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0-4-26 21:23

《东风雨》:一半是商业,另一半不是艺术

(2010-04-22 16:11:30)转载标签:
电影东风雨仙乐桥段范冰冰中国olympia电影发狂杂谈时尚 分类:因克林影评屋

《东风雨》是中国电影人对间谍题材的又一尝试。尽管此次尝试仍显稚嫩,影片还算有可圈可点之处。能够看出,影片制作时尽量充实了商业性与可看性。但这终究不是科班导演执导的电影,导演在处理戏剧性方面严重缺乏经验。这导致影片虽然外表拥有商业潜质,实际并不好看。

本片剧本似乎努力在向经典浪漫谍战片《卡萨布兰卡》致敬。片中仙乐门夜总会如里奇酒吧一般是标志性场所,主人公的爱情与片中一些重头戏都发生在这里。跟里奇的酒吧不同的是,仙乐门更富红磨坊的风情。为制造商业气氛,导演在片中加入了大量泳池舞蹈和美女独唱等桥段。可惜泳池里的舞蹈没有康康舞艳情,范大美人的假唱也不像妮可的表演那么声情并茂,充满激情。这些桥段在一分钟内让人觉得好看,久了只教人感觉沉闷乏味。

演员表演同样问题不少。演员阵容上,柳云龙、范冰冰、王宝强、曾江和于荣光等明星虽然光芒耀眼,片中却没有任何一场戏让人有深刻印象的地方。倒是出任配角的曾江出现的几场戏显示了极具进攻性的表演,可这拯救不了影片整体趋于平淡的表演水准。当然,演员表演不够出彩与导演功力不无关系。

身为导演的柳云龙似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影片的包装上。片中服装、布景和道具都非常具有专业水准。旧上海的街巷、建筑、电车和人的穿着都很精致。影片在制作规模上也有很大突破,没有像以往剧情片那样,在大场景画面显出资金不足。片中几个全景镜头很好地展现了旧上海当时的面貌和主人公面临的境遇。可惜布景同样挽救不了影片张力的不足。在开头几段节奏明快的剪辑之后,影片变成了一出沉闷而冗长的话剧。

包装之外的艺术方面,柳云龙的导演水准实在乏善可陈。他在说故事上和对戏剧张力的把握上能力相当有限。他扮演的安明没有背景,让观众对这个角色缺乏身份认同。安明给人的形象只是个控制力极强的战争机器。他的情感始终藏着。影片高潮桥段,安明情感强烈爆发的时候也只是点了一盏小菊灯。这样的人物死了也不会让观众感到惋惜和同情。倒是浩二、曾江和英达扮演角色的死给人不小的触动。三人的角色是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同样,范冰冰和几位女演员扮演角色的死也让人毫无知觉。她们只是训练有素的符号。

让人眼前一亮的反倒是几位外籍演员的表现。有外籍跑龙套的中国电影里,通常外籍演员的表演都相当业余。《东风雨》里演员的表现反倒值得称赞。夜总会里的酒保和街巷里的诸位犹太人演得都很到位。

同《风声》一样,本片也在拿虐待女囚作为卖点。范冰冰的出场始终在负责影片荷尔蒙的部分,可惜该片虐囚画面也做得不够大胆,不足以作为噱头。范冰冰每次出场跟白雪公主无异,只算养眼,提不起任何荷尔蒙。而浩二一把老骨头在刺笼里的裸蹲更让人提不起兴趣。这点倒是《风声》做得比较优秀,大胆在红色电影中嫁接了《电锯惊魂》。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雨》故事里的几位日本人不单同情中国人,反对日军侵华,还是中共党员。当我们还原了侵略者以人性的时候,我们便有了理性和智慧。这是《东风雨》在意识形态上的一大突破。影片记载了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又一次开放。

总之,《风声》是部制作还算上乘的电影。只可惜,导演和制片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卖弄景观上,忽视了戏剧张力、节奏和表演。影片就像一盏漂亮的马灯,一开始看上去很美,看久了会起腻。(电影发狂/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hynyr 发表于 2010-4-27 18: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风雨》:一半是商业,另一半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