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倒]对新版红楼梦最犀利最欠抽的评价!转
对于新红楼梦,大家褒贬不一,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这部片子拍的非常好。首先,我觉得对宋江这个角色的处理就非常好。完全打破了之前宋江对唐僧言听计从的风格。唐僧也不像以前总是跟林黛玉叽叽歪歪,不务正业。包括严守一大战许三多的那场戏也拍的非常到位。完全颠覆了许三多在我们心目中阴险X L的形象。并且严守一也并不是按原著里说的从一开始就对鲁西西产生了好感。而是在经历了武则天的移情别恋后才和她擦出的火花。这样剧情的逻辑性就变的非常的顺畅。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故事的情节也是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比如,段誉为什么不顾自己亲身母亲的危险去救海尔兄弟?天线宝宝到底有没有对希曼实施报复计划?二营长老婆的肚子到底是谁搞大的?这些问题都紧紧的锁住了观众的眼球。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剧中的大反派黑猫警长,导演从黑猫警长的成长历程来分析他心态扭曲的原因,这个就非常好。不同以往电视剧总是强调反派如何如何坏,而忽略了人性方面的东西。大家想一想,如果不是王家芝对黑猫警长长期的虐待,他会变成一个杀人魔王吗? 本帖最后由 小惠姐 于 2010-7-12 00:13 编辑
旧版红楼里的人像是天上来到人间的,新版红楼像是天上人间来的。 针对新版《红楼》的十大无聊指责
一、气氛诡异,像鬼片
说起这新版《红楼》,“聊斋”是个高频词汇,说这个新版《红楼》怎么那么像《聊斋》,不时出现诡异恐怖的音乐,气氛抑郁灰暗,看得让人起鸡皮疙瘩。
个人觉得,像《聊斋》就对了,本来《红楼梦》就很诡异,一个繁华光鲜的贾府,本来就暗藏杀机,危机四伏。你们以为《红楼梦》讲的什么故事?温柔缠绵的爱情故事?阳光灿烂的青春故事?“富二代”贾宝玉的闺蜜幸福生活?
你们以为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去干什么来着?欣赏仙界美景?看漂亮神仙姐姐?那也太不着调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本来就是“恐怖一日游”,警幻仙子要给他下警告,预示宝玉和众女的悲惨命运,出于这样的目的,背景音乐当然要恐怖诡异,不恐怖才怪了。
还有贾瑞调戏王熙凤,反被王熙凤作死那段,曹雪芹本来就是仿照鬼神小说写的,或者说就是一段聊斋小故事,当然更要恐怖诡异。
以及赵姨娘下魇毒王熙凤贾宝玉那段,更是揭示贾府内阴暗斗争的重头戏,当然要疯狂肆惮。
以及时时出现的诡异背景音乐,不过是为了打造故事总体基调,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一个悲剧。在《红楼梦》中,欢乐和悲伤是兼有的,但欢乐是暂时的,悲伤是主要的,也是最终结局。这样一个故事,难道你们认为应该气氛欢乐,像青春励志故事一样?
二、内容忠实于原著,但是思想背离了原著
新版《红楼》剧本台词的一言一语都高度忠实于原著,这是李少红的必然选择。如果没有忠实,遭来话题和非议,那是没的说,该骂。可现在完全忠实了,还是要说。居然提出了什么“内容忠实于原著,思想违背了原著”的伪命题!其实都是那些靠传媒吃饭的新闻家,实在找不到说的了,就想法子编些话题。
众所周知,谁都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从来没有一个服众的定论,到底是写了家族史,还是影射清宫秘史,你说了算?既然谁都说了不算,李少红自然有解读个人见解的权利,你看了可以不赞同,但是没资格就说人家就错了,你就对了。你凭什么能够代表曹雪芹?
