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gt 发表于 2011-2-2 10:30

毛泽东的婚事:最爱杨开慧 江青成包袱

杨开慧:毛泽东一生的最爱

  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结合,是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知识青年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恋爱的结果。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11月6日生于长沙县板仓。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合。她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长沙赴上海,把已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翌年,杨开慧也到上海。不久,她随毛泽东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

  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郊外老家。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开慧的陪伴下潜入长沙,日夜进行暴动准备。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这次话别,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年10月中旬,杨开慧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保姆陈玉英和8岁的毛岸英。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健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被害,时年29岁,留下遗言:“我死后,不作俗人之举。”

  随着和平生活的降临,毛泽东对开慧的思念也越来越重。在接见他们当年的保姆陈玉英时,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杨开慧的被捕经过和在狱中的情况,并沉重地说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1957年,毛泽东在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问“骄杨”当何解释?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又有一次,毛岸青、邵华夫妇请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又把“骄杨”写作“杨花”,并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贺子珍: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

  按《韶山毛氏族谱》所记,毛泽东的第三个妻子是贺子珍。贺子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江西苏区时期的战友,也是毛泽东多次受排斥、落难时期患难与共的伴侣。

  贺子珍能文能武,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有一次,毛泽东、朱德等人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贺子珍英勇机智,骑上一只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枝枪,东西各放一枪。人家讲她能打双枪,就是这样来的。她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

  战火中,毛泽东和贺子珍同生共死,度过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

  贺子珍以伤病之躯走过万里长征。长征中,在贵州盘县遭遇敌机轰炸,贺子珍为了掩护伤病员钟赤兵,浑身受伤17处,生命危在旦夕。为了减轻部队的负担,她要求毛泽民夫妇向领导反映,把她留在当地,并要求不要把她受伤的情况告诉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毛泽东,以免让他担心。

  当时正值红军抢渡赤水河,与“围剿”的国民党兵大规模迂回周旋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一刻都不能离开指挥位置,无法分身去看望贺子珍。得知她负伤后,毛泽东非常焦急和担忧,他在指挥所回电话说:“不能把贺子珍留在老百姓家里,一是无药可医,无法治疗;二是安全没有保证,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走。”他立即把医生傅连璋派到休养连,协助连队医生进行抢救。同时,还把自己的担架调了过来,帮助抬贺子珍。

  战事稍歇,他飞马去看望贺子珍。只见她的头部、脖子和身上,缠满了绷带。毛泽东快步走到担架前,弯下腰,细细察看她的伤势。贺子珍脸色苍白,她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能工作,还让人抬着,心里很不安。我跟连里说了,不要抬我了,把我放在老乡家里,等伤养好了,我会找你们的。”毛泽东替她拉好被子,劝慰她说,不要想那么多了,会治好的……然而,贺子珍是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不愿意当家属,不满足于在毛泽东身边做秘书工作,她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

  贺子珍于1938年10月到达莫斯科,并坚持留在了苏联。然而,不幸遭遇却是一桩连一桩,出生不久的幼子因染上急性肺炎夭折。毛泽东得知后,便送娇娇(李敏)到苏联陪她。女儿娇娇因重病,贺子珍为护理女儿之事和一苏联人争吵,为此受到迫害,被送进了疯人院。1947年。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去苏联,几经周折,见到了贺子珍。他们向毛泽东打了报告,毛泽东同意她回国。

  毛泽东永远忘不了贺子珍。他和身边工作人员也曾谈到他和贺子珍的关系,说自己有责任,贺子珍也有责任。他还说,感情方面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也很复杂。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生了,发生以后怎么对待?要理智一些,忍耐一些。

  1959年,毛泽东登上庐山。他与贺子珍的老友曾志谈话后,决定和已经分别22年的妻子见上一面。这次会面后,贺子珍对庐山格外眷恋,又先后三次上山休养。

  痴情如贺子珍,深情如毛泽东。这是怎样一种纯真的感情。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1976年是闰年,9月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正是贺子珍的生日。本是桂子飘香,花好月圆,却不曾想,人世间,那么多“半天残月,凄情如许”……

