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百万“镀金”海归月薪只有2500
大学毕业后,张帆自费留学英国。4年间,学杂费及各类开支累计花费90万元。去年回天津后,张帆四处找工作,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回国之初,张帆曾给自己定下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非市中心工作不去。但经过几次面试后,她发现海归 不那么吃香了。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她不仅降低了对招聘单位的要求,连工资待遇也是一降再降,底线是税后3000元。尽管如此,回国一年后她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的企业嫌她没有工作阅历,有的企业担心她干不了几天就跳槽,有的让她回家等消息,但就此没了下文。
今年年初,张帆在家人的帮忙下,终于在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没几个同事知道我是海归,因为我觉得被人知道了有些尴尬。”张帆认为,她现在的工作和收入,没有留学经历一样能获得。作为海归,她在技术方面并未明显强于其他同事,优势仅体现在英语口语、个人视野和生活经验方面。
作为某国企的企划专员,张帆的月薪不到2500元。每月除去交通300元、衣服零花500元、餐费300元、手机费和上网费200、社交应酬1000元,工资已经所剩无几。“投入”和“产出”的巨大反差让她越来越觉得,留学太不值了。 尴尬 90万元,在德国当学生,省着点花,快够20年了,哇哈哈哈。 去英国留学的还在乎这些 比在杜拜买的强多了。 去英国还是风险大 英国。。。{:4_291:} 话说回来,国企刚上来这个价格很正常地说,干几年好的话也会加到上万的工资。到时候吃饭每顿2块以下,出门有人接送,通信设备都是发的,社交也不是自己去请客。好多钱最后都能省下来。应该说海龟还能找到国企,不算差了。 回复 6# nanguazaixian
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是差的很多。不过大牛也很多。。。 我个人不太相信 留学我觉得应该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既然是手段,那么执行起来的投入产出比就不见得能如预期的那样,就好比投资股市在牛市的状况下一样有人血本无归,这跟股市本身没关系,是跟投资人和他的操作有关。所以说楼主说的这个人的境况应该跟是否留学无关,而跟他本人的能力有关。 我个人不太相信
北川行人2 发表于 2011-1-3 19:4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89:} 大学毕业后去得英国,英国的硕士只要一年,最多两年。
四年才读下来,说明脑子有问题吧?不是笨就是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