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1-2-16 02:35

正月十四拜娘娘,不难产

怀孕的兔子来拜一拜,贴娘娘图有红包
{:5_387:}

正月十四拜娘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正月十四也是试灯的日子。为了准备十五元宵佳节,大家都要在正月十四试一次灯,并为各种游园活动做一次预演。而小商小贩们也早就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准备贩卖,称为“灯市”。
http://xiaozuo.com/fengsu/UpFiles/article/admin/fengsu/Upfiles/BeyondPic/2009-06/20096121530192387.jpg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2:35

天津潮音寺
送子观音来了!{:4_295:}
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 至今有六百年历史,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他位于海河入海口,是船只入海见到的第一座寺院,因此人们称潮音寺是“沽口第一寺”。

doudouno1 发表于 2011-2-16 07:15

{:5_387:}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8:24

我们家乡有娘娘庙哦!还有娃娃大哥可以带回家{:5_379:}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8:47

本帖最后由 testhula 于 2011-2-16 08:54 编辑

北京北顶娘娘庙

北顶娘娘庙位于北四环路边,北顶娘娘庙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庙宇,庙内原供奉碧霞元君,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北京城郊的“五顶”,功能各有特色,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如今,北京的五座娘娘庙(五顶)能够得以修复的只有北顶娘娘庙了。

关于北顶娘娘庙的始建年代目前众说纷纭,有资料说建于明代,暂存疑。该庙是北京著名的“五顶八庙”中五顶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北端,是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原为四进五层殿。庙内有万历年间铜炉1座,宣德年间铜钟1座,钟、鼓楼各1座。庙内还有古桧柏3株,树龄最大的有500余年;古槐5株,树龄约300年。该庙的最后一次整修是在清乾隆年间。从现存庙的布局上看,前殿有天王殿、娘娘殿,左右配廊和钟鼓楼等建筑。后边还有后殿等设施;庙前有大戏台,早年每逢庙会必唱几日大戏。整体的建筑规模虽不大却也十分齐全和考究。可惜,随着岁月的沧海桑田,民国时期逐渐衰败,文革时期残存古建损毁严重,只遗存山门、二进殿和钟楼三座古建。 曾经旺盛几个朝代的香火也逐渐冷清。文革时期该庙残存古建人为损毁严重,大殿顶上其状栩栩如生的望天狗被人锯掉拿走,大钟也被砸碎;那些石碑有的被打断在地,有些则不知去向。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后殿大堂又因不堪年久失修而倒塌。

据民间传说,庙内供奉的北顶娘娘是年龄为十几岁的小姑娘真人肉胎,在北平郊区的满族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帝老爷。真人肉胎?想想,直叫同是女性的我汗毛到竖;还是年轻貌美的小姑娘?真不理解古人为什么这样做。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8:53

东顶娘娘庙,俗称行宫庙。
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外今华都饭店南,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1949年,东顶娘娘庙尚残存,后作为太阳宫生产队牲口棚,渐渐地消逝于城市的变迁与改造中。

行宫庙建筑规模宏大,由三进殿房组成。前殿为王灵官殿,塑像凶猛的很,其作用是镇守山门,镇恶驱邪 。二殿为主殿,正中供奉碧霞元君娘娘。东西两侧分别供奉有眼光娘娘、斑疹娘娘、子孙娘娘、送生娘娘。该殿悬挂虔诚弟子、信士送的牌匾、帐子极多。文字多为感谢敬语,如:有求必应,心诚则灵,娘娘神佑,佑我全家等。


碧霞元君系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朝泰山时,受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一说为皇帝所遣七仙女之一;也有的认为是由“泰山神女”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据《搜神记》载:周文王时“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大公邑外而过。”可能受此类传说的影响,旧时人们认为碧霞元君能护国佑民,因而加以崇祀。明代最盛,碧霞元君庙遍布京城。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8:59

平谷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祠遗址,位于刘家店镇丫髻山上,东至北髻山村,南至前髻山村,西、北至丫髻山林场。 丫髻山因双峰耸峙,状若古代少女丫髻而得名。早在唐朝初年即有道人在山上结庐修练,兴于元,盛于明清。明世宗敕赐“护国天仙宫”匾额。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多次驾临丫髻山,并题辞赋诗。数百年间,山上山下建有数十座庙宇,斗姆宫、碧霞元君祠、玉皇阁、钟鼓楼、药王殿、碑林、巡山殿、回香亭、东岳庙、紫霄宫等,形成山上、山下、山中等三组规模宏大巍峨的建筑群,成为“京都名胜大观”。
北京地区的碧霞元君庙(祠)主要位于房山区、平谷区、海淀区、门头沟区等地。供奉碧霞元君的庙宇主要有五顶;

平谷大金山上的娘娘庙等。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五顶、碧霞元君祠、丰台娘娘宫。①碧霞元君祠。位于平谷区丫髻山西顶。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于丫髻山东顶建玉皇阁。祠内有寝殿、斗姆宫、铁瓦小殿和钟楼等建筑。 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存有元君祠基址、玉皇阁基址、回香亭基址和山下的行宫,以及《重修丫髻山碧霞元君庙碑文》等碑刻10余通。②丰台娘娘宫。位于长辛店乡大灰厂村东。建于明天启年间。原有山门3间,钟楼1座,已拆除。存有正殿3间。

还有门头沟区的妙峰山娘娘庙、潭柘寺的阳坡园娘娘庙、斋堂镇的天仙娘娘庙、雁翅镇的九天娘娘庙和香子台娘娘庙;海淀区的一亩园娘娘庙、北下关娘娘庙;西城区的铸钟娘娘庙;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16 09:12

本帖最后由 donglili39 于 2011-2-16 09:54 编辑

楼上的狗狗早啊,,{:5_322:}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testhula 发表于 2011-2-16 09:13

民俗博物馆(天后宫):天后宫俗称“娘娘庙”,国家3A级景区。

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系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之一。初建时仅为船夫、商贾气球海神天后娘娘保佑航海安全,后扩展成百姓求福祈顺、消灾灭疫之所,并以此为中心成为天津最早的居民聚落点,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1954年、1982年先后两次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坐西朝东,占地5360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四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
1985年,天后宫以其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之地位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天津民俗博物馆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外,还陆续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兴建了长69米的天后碑廊,描绘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风俗画卷,成为中外人士观光游览的胜地。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

donglili39 发表于 2011-2-16 09:13

本帖最后由 donglili39 于 2011-2-16 09:55 编辑


doudouno1 发表于 2011-2-16 07:1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宝贝儿,,帖的是什么{:5_389:}{:5_387:}
早啊{:5_322:}javascript:;javascript:;javascript:;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四拜娘娘,不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