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aqueen 发表于 2011-2-4 15:31

啊,,,,,,,,,,,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15:2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大家都为红包狂啊

ffl2004 发表于 2011-2-4 18:41

刚想试试 看到前面的各位 觉得自己肯定无法比拼了 做看谁最厉害吧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18:43

在古代中国,食品卫生条件较差,相对于其他食品而言,经过煮沸的面条最为洁净,可以大大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因此面条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食品之一。由于制条、调味的不同,从而使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遍及各地。著名的面条有:
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
山东的福山拉面;
济南的打卤面;
蓬莱的小面;
河南的烩面,糊涂面条,手工面页,酱面条,捞面等;
西安的臊子面;
山西的刀削面;
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
武汉的热干面;
四川的担担面;
上海的阳春面;
广州的馄饨面(有馄饨、面线合成);
香港的捞面(不同于北方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等。
北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点。米粉,米线和河粉也是面条的种类。例如绿菠菜面、番红花面、黑墨鱼面、可可面、蛋黄面等等。
  我们常见的意大利面分为:
Spaghetti意大利面条(像挂面似的)
Penne斜切管面也叫通心粉
Conghiglie贝壳粉
Fussili螺旋粉
Rigatoni粗纹通心面
Fettuccine宽面
Tagliarellebicolore小宽面
Lasagna意式面片
Linguini黄油宽面
Farfalle蝴蝶粉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18:46

担担面,攸面,银丝面,宽面,刀削面,拉面,手檊面,阳春面,葱油拌面,笃烂面,烩面,煨面,汤面,清汤面,混汤面,切面,肉炒面,蛋炒面,拌面,抻面,冷面,手杆面,热干面,炸酱面,过水面,乌冬面,青菜面,鸡蛋打卤面,还有方便面印度凉面,陕西扯面(BIANGBIANG面),打卤面,方便面,伊府面,鱼焙面,疙瘩面麻食,新疆拌面, 烩面片,糊涂面条,手工面页,酱面条,捞面, 岐山臊子面; 拉面热干面,糊涂面,手工面页,龙须面,臊子面,红烧牛肉面,咖喱牛腩乌龙面,咖喱牛肉炒面,蒜泥茄子凉面,什锦乌龙面,肉丝两面黄、茭白肉丝面,蘑菇炒面、柱侯蹄筋面、炝锅面、家常拌面、白菜虾仁面汤、羊肉汤面、虾仁伊府面、鸡肉虾仁炒面、雪菜鸡丝面、海参笋肉丝汤、旗花面,翡翠凉面   可以了吧!!还有宜宾燃面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
北京的炸酱面、龙须面;
山东的福山拉面;
济南的打卤面;
蓬莱的小面;
河南的烩面,糊涂面条,手工面页,酱面条,捞面等;
西安的臊子面;
山西的刀削面;
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兰州拉面);
武汉的热干面;
四川的担担面;
上海的阳春面;
广州的馄饨面(有馄饨、面线合成);
香港的捞面(不同于北方捞面)、车仔面、虾子面等;
台湾的担仔面、牛肉面等。
北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其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点。米粉,米线和河粉也是面条的种类清汤面,混汤面,切面,肉炒面,蛋炒面,拌面,抻面,冷面,手杆面,刀削面,拉面,热干面,旦旦面,炸酱面,过水面,乌冬面,青菜面,鸡蛋打卤面,还有方便面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18:48

清汤面,混汤面,切面,肉炒面,蛋炒面,拌面,抻面,冷面,手杆面,刀削面,拉面,热干面,旦旦面,炸酱面,过水面,乌冬面,青菜面,鸡蛋打卤面,还有方便面汤面,混汤面,挂面,切面,肉炒面,蛋炒面,拌面,抻面,线面,冷面,手杆面,刀削面,拉面,热干面,旦旦面,炸酱面,过水面,乌冬面,青菜面,鸡蛋打卤面,还有方便面,卤面、油拨面、捞面、手擀面,空心面、牛肉面,炖鸡面,肥肠面,杂酱面,荞麦面,意大利面,西红柿鸡蛋面,茄子面,鸡丝凉面,麻酱面,虾仁丸子汤面,车仔面,榨菜肉丝面,阳春面,热干面,糊涂面,手工面页,龙须面,臊子面,红烧牛肉面,咖喱牛腩乌龙面,咖喱牛肉炒面,蒜泥茄子凉面,什锦乌龙面,肉丝两面黄、茭白肉丝面,蘑菇炒面、柱侯蹄筋面、炝锅面、家常拌面、白菜虾仁面汤、羊肉汤面、虾仁伊府面、鸡肉虾仁炒面、雪菜鸡丝面、海参笋肉丝汤、旗花面,翡翠凉面等羊肉汤面、虾仁伊府面、鸡肉虾仁炒面、雪菜鸡丝面、海参笋肉丝汤捞面 凉面 卤面 阳春面 鸡蛋面

weder 发表于 2011-2-4 18:53

刚想试试 看到前面的各位 觉得自己肯定无法比拼了 做看谁最厉害吧
ffl2004 发表于 2011-2-4 18:4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参与也有惊喜{:5_387:}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18:57

