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0-8-3 09:10

小神童为何患自闭症zt

3岁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宋词,还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今年刚满7岁的小琳琳(化名)曾被亲戚朋友称为“小天才”。然而,这个聪明的孩子上小学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课程听不懂,成绩也越来越差,甚至不肯跟人说话。心理咨询师终于为琳琳找到了病根——自闭症。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天性究竟是什么?热爱大自然,热爱玩伴,热爱童年游戏,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童年还会剩下什么?死板的英语单词,填鸭式的唐诗宋词,电脑游戏,甚至还有钢琴、绘画等,只能让一个人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失去了童真、童趣,而是成为一个“小天才”、“小神童”、“小大人”,而这些称号的背后,只剩下刻板的唐诗宋词、英语单词、钢琴或者声乐“三板斧”,如果没有真正的童年快乐经历,则这些所谓的神童称号,则是干瘪的、无益的。

  对于所有孩子是这样,对于那些比较少接触其他小伙伴的幼儿尤其如此。“早期智力开发”,应当说没有什么不好,但切记不能拔苗助长。怕只怕,“早期智力开发”一旦见了成效,孩子的父母就以为大功告成,在“小天才”的漂亮面纱之下,诸如孤僻、偏执、自闭,等等问题都被掩盖,那么,这种童真得不到开发的儿童,就极可能成为自闭症患者,对于津津乐道于“小天才”成功之道的父母来说,岂不是得不偿失?

爱上茉莉花 发表于 2010-8-3 09:54

孩子健康快乐才是第一位的{:5_358:}

SHUIJIN 发表于 2010-8-3 10:34

我看过美国那边也有类似的报道,好像就是国内推崇的杜曼教育法因为后来那些孩子出现高数量的自闭症而遭到质疑{:5_390:}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0-8-3 10:47

国内都说,孩子成长不能输在起跑线。各种各样的教育法,背古诗、背英文什么东西都一贯脑的往脑子里塞,其实玩才是孩子的天性,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老太爷2008 发表于 2010-8-3 10:48

感谢我的奶奶,让我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泥巴,大树,还有水......
我妈妈曾经在我5周岁的时候,给我报名去上学,后来被奶奶拉了回来。

我的小时候,智力开发的很晚。
以至于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妈妈还以为我是个很平庸的小孩。

two steps 发表于 2010-8-3 11:13

国内都说,孩子成长不能输在起跑线。各种各样的教育法,背古诗、背英文什么东西都一贯脑的往脑子里塞,其实 ...
yangliuqing 发表于 2010-8-3 11: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玩乐中学知识
lernen durch spielen

sakiel 发表于 2010-8-3 14:51

我小表妹3岁的时候就认识了100多个汉字,后来被我姥姥阻止了,说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傻的,现在她上小学1年级了,我姥姥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学校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每天留那么多作业

家庭主妇 发表于 2010-8-3 15:52

本帖最后由 家庭主妇 于 2010-8-3 16:59 编辑

老生常谈的话题。伪神童和真神童的混淆。
按主妇的比喻,早教的方法就像炒菜,下料的不同,火候的掌握,十个人十个口味,不能因为一个人炒坏了,就否定其他的做法。
我家林林是受过早教的。从一个封闭的粘宝宝,到现在开朗,自信,成熟的性格,我认为早教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早教其实不只限于读书认字。培养他快乐的性格,开朗的胸襟才是首先要做的。读书认字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的工具。 林林现在五岁半,拿起书来,七八成可以自己读了。教他读书认字这两年多,我始终认为亲子关系大于认字读书,不强迫,顺势而教,只觉得他的状况越来越好,看不出什么自闭的倾向。

苏小小 发表于 2010-8-3 18:37

本帖最后由 苏小小 于 2010-8-3 19:38 编辑

我认为早教仅仅限于过早的学会读书、写字,灌输写死记硬背的东西,是偏颇的。所谓教育,是既要教会一些现成的,固定形式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教会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
记得小时候,爸爸教我毛主席诗词,没上学我就会26个英文字母和简单的单词了。诗词,是等到上中学,才搞清楚是什么意思的,等到大家都学英语的时候,我的英文水平好像也没比别人高哪里去。

苏小小 发表于 2010-8-3 18:46

想起来背诗词现在还是一肚子气,偶是被迫的,为了让老爸高兴,被周围的人夸聪明让他有面子。浪费了我宝贵童年的不少时间。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神童为何患自闭症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