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巴拿马运河七:穿越运河 Panama Canal
穿越巴拿马运河七:穿越运河 Panama Canal2010-03-03 20:41:32http://blog.wenxuecity.com/images/arrow-up.gif
今日终于要过巴拿马运河了。
所谓过运河,其实一整天就一件事,游轮“翻山越岭”上上下下开水放水经过几道闸门缓缓地通过巴拿马运河从太平洋进入大西洋。 我们呢?在船上也是“上窜下跳”地一会儿跑到十六层,一会儿跑到最底层的甲板(六层),盯着闸门,随着水进水出,看着船升高降低,亲眼目睹了这座号称世界桥梁的伟大。
关于巴拿马运河修建的历史其复杂与艰辛绝对是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人们所站的立场不同,评价解说也会完全不同。但有一点堪称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巴拿马运河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无人可以否认地 。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中部。
修建运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超近路”。巴拿马运河的建成可是节省了船只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将近15000海里,近一个星期的路程,而且还免除了船只以往绕行中必须经过的几道危险海域。由此可见经济上,开凿运河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http://www.econedlink.org/lessons/images_lessons/719_1914_panama_canal.gif1.gif
历史上早到1534年,西班牙的国王查理一世,就下令进行开凿巴拿马运河可行性的研究。但真正的开发要到300年后。1880年,当年成功修建了苏黎世运河法国人Ferdinand de Lesseps成功地集资并说服法国政府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发。 遗憾的是法国人错误地套用了修建苏黎世运河的经验,想当然地认为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平面相同(实际上太平洋一端的海面比加勒比海的海面高出8 Inch)。
另外最要命的是巴拿马的生态环境,巴拿马地区属于热带丛林气候,天气潮湿闷热,暴雨洪水,不利工程进行; 蚊蝇孳生, 致命的瘟疫“黄热病”和疟疾不知夺去了多少的人的生命。
法国人搞了20年, 整个工程还是没有头绪。当时巴拿马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 虽然哥伦比亚十分体谅法国人的难处,同意工程的延期, 但是多种疾病、财政困难、工程技术问题, 以及美国人掌控的铁路运输系统的不予配合, 使得工程进退两难。许多投资人血本无归,当初的创始人Ferdinand甚至为此被告上了法庭并被判了监禁。(只是当事人年事已高,最后“父债子还”由他的儿子代为坐牢)。
这个时候美国人站出来了, 当年的美国政府特别是当时的总统罗斯福看准了巴拿马运河军事与经济的长久利益。 为了从法国人手中抢走运河的开发权,于是一系列的事情戏曲性的发生了。 先是美国政府放出风声要在尼加拉瓜另辟一条运河,接着既然哥伦比亚人不愿与美国人合做,那么就让巴拿马离开哥伦比亚。很快一个由美国人支持的政变使得巴拿马宣告独立 。。。 最后法国人知难而退,随后美国花了5000 万美金买下了法国公司和运河的使用权,先搞卫生,接着修改工程设计,经过艰苦的十年,花费$387M, 1914年终于完成了这个在近代史上并称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 之一的工程。
自1914年美国操控了巴拿马运河近70年,在传统的观点看来,美国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并且获利无数。但说句公道话,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巴拿马人是绝对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在100年前建造出运河;同时靠着美国的庇护, 巴拿马运河更侥幸地躲过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 而且, 为了照顾巴拿马的利益,虽然当年的条约早有规定,美国好歹也调整了支付给巴拿马国家的偿付额。到了1977年, 卡特政府更是与巴拿马签订了提前交还运河的条约。当然做为美国的后院大门,美国也绝不会放任巴拿马, 如果不听话,当年巴拿马的总统若列加不就被捉到了美国的监狱里去了吗?