偶要参战啦{:5_396:}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4 20:41

终于要偶也赢一把,,谢谢ww,,,{:5_318:}

ffl2004 发表于 2011-2-4 20:54

本帖最后由 ffl2004 于 2011-2-4 21:28 编辑

参与也有惊喜
weder 发表于 2011-2-4 18:5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刚搜的:
意大利面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500种。而意大利面的形状千奇百怪:细圆形长面条---例如有最平民化的Spaghetti、犹如面钱的“天使的发丝”AngelHair;扁平形面条---如意大利宽面、波浪宽扁面、意大利扁平细面;通心粉形面手如像水管的葱管面、像小猫耳朵的耳形面、像螺丝钉的螺旋面、像笔尖的斜管面、贝壳面、半圆形短面、大小蝴蝶结面、百合花形面等等;还有各种形状的面饺。这样各种形状口感的面条再搭配上各种不同的酱汁,便可以变化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条料理了。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515899.html (里面还有很多意面的烧法)

还找到了大家没说到的:
猫耳朵算面条吗?西安的腰带面,河南的蒸面,山西的油泼面,闷面,陕西的罐罐面,杂粮面,蘸水面,揪面片,鲍鱼翅面,户县摆汤面,蒜蘸面,华县洋芋面,关中凉面,翡翠面,驴蹄子面,饸咯面(陕西很好面食哈)还有片儿面,红薯面条,镇江跳面,宜宾燃面,还有。。。。方便面!!

