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受到的不公平对待2010-06-02 19:59:46http://blog.wenxuecity.com/images/arrow-up.gif
回国时在酒席上一个同学有点喝“高”了,醉眼朦胧地问我:“老蔡,你说你们在美国是不是就跟国内的民工进城一样啊?人家美国人看的起咱吗?我笑说:“哪里赶得上民工,人家民工根本不存在语言问题,我们出国的还得学鸟语呢。”
今年他的女儿不准备参加高考了,想到美国来读大学,也步入了“民工进城”的行列。
美国人是否歧视外国人?
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可以说明。美国的初中生有个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叫“Mathcounts”。各校先在校内选拔八个人组队参加地区的比赛,其中四个人算校队的,另外四人只参加个人比赛。地区的胜者将组队参加州里比赛,最后各州的胜者组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总决赛的冠军将到白宫接受总统的接见。
http://www.beestar.org/news/images/mathcounts_whitehouse_2009.jpg
这是2009年的总冠军德克萨斯州队以及个人赛的优胜者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受奥巴马总统的接见,最前面中间的中国男孩得到个人总冠军
我们这里的初中先在想参加该竞赛的学生中进行考试选拔,选上十六个人进行培训,在参加地区比赛之前,再进行一次选拔考试,前八名将代表学校出去参加个人比赛,其中前四名为团体赛队员。
因为是全部初中六、七、八三个年纪一起选拔,所以八年级的孩子通常在校队中占的比例大些,六年级的学生很少,多学了一两年程度就是不一样。
一个中国孩子正上七年级,在学校的最后选拔赛中考进了前四名,得到消息之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可以代表学校出去参加比赛了。第二天教练找到了他,跟他说:“你跟八年级的迈克再来一场决赛,你们俩谁赢了谁进团体赛。”
孩子又考了一场,大胜。
那天考完后回到家,跟父母讲了这件事,兴奋地说:“我很轻松地就赢了他!我会去参加团体赛。”妈妈乍一听很高兴,上七年级的儿子能很轻松地打败八年级的学生,而且这个八年级的孩子不是一般水平,已经参加了三年校队。
回过头来,妈妈越琢磨这事儿越不对味。按照规则,既然孩子已经在选拔赛中考进了前四,他就自动取得了团体赛的资格,凭什么儿子要跟那个孩子单独再赛一场?
这个教练显然想让那个八年级孩子进团体赛,才多给他一次机会。如果这事儿反过来,自己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后来听说,往年其他中国孩子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个教练对于中国孩子的选拔标准显然更严苛一些。
他对某个族群的孩子的不同对待某种程度上已构成了歧视。
说起歧视,想起了我的家乡大连的故事。大连有很多居民都是上一辈从山东闯关东来的,山东人后裔占了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人瞧不起当地人。记得小时候大人们谈论谁家女儿找对象找了个 “此地巴子”(大连本地人),那蔑视的口气,就是姑娘家下嫁了。山东人的规矩比较大,孔夫子的故乡出来的人,在一起互动自有一套规则,当地人不懂,所以就被人看不上。本地人也不含糊,叫山东人 “山东老卡”,还有顺口溜:“山东老卡,不彪不傻;来到大连,投机倒把。(还有一说是装彪卖傻、偷鸡摸鸭)”
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互相歧视。
我觉得歧视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对自己不了解的或者自己小圈子之外的人的一种不接纳、不平等的对待。
歧视哪里都有,要想打破歧视,就得向前面的那个孩子一样,显示出自己的实力来,实力大到一定程度,谁也压你不住。
五个黑头发,貌似亚洲人,可能都是华裔,了不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