江青:一代伟人的政治包袱

  毛泽东与江青有近40年的婚姻,时间最长,关系也最为复杂。在战争年代,他们的关系是较为平静、和谐,但也小有波澜。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有一种特殊的关注和期待。

  自江青登上政治舞台后,毛泽东对江青忽而器重,忽而冷淡,忽而关注,忽而批评。到最后,他们基本上是有名分而无实际。

  江青原名李云鹤,艺名蓝苹,1914年生,山东诸城人。1928年,江青入济南一戏班学戏。1929年春进山东实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0年底在济南同一黄姓商人之子结婚,几个月后离婚。离婚后,江青又去青岛大学图书馆谋了一份工作。在青岛大学,她认识了进步青年俞启威(建国后任天津市市长、市委书记、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1931年,她同俞启威结婚,受他的影响,参加了左翼文化团体“海滨剧社”。1933年,俞启威被捕,两人婚姻关系随之结束。同年,江青到上海,继续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0月,江青被捕。出狱后,她跻身话剧和电影界,期间认识了评论家兼编剧唐纳,于1936年和他结婚。最终,二人分道扬镳。

  江青能吸引毛泽东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她的主动追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时的延安,她的确比较出众。头发乌黑,眼睛大而有神,京戏唱得很好,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很受欢迎。她喜欢打扮,也会打扮。她还会织毛衣、剪裁衣服,并做得漂亮而合体。因此,她的着装很讲究,总是显出娇好的身段。江青的字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楷书更为出色。也许,江青的出现,让毛泽东感到清新的同时,也让他因贺子珍出走而受伤的心得到了慰藉。

  毛泽东对江青是讲原则的。1948年党内“三查三整”时,审查江青入党时间。她说自己是1932年,但找到的证明是1935年。江青找到毛泽东让他替她说几句话,毛泽东不答应。两人于是发生了争吵。事后,毛泽东心事重重,皱着眉头抽烟。良久,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当初结婚没搞好,草率了。唉,草率了。”毛泽东还说:“唉,我现在的情况,我的身份,离婚也不好。江青没大过,没大错,现在要胜利了,跟她离婚,日后也要有人说。没办法,背了个政治包袱。”

  毛泽东与常人一样,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和战友,他愈发想念峥嵘岁月中的杨开慧和贺子珍。

小睡熊 发表于 2011-2-2 11:55

故事写得8错。。。sf{:5_387:}

英杰 发表于 2011-2-2 12:45

Shinny 发表于 2011-2-2 13:12

大过年的写这些干啥?

众所周知, 老毛和贺子珍同居是在杨开慧死前的两年,
而且老毛不是没有搭救杨的机会,

什么深情如毛泽东, 这是怎样一种纯真的感情 ? 演小品啊?

aircar 发表于 2011-2-2 13:57

只能是女人对毛很痴情
毛对女人嘛,只具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而以

臭豆腐 发表于 2011-2-2 14:05

他最爱他自己{:5_392:}

dexio 发表于 2011-2-2 17:45

大过年的写这些干啥?

众所周知, 老毛和贺子珍同居是在杨开慧死前的两年,
而且老毛不是没有搭救杨的 ...
Shinny 发表于 2011-2-2 13:1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众所周知, 谣言止于智者......

sinogirl 发表于 2011-2-2 18:00

有本书叫<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 当年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些事过去了就别再提了, 要写就写写主席专列上的那位, 最后的这位, 应该还在世.{:5_390:}

XPCP 发表于 2011-2-2 18:02

大过年的写这些干啥?

众所周知, 老毛和贺子珍同居是在杨开慧死前的两年,
而且老毛不是没有搭救杨的 ...
Shinny 发表于 2011-2-2 13:1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38:}

Hero2008 发表于 2011-2-2 18:03

众所周知, 谣言止于智者......
dexio 发表于 2011-2-2 17:4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0:}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毛泽东的婚事:最爱杨开慧 江青成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