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源于理财意识 扫清羁绊你也能成富人
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穷人永远比富人多。富人的成功,穷人的平庸,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秘诀和不同?这次我们就来解读财富的奥秘,从而能够让你离富人更近一步。“金钱蓝图” 造成人生差异
感恩节聚餐,朋友讲起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泰德和阿伟是其多年的好友,两人同样36岁,因为都富有正义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因此都颇有不错的人缘。
不同的是,泰德当年考上的是民办学院,而阿伟则是交大高材生。泰德自认不是念书的料,于是毕业后就自行创业。四年之后,勤奋工作和省吃俭用的结果,就是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元。而后,他将钱投资到股票和房产市场,因为多次踏准节奏,所以在短短五年间,身价已突破上千万元,目前其财富数额还在不断上升中。
相较之下,阿伟发挥了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的天生本领,高考时就考上了重点大学,而研究生刚一毕业,就令人羡慕地进入了国家机关,过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十多年下来,年薪也已突破20万元,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高薪上班族。不过,平常都将薪水花无的他,在面临老爸罹患癌症,需要庞大医疗费时,却一毛都付不出来,只能忙着四处找人借钱。
同样年纪的两个好人,命运为何如此大不同?朋友分析说,这或许是他们在年轻时,两人内心勾勒出的“金钱蓝图”大相径庭有关。泰德立志要当有钱人,学生时代就积极寻找各种赚钱机会,而且绝不过度消费,即使已是千万富翁,现在仍住在老公寓,开的是五年前的二手车,单从外貌来看,一点儿也嗅不出有钱人的味道。
反观阿伟,排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是“当个有品位的人”。因此,凡是能衬托品位的物品,如:一盏5000元台灯、一双3000元的鞋子,付钱从不手软。他总是这样自我安慰:“要活在当下,我的今天要比明天潇洒。”也因此,信用卡帐单堆积如山,薪水全部花光光。
每个人身边都不乏这样的实例。有人从学校毕业加入办公室一族,觉得理财一事与己无关。毕竟新手上班,才那么点儿钱有啥可理。可是,也许工作一两年,这种想法就会被打破。昔日同窗甲,在房地产市场还没热时,就前瞻性地和老爸“合伙”投资两处二手房,房价直线上扬。一起进公司的同辈兄弟乙,一开始就把收入有计划地投入证券市场,今天年初买的开放式基金,一年累计受益超过百分之二十,早把基本工资“抛出了几条马路”。
这就告诉我们,原来尽管大家起步都差不多,但是贫富上拉开差距,很大程度源于他们的理财意识。
如果每年拿出10000元来进行投资,平均到每月不足千元,相信是绝大多数人包括社会新鲜人都可以办到的。只要坚持投资,即使是投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只有3%的理财产品,50年后资产也能轻松超过百万元。如果投资的类似是股票基金,那么50年就可能成功迈入千万富翁的行列。而如果是家庭成员一起努力,结余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那收益将是相当可观。 有道理,现在开始做,希望不晚。 有道理,现在开始做,希望不晚。
pidi 发表于 2010-12-21 21:3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7:} 支持 {:5_374:} 可以看一看! 50年后lz估计都挂了,还是算30年后到你退休比较实际,30后总资本大概是48万而已。48万,30年后估计可以买2个厕所。
另3%收益只比通胀高约1-1.5%,你认为扣除税还有盈余么 年3%确实太少了,现在民间集资一个月都能有3%,不过风险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也没想象中的那么高。。 本帖最后由 过份 于 2013-2-12 12:31 编辑
我老公是个跟阿伟同鞋一样一样一样的人。。。汽车要品位的,穿要品位的,吃要品位的,出游要品位的,别人带个名牌表,他也要带一个,因为这是有品位的。。。
我们家即使我想做投资,也是一分余钱么有。。。 过份 发表于 2013-2-12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老公是个跟阿伟同鞋一样一样一样的人。。。汽车要品位的,穿要品位的,吃要品位的,出游要品位的,别人带 ...
消费观念不同吧。。。青壮年是最能挣钱的时段,但也是消费后最见效果的时段。 现在花点钱去旅游个,要比七老八十爬不动了还旅游效果好十倍。。。纵使那时候有十倍的钱又如何呢,已经无命消福 nanguazaixian 发表于 2013-2-12 21: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消费观念不同吧。。。青壮年是最能挣钱的时段,但也是消费后最见效果的时段。 现在花点钱去旅游个,要比七 ...
说的对。我不排除一部分大学生是书呆子,但如果没读过大学,算盘打错的机会比较大。你看那么多在德国开中餐馆的都倒闭就知道了。那个阿伟就算有几千万,但难保以后不被人拉下马。薄熙来,田文华不只有几千万,到头都是一场空,还配上自己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