况且,李少红的初衷是尽量约束,不擅自过度解读,只是原原本本的把原著表现出来而已。原著中本来糊涂的,在新版电视剧中仍然糊涂。比如关于秦可卿那桩悬案,87版本是直接解读成贾珍和秦可卿有私通关系;在新版中,李少红没有明说,原著说了多少,她就说了多少,没有擅自附会,这是很好的优点。
但是这可能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许多没读过原著的看了糊里糊涂。
三、半文半白的台词深奥,观众理解不了
新《三国》完全白话了,现代化了,也雷人了。如果新版《红楼》也按这个路数来,台词琼瑶化,你说你被雷到了,尚可理解。问题现在这些台词全是曹老爷子写的,他是真正的编剧,你还想挑刺儿,那实在是没事儿找事儿。
普通观众理解不了,那也没办法,总之这台词不可能改,一改就错。现代白话的语境不可能用来改写原著台词,现代人也没有谁有能力去改台词。
另外还要说的,《三国》被改了,那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三国》故事就是通过大家的不断修改走过来的,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而《红楼》,作为四大名著的一个特例,唯一一部作者个人创作的作品,个人特征强烈,是不能修改的。就算《三国》没了罗贯中,但三国故事还在;要是《红楼梦》没了曹雪芹,这个故事就不存在了,你说这样的作品能改吗?
至于台词里生僻字太多,看不懂,也不至于,你以为人人都傻。不过是那些操弄笔杆子的,没得可写了吗,故意夸大事实,赚取噱头。 四、画面感很好,但是恐怕流于表面
看来,对于新版《红楼》的画面感差不多得到了认可,摄影、布景做得很好,服装道具考究。好就好呗,还担心流于表面,这有直接的关系吗?
如果拍《红楼》不花钱,随便租些现成的衣裳就拍了,就内涵了?简陋质朴才算深刻?可那还算《红楼梦》吗?
尤其是探春省亲那段,居然有人说这段只是奢华秀,形式够美,内涵不够。你回顾一下87版那段省亲戏,哪个更奢华?相比这下,这次这个非常简约了,只求意到。87版本那个才是极尽奢华,摆了十里长街的花哨玩意儿。这次只是十来个拍手太监,表达了一下形式,非常简约。
画面只是戏剧表达的一个手段,真正能不能很好的表达内涵,还得看其他方面。
五、故事“三级化”,《红楼》变《青楼》
这个指责可能是众多指责中最喜剧的指责。在背景音乐的营造中,除了诡异的恐怖氛围之外,还有一个空灵暧昧的女声,每当这个女声出现的时候,就是暧昧的时候。
这女声出现的频率极高,因此片中的暧昧时刻也极多,搞得有些人不舒服,好像贾宝玉跟谁都有一腿的样子。最终结论是新版《红楼》少儿不宜。
那么我要试问,如果新版《红楼》是少儿不宜的,那么哪个《红楼》是少儿甚宜的?
中国人对文学经典名著的认识非常浅薄,自己从来不读经典,却老要逼着自己的儿子读经典,仿佛经典文学就是应该给儿子读的,读了都有好处。
《红楼梦》当然是经典的,但同时是复杂的。文学经典往往分两种,一种是脍炙人口的,谁都可以读,比如《西游记》、《傲慢与偏见》;另一种经典是小众的,从来都是一小部分人才读的,比如《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也包括《红楼梦》。
这种太过复杂,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道德常识观的东西,本来就不应该给小孩看的。你想让你的小孩看贾宝玉初试袭人?你想让你的小孩看贾宝玉和秦中的龙阳之好?你想让你的小孩知道什么叫“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都是非常少儿不宜的,又恰好都是《红楼梦》里面有的。难道为了让《红楼梦》少儿适宜,就把这些全删了?把贾宝玉和众姐妹的感情就完全描写为“姊妹之情”?