这个介绍得不错:
(一) 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光面,即清汤面,“阳春”一词的由来,据<辞海>释:“农(阴)历十月为小阳春,市井隐语逐以阳春代表十。”而以前一碗普通面的售价是十文钱,故称十文钱一碗面为阳面。阳春面只有汤头没有浇头(配料),可用任何面条,如龙须面、细面、小宽面、中宽面,都称阳春面。
  (二) 揪片
  揪片又称“掘片、押片”,是山西面食中的常品,从上往下揪入锅中,故又称“掐疙瘩”。据专家考证,汉代的汤饼就是水煮的揪面片;元<饮膳正要>中则载有一种“鸡头粉掘面”,是一种似铜钱大小的面片。煮热后的揪片需配上各种不同的浇头与配料食用。
  (三) 猫耳朵
  猫耳朵在太原地区俗称“圪饦儿”或“圪饦”,并不叫猫耳朵,是一种基本的家常面食,北魏时已有记载,但究竟源于何时,已不可考。由古书中得知,古人做“汤饼”都是托在桌上制作,但后来因技术的改进,用盆即可和面与揉面,已不再需要托在桌上制作,故又称为“不托”,不托是由馎侂演变而来的,而馎饦的制作方法与现今山西制作猫耳朵的手法略似,而山西的方言圪饦的音相近,根据推测,猫耳朵可能就是圪侂或馎饦。因为所制作的产品小巧,而外形又很像猫耳朵的样子,故称之为猫耳朵。
  (四) 刀削面
  刀削面又称“削面”,在<素食说略>中载有“削面:面和硬,须多揉,越揉越佳,做长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滚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
  刀削面为我国五大名面食之一,其主因乃是削面的刀技与手法诱人,面的筋道与咬感又足,吃后回味无穷。制作刀削面特别讲究削与飞,就是削面要快,削下的面条如小鱼儿翻滚入锅,且面条的大小一致,外筋而内柔,光滑而有咬感。
  刀削面源于山西太原地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是元朝时期,为防汉人造反,而将百姓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一刀轮流使用,有一老者前往邻居处取刀准备回家切面,结果刀己被人取走,这位老者只好回家,刚出大门,被一块东西碰到脚,低头一看,是块薄的小铁片,于是捡起来放入口袋内,回到家后,因面锅水已沸,又没刀可切,忽然间他想到有块铁片,就将铁片拿给老太太,老太太一看,发牢骚的说:“这么薄小的铁片如何切面?”老者生气的说:“切不动就用砍的!”这砍字一出,提醒了老太太,只好将面于在左手上,右手拿小铁片,站在煮沸水的锅边,将面砍入沸水中,煮熟后捞出,浇上卤汁就可吃了。这种砍面方法流传于晋中地区,直到明明朝后再历经多次的改良,而成为现在著名的面食。
  刀削面传统的制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将面削入沸水内。这种削面技巧讲究的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手眼一线,一棱接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棱条”,因此在山西有个打油诗“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稍。”可见刀削面除了饱口福外,还饱了眼福。
  刀削面的面团要硬,揉面要足,反覆搓揉至面团光滑,再搓成条形状,以利用手托拿。而削面的刀具有两种,一种为削面片条用的稍弯刀片,一种为削棱条面的弯角平刀。同时煮面也有窍诀,山西的俗语说“头锅饺子二锅面”,头锅煮面是清汤挂面,二锅煮的面较美味,煮的时候要大火,以保持面条之柔韧与滑溜的口感。
  刀削面除了面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出锅后的浇料(包括了打卤类、炸酱类、煎炒类、凉拌类和氽汤类)、卤汁和配菜的组合会随着季节而变化,视时而食,非常的讲究,例如在秋冬时节时兴配上清蒸羊肉、蕃茄鸡蛋卤或炸酱。
  于各地。清<素食说略>中亦载有当时流行于陕西、山西的“搷条面: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合,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搷条面’”。拉面可拉成扁条形(依扣数不同区分为灯草皮、带子条、柳叶条、韭菜扁、细韭菜扁、一窝丝)、圆条形(依扣数不同区分为粗白条、绿豆荚条、粗匀条、细匀条、细圆条、一窝丝、龙须丝)、三棱形或中空形,其型式与山东的福山拉面相差无几。
  (六) 担担面
  担担面是面条煮熟后加上肉臊而成的一种面食,相传担担面是由四川自贡市一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创于1841年。他挑担卖面,担子的一端是用一口铜锅隔二格,一格煮面,另一格于炖鸡、蹄膀或配料,另一头则是火炉,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与台南担仔面的竹担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七) 伊府面(速食面)
  伊府面又称“依附面”或“御府面”,它起源何时何地?广东、福建、苏州、宫廷各种传说均有,各说各话,真的难以定论。但由史料的记载,比较具体的说法是由乾隆年间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的家厨所创制,因而取名为伊府面。
  伊府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各地均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但基本的做法是一致的。它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因民间广泛的流传与改良,已传至世界各地。还有人撰文称赞伊府面是世界最早的速食面,是泡面、方便面、速煮面的“老祖宗”,是旅日华侨由“伊府面”的制法得到启发创造出今天的速食面。伊府面是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确实有它方便的特点。
  其实伊府面的做法早载于明代的<宋氏养生部>,当时称“索面”:“用面调盐水为小剂,卧之以油,缠之于架而渐移,架孔垂长细缕。先用水煮去盐,复以前制齑汤调瀹之,暴燥,渐用。”简单的说,就是用面粉加盐水调揉均匀,再揪成小块抹油,将面团放在有孔的压面机(河捞机,有点像米苔目机),使面漏下而成长条,经水煮除咸味与调味,最后将面条取出晒干收存慢慢取用。仔细分析一下,这正是“速食面”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国的速食面至少也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
  (八) 拨鱼面
  拨鱼面又称剔尖,是流行于山西民间的一种水煮面,是将软面团用拨的方式来制作,因面的形状像“鱼”一样头尖肚圆,故称拨鱼,又因两头尖尖,亦称剔尖。
  拨鱼面的历史悠久,于元朝中载有:山药拨鱼(白面、豆粉、熟山药搅匀用匙拨入滚汤)。还记有“玲珑拨鱼”的词句。
  拨鱼在民间多用高粱粉、荞面粉、小豆粉、绿豆粉、玉米面等混合制作,目前大都用面粉为原料。
  (九) 刀拨面
  刀拨面是用平口的刀刃将面条切拨而成。是由刀切面演变而来。刀拨面的刀是特制的,两端都有柄,刀刃平宜不能鼓肚,每把重达二公斤左右。先将面片压成适当的厚度之后,再用这种刀切拨,拨出的面条十分整齐,粗细一致。山西面食表演时,曾有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创下每分钟拨出105刀共630条的记录,条条不沾连,速度之快,让围观者眼花缭乱。面条确是山西一绝。
  (十一) 搓鱼儿
  搓鱼儿是用手搓成似鱼的面食而命名之,乃山西民间的常面食,除了农村之外,城乡的面食馆和小吃摊亦有出售。
  有关搓鱼儿的制作记载不多,只有在<山西面食>一书中记载了八个种类,即搓条面、滚子面、煮鱼鱼、面搓鱼、干炒面、南瓜焖鱼、烧羊肉焖鱼、土豆焖面鱼,而使搓鱼儿在山西面食中占有一席之地。
  搓鱼儿所用的原料有面粉、荞麦、麦、高梁、玉米及杂粮等多种,其形状有长圆条形、螺纹形、中间宽扁两头尖细形等,其熟制和吃法则有煮、蒸、焖、烩、煎、炒、等方法,是很受喜爱的种面食。
  (十二) 刀切面
  刀切面又称切面,刀切面的料相当广泛,除常用的面粉外,尚可加入豆粉、荞麦、麦、高梁以及粗细杂粮(如小米、玉米)等。除了原料多样化外,种类也很多,如普通切面、大刀铡面等等,其外形则有大宽条、二宽条、柳叶条等。
(来源:http://hi.baidu.com/mxwmengxianwei/blog/item/c0d7651e507c42134034177d.html)

ffl2004 发表于 2011-2-4 21:28

出汗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初二面,说面条种类,谁说的最多得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