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
发表于 2010-11-11 15:14
回复 29# yueyuan
我应该比较懒,也比较心急吧,不希望为儿子的中文操十年八年的心。德语本身就是拼音语言,专门学我是认为没必要的。
前一段看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一段话我摘抄了下来,人家说的应该比我专业多了:
。。。会读文章就得先认字,想认字就得学拼音--事实上,这个表面合理的逻辑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顺序,逆反了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天性,颠倒了语言学习的顺序,充满反认知的内质。。。。
所以让孩子大量的诵读,直接认字,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果的。古人读私塾,一年可以学2000个汉字,没有拼音不是照样学了吗,而且不需要转换,其实是省力的。
lina2008
发表于 2010-11-11 16:37
回复 41# 家庭主妇
同意家庭主妇的说法.我觉得拼音是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得在有了一定的能力以后才会很好的使用.
如果小孩子在不认字的情况下先用起了"工具",那他就永远离不开了.也就是说只读拼音不认字.
换句话说没了拼音就不能读书了.相反,有了一定的认字量以后再学拼音,孩子的自主阅读将会突飞猛进.也就是说能在拼音的帮助下认识更多的字,从而达到更好的自主阅读的效果.
cecilie
发表于 2010-11-11 22:58
回复 29# yueyuan
MM好!你想啊,我们读书不是也是从拼音开始的吗?光认字不但会使孩子没兴趣,而且是前学后忘,要积累到自主阅读的词汇量可是一个大工程。相对而言,拼音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借助拼音和较少的词汇量就可以自主阅读了。再在阅读中培养学中文的兴趣,就可以事倍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半了。也许那些妈妈怕孩子把拼音和德语字母混淆起来,就不让孩子学拼音,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我孩子四岁多开始学拼音,六岁上学,德语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大环境是德语,没什么可担心的。我的意见也许比较片面可供妹妹参考。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0-11-12 00:23
关于拼音的问题,我也同意楼主的意见。拼音是五四以后的产物,以前中文标音都是反切法,没有拼音完全不影响认字。我教外国人(包括以德语为母语的中国孩子)中文有很多年了,他们共同的习惯就是一旦有拼音就会控制不住地只看拼音不看汉字,搞得拼音为主,汉字为辅了,真的是本末倒置。所以我觉得对生活在德语环境的孩子来说确实应该先养成直接阅读汉字的能力和习惯,然后再教拼音。先要学会走路,然后在爬中文阅读山的时候再给汉字拼音这个登山仗,否则如果从学走路开始就拿着拐棍走,以后是很难拿掉的。有许多外国人学中文,哪怕口语已经很溜了,阅读关还是没过,就是因为拼音这个枴杖丢不掉了。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0-11-12 00:42
希望上面这个回复不会又出问题,前两天在这个帖子上发了言,后来找不到了。我这两天过得忙乱不堪,糊涂得一度怀疑自己没有真的发过帖子,多亏家庭主妇mm特意短信知会我,很感激{:5_363:}
有几个问题再重新问一下楼主mm:
1 林林在已读的这些古典著作里有什么个人偏好吗?我们家的现在两岁三个月,只喜欢听唐诗歌和老子,别的马上要我关掉。
2 我家的是书虫,古典诗词什么的稍微背着玩点可以,没什么真正的兴趣,和阅读绘本时的那种无法阻挡的高涨热情根本没法比。当然她还小,可以先慢慢放录音熏着,可是说实话我自己很怀疑,她有一天会对经书产生如同对绘本一样的兴趣。请问林林或者别的念经孩子是不是实际上更愿意看图画书?
谢谢。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0-11-12 00:46
这里是张逸讷先生为明德中文学校读经班所作之读经大班小班教材中期规划,非常值得推荐:
经书4本: ...
如幻 发表于 2010-11-10 10: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如幻mm的列的书单,古文部分很受启发。白话文里的暨南大学《中文》我教过,感觉了了,孩子们都没什么兴趣。j还想请教一下《双双》是什么教材,我google不到。
如幻
发表于 2010-11-12 01:02
如幻
发表于 2010-11-12 01:09
家庭主妇
发表于 2010-11-12 12:28
回复 45# 遥岑远目
1. 林林对唐诗一直是很喜欢的, 其他的都不懂什么, 两岁多的时候给放过论语, 他倒是没说不想听, 反倒是他爸爸进门就关.不过读过<<孙子兵法>>以后我们学的<<老子>>,他说老子又简单又好玩.现在对他熟悉的经典还是很喜欢的, 自学<<易经>>蛮有成就感,也挺喜欢.
2. 小孩子都要看带画儿的书吧,读经是学中文. 两个都不耽误的.不看绘本不成老夫子了吗? 不过林林只对他的那几本火车,汽车,飞机的书感兴趣, 过于公主王子,小动物的书一听就跑.
家庭主妇
发表于 2010-11-12 17:51
这里不是一言堂,欢迎所有的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目的在于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