后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指点江山,用国内外赛事作政治舞台 正是这个世界冠军,让作为青年体育名流的萨马兰奇大步踏进了政坛:在西班牙国内,他首次竞选区议员就获得了成功,由于他对旱冰球运动的极大贡献,随后又被西班牙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破格提升为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上,旱冰球世锦赛、赫尔辛基奥运会和地中海运动会等运动会,成为了他在国际体坛崭露头角的最佳平台。 1947年,就在瑞士世锦赛场之上,国际奥委会委员奥托·迈耶尔被“朝气蓬勃、风流倜傥”的萨马兰奇所吸引,甚至致信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埃德斯特伦,热情洋溢地写道:“我发现了一颗新星,一颗罕见的新星。他应该进入国际奥委会。”
临时“变阵”:一个现实主义者的选择
750) this.width=750">
1974年7月18日,佛朗哥发动法西斯军事政变38周年纪念日,萨马兰奇在仪式上高举手臂,行法西斯礼。在为那段“西班牙往事”辩护时,萨马兰奇说道,我和许多人一样,过去曾经和佛朗哥政权合作过,但以往的政治生涯已经过去,那些在西班牙发生的事情应由西班牙人民去评判。 放弃加泰罗尼亚,投奔弗朗哥 萨马兰奇在国内的仕途达至顶峰,是在法西斯弗朗哥政权的最后几年里实现的,他曾经作为弗朗哥的体育部长达7年之久。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17 岁的萨马兰奇被征入伍却得以逃脱到法国,当他从法国回到西班牙的时候,他毅然改变了自己的阵营:由支持自己生长的加泰罗尼亚、变为支持本应与之“势不两立”的独裁者弗朗哥。 从独裁者部长到民主国家代表 这一段政治经历,曾经让他在日后的岁月里饱受来自反对者的攻击。1974年,他参与纪念佛朗哥发动军事政变38周年的仪式上,与佛朗哥政府代表高举手臂的照片,还曾经引发了一场国际运动,他本人也卷入了一场让他下台的危机。 然而,哪怕是对他最猛烈的攻击者,也很少能对他的突然变阵作出解释。但这个答案在10年之后越加明晰,1977年、即法西斯政权被推翻两年后,他又接受了新政权的任命,作为自1917年以来西班牙首位驻苏联大使进驻莫斯科。作为一个信奉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人——正如他因为预想到加泰罗尼亚的失败而选择投奔对手,萨马兰奇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在为“一盘更大的棋”铺路。
“苏联的遗产”:在两大阵营中纵横跋扈 750) this.width=750">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自1896年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运动会,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加之美国法律还禁止发行彩票,一切资金就都得自行筹措。 驻苏经历成为当选重要筹码 据《萨马兰奇传》一书介绍,萨马兰奇最初并不希望到苏联任职。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他当时的抉择是完全正确的。70年代中期,萨马兰奇已经是闻名国际体坛的人物,1974年他荣升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但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接替1980年即将卸任的基拉宁。70年代后期,萨马兰奇过人的管理才能和政治天赋已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他同时意识到,他在苏联的经历将成为让他成功当选主席更有力的筹码: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谁要是获得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的支持,几乎就能稳操胜券。1980年,萨马兰奇正式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 利用“苏联遗产”挽回奥运会的面子 如果说苏联是萨马兰奇当选奥委会主席的有力支持者,那么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召开被认为是萨马兰奇对苏联的“回报”。在争夺198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争夺中,莫斯科战胜了洛杉矶。1979年,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前夕,苏联入侵了阿富汗,这使得美国阵营对运动会发起了抵制。然而,在国际奥委会的努力之下,依然有80个国家派出了代表。 4年之后,苏联和东欧阵营为了报复美国阵营,也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发起抵制。萨马兰奇再度利用其与共产主义阵营的关系,积极对苏联和东欧作工作,才让抵制没有演变成为一场大型的反对活动。他的“苏联遗产”不仅成功挽回奥运会的面子,也为其在国际奥委会的仕途打了一支“强心针”。
奥运会商业化与兴奋剂丑闻:一场理性的权衡
