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菲儿 发表于 2010-8-2 19:55

法国馆发香水遭哄抢 沙特馆欲发美金未批准

2010年08月02日10:32成都日报
[导读]乔兆红博士来到金沙讲坛讲世博,为听众打开一扇洞悉世界的窗口,乔兆红透露了不少上海世博会的趣闻。


本期嘉宾

乔兆红,女,1968年5月出生于湖北荆门。2003年6月获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近代工商业团体“中国商民运动研究”以及博览会事业专题研究。已出版《一切始于世博会——博览效应与社会发展》《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等专著。

主持人语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如果你到上海世博园走一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交流,它就是一个盛会,是全世界的节日。

世博会是一个大型城市事件,它将空中交通,路面、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提前了20年或30年完成,这是它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

今天,乔兆红博士来到金沙讲坛,为我们打开一扇洞悉世界的窗口。

采访手记

2010年7月24日

距离乔兆红博士的世博会金沙讲坛讲座还有半小时,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里已找不到任何空位了,不少市民只好坐在过道上。一些去上海参观过世博会的市民,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研究上海世博会的学者,乔兆红博士开篇即说,在100年前,世博会知名度远远高于奥运会。人们只知道世博会,奥运会只是世博会的一个部分,借助世博会提高知名度后,奥运会才自立门户。时至今日,奥运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知名度远超世博会。

而她的一个观点“青羊宫是全国最先开始举办博览会的地方”,立即引起了成都市民的小声议论。

过去成都人习惯将劝业会称作“花会”,著名的青羊宫花会在清末就开始转型。1906年政府改办成都青羊宫花会为四川全省“商业劝工会”,到1911年共举办六届。前三次名为“商业劝工会”,重视工业制造;后三次称“劝业会”,强调劝业主旨,农工商皆重。清末成都劝业会开全国劝业会先河,因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其实,这样的源头,同样为如今成都的“会展经济”打下了深厚的历史伏笔。

乔兆红博士特意讲到为什么1851年英国举办的世博会叫“水晶宫博览会”,那是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为功能主义的大作品,这个“一片晶莹”的辉煌建筑采用预铸式组合,整个结构由钢架完成,全然没有旧式的墙体支撑,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创造出奇幻之美。

乔兆红认为,从1866年到1911年,世界各国相继举办国际博览会约80次。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按照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年份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从1851年到1905年,中国参加世博会是由海关洋员操办;第二时期: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正式从海关洋员手中收回了操办权;第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1982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

这样梳理脉络,听众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2010年才获得举办世博会的机会,为何广东也在积极筹备申办2020年世博会。

乔兆红透露了不少上海世博会的趣闻。法国馆分发香水,引得参观者疯抢,这体现了少数人的素质亟待提高——这恰是世博会应该带来的整体效应。另外她称:沙特馆本来准备给参观其场馆的人员发现金,刚开始是美金,后来换成了人民币。最后因为有关部门未能批准作罢。“这个如果实现了,估计会打架流血。”乔兆红调侃道。这些成为乔兆红与听众交流的一个主要话题。

乔兆红还用丰富的影像展示了历届世博会的特点,为听众打开了洞悉世界的窗口。

实录

一个节日,一次盛会,百年效应

英国的世博会

炫耀实力并扩张

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上第一次世博会的时候,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因为工业革命,英国产生了很多科技产品,首先为了向世界炫耀实力,其次是为了扩展原材料和殖民地,所以英国决定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博览会,邀请其他国家参展,也邀请了中国。

广东中山人徐荣村是个买办,当时在上海经营丝、茶,廉价地把江浙一带的茶叶、丝绸等收购运到上海,稍稍包装后向海外倾销,生意非常红火。徐荣村携带了12包产品参加了世博会。但画上(用手指屏幕)的这个人不是徐荣村,而是当时停靠在英国的一条船上的一名中国人,英国为了显示强大,说中华帝国都来参加我们的世博会,就把他请上去,穿上了官服。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盛况,是不是非常华丽?这是1851年,那时的中国跟英国相比是远远落后的。

维多利亚女王出席了开幕式,她在日记中描述:“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英国邀请了欧洲13个国家参加世博会,由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主持,这人非常有眼光。英国本来举办的是国内博览会,亲王手下有个叫科尔的,参观了1849年的法国内部工业博览会,回来就问亲王我们是举办国际性的呢还是国内的?阿尔伯特亲王说了两句话:“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艺术和工业创造并非是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利,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这些观点是有世界眼光的,几乎是为世博会定了基调。而法国在1849年举办的国内工业博览会实际上已具备世界博览会的雏形,但它因为害怕竞争,没有邀请其他国家参展。法国和英国相比,法国是保守的,而英国讲求自由贸易主义。

英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博览会非常成功,法国非常懊恼,1855年就举办了巴黎世博会,就一个世博园区,有一个很大空间的建筑物,里面就像现在的交易会一样,每个国家有一个展位。1855年巴黎博览会的规模远远超过了1851年的英国世博会。

1867年法国又举办了第二次世博会,紧接着有4次,11年一次。到1990年,法国一口气举办了8次世博会,都在巴黎。我们说巴黎的地下交通直到今天仍然是全世界最完美的,上海就通过这次世博会使得地下交通很有改善,但还赶不上法国。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世博会。1851年英国举办世博会时,马克思正好流亡到英国,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这里正在举办一次工业性质的世界性博览会,我等你来,我们一起去看世博会。通过世博会马克思敏锐地注意到,美国已超过英国和欧洲了。当时美国带来的产品里有枪炮,还有先进的机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的判断。后来恩格斯讲了一段话:“1851年的博览会给英国岛国的闭塞性敲响了丧钟,英国在饮食、风俗、观念方面已逐步国际化了……我不禁希望英国的某些风俗和习惯在大陆上得到传播,像大陆上的其他习惯在英国得到传播一样。”

lemonice 发表于 2010-8-2 20:18

为啥发流言这里啊?{:5_317:}

tiantian15181 发表于 2010-8-2 21:20

“我们说巴黎的地下交通直到今天仍然是全世界最完美的”,我想这个砖家可以被砖拍死了,巴黎地铁臭不说,搞个换乘都能走死人{:4_297:}

anniniu 发表于 2010-8-2 21:40

完美说不上,四通八达倒是真的, 而且是很早就这样了。最讨厌的就是太多楼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国馆发香水遭哄抢 沙特馆欲发美金未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