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问问楼主一个小白问题,孩子过了识字关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是不是拿起任何中文图书,只要内容感兴趣就能读下去?类似中国小学生的水平?我不认识在德国长大的中文比较好的孩子,所以有点想像不出。
再报告一下我们家的战况。我坚持念了一个多月的论语,但是我们家的没见长兴趣,上两个兴趣开始过来夺书了。后来我同时也试了浅显的唐诗和古文观止,她比较爱听,可能因为音韵美,内容好懂吧。 回复 4# 如幻
多谢你的详细答复。我念论语时其实不太关注孩子,主要是自己念,因为基本我一开始念她就跑开了。每次她回来试图阻止我再念下去,我就和她说请让妈妈再念一会,你自己去玩吧,她也听。可是这样的次数多了,她觉得这本书老是阻隔她和妈妈,就干脆来抢。期间其实她也试过坐在我身上听,但是一个字也听不懂。我觉得她不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觉得很挫败。我们家的这个孩子其实是读书狂,从13个半月开始每天看书讲故事,少则一小时,多则两三个小时,都是她自己要求的,天天追着我讲故事。现在我拿着她不懂的书大声念,她一个字也不明白,反差太大了,有点难以接受。后来我试着唐诗,还有陋室铭什么的,里面有不少字她听得懂,效果就不错。
说到底,我其实心底里面确实还有点犹豫,没到你说的心安的状态。诵读对学习的好处不必说了,我完全支持。我的问题是在教材上。先秦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相差太大,孩子念诵之后,基本不懂意思,我对这种刻录机的学习方式还存有疑虑。比如幼龄儿童学习语言时,都是模仿大人说话,然后慢慢揣摩意思,尝试使用,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而念先秦文集,我相信天天反复熏着,孩子总会张口背诵,但是这样的学习是不是太被动了? 排挤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于识字关,我还想问一下,孩子中文西文的识字观都过了之后,挑选图书时有没有语言偏好?
又问了一堆问题,如果mm能拨冗赐教,感激万分。我担心自己如果心里没有彻底心悦诚服,以后会影响孩子的读经效果。 回复 6# 如幻
谢谢如幻这么细心的解释。不说苦口婆心,也是肺腑之言。其实自己的孩子已学有所成,实属不易。
对于幼儿读经的理解问题,我始终有一点不是很明白。有句话,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对于古人来讲好一些,对于现代人缺乏这种环境,而且通假字的误解,知识的不足,真是读了一百遍估计其意也不能自现。对于儿童来讲,会背会认,但是大部分内容肯定是不理解的。经典不光是语言的精美,更是思想的精华。一个三岁的孩子可以懂很多的道理了,对那些很好的思想为什么就不能做些解释? 对他的个性成长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一定要他自己长大了再去理解呢? 回复 8# 如幻
就是啊,其实一层窗户纸。这回心里的疙瘩没了。多谢,多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