750) this.width=750"> 1996年,在伊利诺伊州橡树溪的麦当劳总部,萨马兰奇与麦当劳市场总监保罗&#·施拉格(Paul Schrage)站在由麦当劳员工组成的奥运五环前。麦当劳是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之一。对于奥运会的商业化,萨马兰奇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商业的赞助,奥林匹克运动将走向死亡。” 最被认可的贡献:奥运会商业化 1980年萨马兰奇刚开始执掌国际奥委会时,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正陷入低谷,联合抵制、恐怖主义的威胁和财政危机让奥委会举步维艰。是萨马兰奇让这一切改变了。在他离任时,他曾宣称,奥运会已经可以“完全独立于政府”。事实上,正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奥运会的转播权史无前例地卖出了高价、高级赞助商制度被建立、冬夏季奥运会不再在同一年举行——这一系列的改革,无一不为奥运会实现完全商业化铺平道路。1980年,萨马兰奇走马上任之时,莫斯科奥运会获得了 6千万英镑的电视转播收入,到2000年他离任时,这个数字飙升至10亿英镑。 最受批评的事情:对兴奋剂控制毫无作为 萨马兰奇任内发生的几起兴奋剂事件,多次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他频繁地受到指责,被认为对兴奋剂控制毫无作为。他任内最大的“兴奋剂丑闻”发生在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加拿大100米短跑冠军约翰逊(Ben Johnson)被测出使用了兴奋剂。此后,加拿大在彻查中又发现了一大批服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同样的事件在90年代包括亚运会在内的几次大型赛事中又再重演。对此,一名萨马兰奇的反对者曾毫不留情地说过,他在任期间最大的成功是让国际奥委会变成了一个“富人俱乐部”,至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至关重要的兴奋剂控制,根本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最后的荣光:为奥林匹克运动布局
750) this.width=750">
750) this.width=750"> 2009年10月2日,萨马兰奇在马德里竞选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会上发言:“今天我之所以抱病站在这里,就是希望诸位能够赐予我的国家举办2016 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殊荣和责任。”但他的美好愿望最终未能如愿。 萨马兰奇的遗产:人脉与财富 2001年,在他“发迹”的老地方莫斯科,萨马兰奇完成了他在国际奥委会长达21年的任期。他是这个国际体育政治组织任期最长的三位主席之一,其他两位是任期29年的“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和任职20年的美国人布伦戴奇,后者也是萨马兰奇的提携者之一,他曾经对年轻的萨马兰奇说过,“你以后将会成为一名主席”。 的确,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在他“风雨飘摇”的任期里曾几度把他从下台的威胁中挽救出来,也让他推动的各项改革得以最终落实。正如他长期的对手、调查记者Andrew Jennings指出,“今天,在国际奥委会里面提及萨马兰奇的西班牙旧事依然是一个禁忌,因为,现任的111名成员中至少有84名是他亲自任命的。” 一代“圆梦者”的谢幕 无论对西班牙、对国际奥委会、对世界各国职业运动员乃至对一名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萨马兰奇都是一代人的“圆梦者”。中国人恐怕都不难理解这个意义 ——萨马兰奇任内的最后几年,为北京申奥作出的极大贡献不言自明。1993,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萨马兰奇为力挺北京、作出了几近让人震惊的姿态:他在一次采访中甚至说,国际奥委会把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给了悉尼而不是北京,“是一个错误”。
2001年,依然是在莫斯科,萨马兰奇结束了其漫长的任期。同时,他完成了自己作为“圆梦者”的最后两件作品:奥运会真正成为了财富与荣耀的象征;北京终于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而由他亲自挑选的继任者——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以及由他的儿子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二世,则继承了他的使命,在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中继续大放异彩。 曝光一个当年向萨马兰奇求婚的中国女人(组图) 秦全耀
http://i42.tinypic.com/jrw7ex.jpg
http://i39.tinypic.com/s1qd6w.jpg
http://i40.tinypic.com/zx4dbs.jpg