“暧昧”是红楼的本质,贾宝玉和多少女性有暧昧不清的关系,那是本来就有的,李少红只是照实的表现了出来,而且很到位。因为这些“暧昧”,就说新版《红楼》青楼化,那是愚蠢和无知。
六、旁白太多,快进剪辑频繁而导致不舒服
咋听旁白,很多人觉得很好听,男声很磁性。但是当这个男声频繁出现的时候,成为一个重要“角色”的时候,很多人过敏了。
这个旁白,是本剧编剧唯一创造性的东西,其实质也是从原著中摘录出关键性的语句。这是李少红的叙述性策略,这么频繁的使用旁白,确实罕见。但是我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叙述节奏,详略得当,更贴近原著的叙述步调。
例举两处典型的旁白使用,第一是林黛玉进京,原著中是一语带过,新版中也是旁白交代。但是在87版本中,是描写了林黛玉进京的具体经过的,乘了一艘船,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配合景色还预先勾勒了林黛玉的哀伤性格。这种表达本身没什么错误,但是从忠实原著的角度来说,却是多余的。表现林黛玉的性格,后面有的是戏表达,何必急于一时在这里抢先交代,倒好像底气不足。相较之下,无疑新版的旁白更接近原著。
第二是林如海去世,林黛玉回乡安葬。原著中是侧面描写,几句话交代就完了。新版《红楼》中不可能越矩刻意去描述一番,因此只能用旁白交代。如果把旁白当做正常的叙述元素,就不会觉得多余累赘。
快进剪辑也是让许多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现方式。刚开始我也不舒服,不过多看看也就习惯了,想来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节奏。比如一些排场描写,都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白描出来,浪费时间,不如快进剪辑,意到就行。 七、铜钱头雷人,造型不好看
这是从开初就开始争议的问题,也是本剧不忠实原著的最大口实。
新版《红楼》各方面都在力图忠实原著,唯有造型是完全抛开了小说本子。这事儿我是理解的,台词方面是不能改的,如果造型还不能改,那这剧拍得也没甚意思了。
在造型方面,87版在接近原著上已经做到了极致。如果新版还往这条道走,不仅没意思,而且费力不讨好。
必需要变。曹老爷子的描绘,是为了配合文字的意境氛围,那是很好的;作为视觉表达的电视剧,其实也应该为了本身的意境传达,设计适合自己的服装造型。最终做是做出来的,能不能被接受,是观众的事。
反正我是习惯的,觉得看着也顺眼。白色系的薛宝钗亲切可人,绿色系的林黛玉孤高清雅,味道上是没错的。铜钱头的发型,我觉得很有新意。至于那些老看不习惯的人,我没办法。这世上审美能力低下的人太多了,他们只能欣赏习惯看到的,稍有改变就不习惯,这谁也没办法。
八、林黛玉胖,薛宝钗瘦,林黛玉就应该陈晓旭那样,这林黛玉不好看
如果这次找了一个酷似陈晓旭的人来演,但毕竟不是陈晓旭,大家会怎么看呢?我想也逃不了东施效颦、山寨的评价。
林黛玉要变,这是必然的。因为模仿复制陈晓旭的路子是不可能走得通的,是必然会失败的,只有改变,弄一个味道完全不一样的来,才可能成功。李少红的思路是没错的。
胖或者瘦,其实不重要,只要味道对了就好,况且陈晓旭也不见得瘦。新的黛玉宝钗,重在一个孤傲古怪,一个亲和可亲,对原著的神似,这是没错的。
至于这个林黛玉好不好看,个人见解问题,我个人觉得好看,漂亮得有新意。这一点慢慢的大家都会感受到,此时说太多也无益。
九、贾宝玉父母太老,看上去像爷孙
这其实是优点,突出了贾氏父母的老来得子。这也反映了新版《红楼》选角的严肃性,并不是唯貌试举,谁长得好看就让谁来。87版那个王夫人太年轻了,母子感情表现得并不突出。
十、反正不如87版的好
这是一种拧巴的心态,以这样的心态去观看新版《红楼》,得到的感受注定是拧巴的。
如果《红楼》拍新版是注定的,那么挨骂也是早就注定的,一点不需感到惊奇。
我赞同拍《红楼》除了李少红,无人能胜任,新《红楼》当中那种女性视角和氛围,是87版所达不到的。
李少红拍出来了,我认为并没有失手,至少从目前的状态来看。
新版《红楼》究竟能够有多成功,关键在八十回之后,曹老爷子撒手了,李少红也没有庇护了。八十回后怎么处理,是关键。87版没有采用程甲本,是明智的。想来这次也应该不会用。
最后,那些说新《红楼》处处雷人的人纯粹是故作惊“雷”,其实放平了心态去看,会有不少乐趣。 {:5_370:}哈哈。。。 以前的红楼演员就好像骨子里就和原著人物很符合,举手投足间有古人的那种味道,让人看着心里就觉得美 {:5_319:} {:5_31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