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elsgarten
发表于 2010-6-10 21:56
千人与千人不一样的。
我认识的人中,千人回国后,拿了1000W的。
估计某些搞高科技技术与企业的,2000W不算多。
我不是笨猫
发表于 2010-6-10 22:04
千人比百人还难拿的。。。。。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08:51
千人比百人还难拿的。。。。。
我不是笨猫 发表于 2010-6-10 23:0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千人计划,对中国高等研究的贻害是致命的。
等着看,好了。
又一批资源将被垄断,又一批超级学霸即将诞生。
这种做法,只会让中国离原创越来越远,
诺贝尔奖,30年不用想了。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08:55
美国人割麦子,割的即将成熟的麦穗;
中国人割麦子,割的是没啥麦粒的麦秆子。
电饭煲
发表于 2010-6-11 09:21
总比颗粒无收好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09:34
千人的标准其实就一个---“功成名就”。
有些人,还是有产出的,产出的也是麦粒,管他饱满不饱满。
我听说化学口从芝加哥搞了两“大牛”回去,名头绝对有,
但是人家在米国已经搞不到“funding”了。
追求国际知名度,始作俑者是T大,重金“挖”回杨老。
现在在全国加以推广。
实乃我天朝盛事。
cocooo
发表于 2010-6-11 09:56
千人的标准其实就一个---“功成名就”。
有些人,还是有产出的,产出的也是麦粒,管他饱满不饱满。
我听说 ...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10:3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太爷的愤青劲儿。。。。。。我喜欢。。。{:4_286:}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10:17
本帖最后由 老太爷2008 于 2010-6-11 11:22 编辑
太爷的愤青劲儿。。。。。。我喜欢。。。
cocooo 发表于 2010-6-11 10: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就是想“多快好省”的进行科学建设。
达标标准就是知名学者/教授,好处如下:
1 教授都有一套成熟的科研方法,带回来;只要很小(启动)科研资金和适当的薪水,就能换来“技术”,省去一大笔“学费”;
2 知名人士的号召力,能迅速汇聚一批人才。老帮菜没“原创力”(但是有经验),笼络的年轻人有就行了,很好的互补。
看起来真的很好。
真正的危险,在于,加剧国内科研经费的过度集中。
我们已经有“院士”这个学霸群体了,希望“千人”不要成为新学霸。
电饭煲
发表于 2010-6-11 10:5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cocooo
发表于 2010-6-11 15:16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就是想“多快好省”的进行科学建设。
达标标准就是知名学者/教授,好处如下: ...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6-11 11:1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太爷回去做个新学霸,我就来投靠你啦{:4_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