萨马兰奇的去世又勾起了夲博秦全耀的一段回忆,2001年光线传媒开了个《中国体育报道》,首期就推出了一个中国女人向萨马兰奇求婚的节目,非常好看。当时主编李德来让我侃侃,我说不敢,生怕嘴里没把门的说话伤人。后来,老秦试图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安全套企业请她代言,岂不一下出名。结果很不满意,老板太太称让女人代言安全套是定位乱伦。
2000年9月1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夫人玛利亚·萨马兰奇因身患癌症医治无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寓所中去世,享年68岁。此前这一对夫妻在一起美满生活了45年。
2001年6月深圳一公司员工曹君辉女士在该公司网站上发表公开求爱信,向当时年已81岁高龄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表达爱慕之情,此事引起了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关注。“58岁女子向萨马兰奇求爱”的消息已在网上广为传播,到6月26日,先后有6万余人登录了公司网站,
当年曹女士在自己公司网站上留下自己的简历和工作生活情况介绍。
该网站刊登的曹君辉女士个人简介如下:
曹君辉 湖南省常德市人 女 58岁。
国际体育爱好者、中年靓女、优秀女性。
离异有二女儿。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本科毕业。
1987年评上体育副教授职称。
1990年停薪留职,下海闯深圳,从事招商引资工作。
该网站刊登的曹君辉女士个人经历:
我在湖南师大体育学院上大学时,每次的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稳 拿三块金牌,是公认的大学校花。我五十岁的时候来闯深圳,凭着自己的勤奋,现在深圳已购买三套房子,98年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时,母校的罗校长、体院的马院长特地亲自邀请我回母校庆贺。
我在深圳期间,结识了许多来深创业的女性朋友,我们相互支持、 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曾经受了多次失败的打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如有陈燕、 李祜音、龙英等现已成了深圳市年轻的女企业家。
创业,32岁时,湖南某市领导人的妻子去世了,卫生局长为我提亲。
我30岁时,与丈夫离异,我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女儿艰难的生活和创业,32岁时,湖南某市领导人的妻子去世了,卫生局长为我提亲,当时我认为书记有4个孩子,感觉孩子太多不好相处,而拒绝了。36 岁时,某省武警总队政委妻子病故,有人又向我提亲,我也因为他的两个孩子太娇惯,所以谢绝了,这一拖就二十多年,至今独身。
曹女士还在网站上写下了她几点心愿:
1.我这次真诚地向萨马兰奇先生求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爱萨 马兰奇这个人,并不是爱他的钱财,因为他为世界国际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非常希望能与您(萨马兰奇)见见面,并向您求爱。我并非没人 求爱,找我做终身伴侣者众多,我都没有同意。
3.我有现房3套,完全能自食其力,我主要是爱他这个人,不是别 的什么……
4.当然,如果萨马兰奇先生不同意,也不要紧,可以交个好朋友, 互通信息及电子邮件,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5.如果在萨马兰奇先生没有接受我的爱的情况下,我也愿意与其 他优秀男士交朋友,在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情况下共度美好人生!
6.衷心祝愿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附:曹女士在该公司网站上的求爱信
“萨马兰奇先生:您好!您为世界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尊,可敬!目前,您失去了夫人,奥委会主席的职务也要卸下了……往后的日子有我的出现,一定会使您的生活丰富内容增添色彩,幸福美满!
因此,我想伴您度过人生的夕阳红岁月,在网上特地向您表达我的爱,也希望您能爱我。当然,爱是双方的,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是要有缘份的。即使成不了夫妻,我也想成为您的朋友。我想这件事应该是善良的、真诚的、美好的!祝安好!”
如今九年过去了,曹君辉女士不见了踪影。就连当年的那个被爆炒的公司网站也搜索不到。老秦猜想萨翁去世,曹君辉女士一定痛苦万分,节哀,注意身体最要紧。 曝光一个当年向萨马兰奇求婚的中国女人(组图)
萨马兰奇的去世又勾起了夲博秦全耀的一段回忆, ...
weder 发表于 2010-4-23 13:0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4_297:}{:4_297:}{:4_297:}{:4_2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