不过无论如何,在巴拿马运河这件事上,我还是感觉到美国政府的一点文明,试想此事若是发生在日本人身上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根据船上的报道,大约早上4-5点钟,巴拿马运河的的领航员就会登船,8点过太平洋闸口的第一道闸门。
早上一睁眼就发现起晚了,赶紧到阳台上张望,船正在不知是哪一道的闸门里,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正在过第二道闸门。 虽然错过了 一点, 好在太平洋闸口共有三道闸门。
1。准备进入太平洋闸口的闸门。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14/4408254958_42a7e5b295_o.jpg
2。入太平洋闸口的闸门, 前面的那艘船明显地爬高的不少。 根据介绍,经过三道闸门 ,大船将爬高大约26米。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90/4403394898_29b2a502a7_o.jpg
3。运河水面高于太平洋26米,所以从太平洋到运河的这一边设了三道水闸以便调节水位,每个船闸闸室均长305米,宽33.5米,深12.5米,均为双道对开闸门结构。(不过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运河的船室还是太小,不能适应现代大型船只的通过,而且通过时间太长,大约要10小时。所以巴拿马政府正计划修建两大洋之间的新运河)
游轮缓缓驶入闸门,闸门有两道,万一船只冲过了第一道闸门,那么第二道闸门也可将船只拦住。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0/4407486407_0b92af3f88_o.jpg
赶紧跑到船尾,闸门开始关闭了!(注意此时水面)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47/4402629465_4cc2560165_o.jpg
4。闸门关上,开始注水,此时门内的水面明显增高。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6/4403395310_d7664e53fd_o.jpg
5。爬到一定高度的游轮缓缓驶入Gatun湖。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3/4403395664_5e1b36f074_o.jpg
6。Lake Gatun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0/4403395742_e6cd34327e_o.jpg
7 两边的热带雨林异常地茂盛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3/4402630225_54cb70194d_o.jpg
8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1/4402630317_8648098c60_o.jpg
9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4/4403396054_e0b689ca27_o.jpg
10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34/4403396238_d7f5515fb8_o.jpg
11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35/4403396696_0b992d8010_o.jpg
12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6/4402631609_cf0b7eebdc_o.jpg
13。全副武装的巡逻, 其实我更怕他们手里的枪走火。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28/4402631751_5f50fd7e16_o.jpg
14。下午,游轮开始进入大西洋一则的闸口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12/4402632747_e00e266eeb_o.jpg
15。从房间的阳台上望去,前面的两艘货轮已经进入闸门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6/4402632895_988f78b530_o.jpg
16. 跑到船头一看,前面的那艘船已经“下山了”, 一下子低了好多。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88/4403398804_736d086355_o.jpg
17. 回到六层的甲板,游轮的船身离岸边只有几英寸的距离, 真的很了不起!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05/4402633801_0f139f789b_o.jpg
18. 原来船在水闸里运行的时候,前面有拖轮牵引,两侧全靠这种有轨道拖车平衡, 几万吨的大船就这样准确无误的通过水闸。 心中不由得不赞叹这100年前修建的工程!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96/4403399510_57838e6834_o.jpg
19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76/4402633983_0972c658ed_o.jpg
船驶入运河管理区后就由巴拿马运河的管理人员操作了。 据说当年美国人将运河的管理权交还给巴拿马后, 巴拿马政府却经营得一塌糊涂,甚至亏损,以后不得不将经营权以拍卖的方式交由第三方运作, 现在的运河管理公司是由香港李嘉诚手下的一家公司。
根据介绍,现在巴拿马运河每年通过上万艘大型船只,通过地峡的时间大约是十个小时,
每只船平均收费10-30万美金,最贵的一次是2008年5月,巴拿马收取了迪斯尼属下的一艘游轮$331,200的过河费。
20.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34/4402634031_ccee4aee99_o.jpg
21. 非常复杂的闸门,没想到100年前的工程可以做的如此先进。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63/4402634363_d618aa0d27_o.jpg
22. 相互观望的参观者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0/4403400194_c3709f4c89_o.jpg
23. 船上的摄影师不知何时已经跑到了岸上。 他用大炮对着我们,我用小炮瞄准他!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36/4402634533_b489548358_o.jpg
24. 对面的船也开始下降了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86/4402634629_2e076518f5_o.jpg
25. 此时六层的甲板已经与地面平行, 也就是说,随着水面的下降,游轮下沉了好几层楼的高度。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4/4402634741_d4aaea3fdc_o.jpg
26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87/4403400626_487f86e90e_o.jpg
27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62/4402634983_be7e957cab_o.jpg
28.跑到船尾正好看到这一幕,摄影师正从闸门上走过,大概是准备到游轮的另一侧去拍照。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71/4402635265_b62e4a3146_o.jpg
29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39/4403401120_b9ce8f5bb7_o.jpg
30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6/4402635999_37b5e77bed_o.jpg
31. 天气非常的炎热,站在船尾,很快就出了一身汗。可以想象当年修建工程的艰难。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12/4402630683_e8aea6ae6d_o.jpg
32.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54/4403401184_d5e213d7ab_o.jpg
33. 终于过完了最后一道闸门, 很快就要看到大西洋了!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53/4402636119_61175585f2_o.jpg
看这个帖子回想到了长江三峡。美好的回忆啊,有机会去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