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探讨之一:为何不能有情绪
很久没在这个论坛了发言了,说实话,觉得学习的帖子太多了,并不是不好,而是说重点在学习上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令我在育儿方面迷茫甚至不知所措的是孩子心灵成长,情绪发挥,性格形成以及和小朋友相处的方面,这里转发另外一个论坛的妈妈写的文章,我觉得挺有现实意义: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表述:“你有情绪了。”以直觉判断,这不是一句夸奖人的话,基本上是责备,至少也是提醒。但这样的话听得多了,不禁令人产生一个疑问:“有情绪怎么了?”
时下流行心灵成长的话题,这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对于情绪的管理。通行的理论是说,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应该让他及时地、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负面的情绪所带来的负面能量才不会在他身体里沉积下来。而对于我们自己,则强调要就事论事,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要带有情绪,这样才能达到客观地进行教育的目的。
这样的境界令大家向往。但当大家纷纷来实施的时候,大多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不带情绪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前几天开家长会的时候,有一个妈妈提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当早上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要求孩子去穿鞋,孩子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如同充耳不闻,平时非常有耐心的妈妈,这时往往会失去了耐性,声音也提高了好几个分贝,脸色也阴暗了好几个dpi,怒气直冲孩子而去了。
奇怪的是,这样的办法似乎还非常有效果,大部分孩子面对妈妈的怒气,都会乖乖臣服。
理论又告诉我们说,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是真的愿意臣服。可是,如果不以怒气相威胁,孩子就真的次次都会臣服么?理论又说:其实这是一种控制。可是,不控制我们还上得了班么?
于是一切疑问归于一个原点:为啥我不能有情绪咧?
人是一个活物,之所以不同于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就是因为人有心理活动(其实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可能也有心理活动,这里按下不表)。而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就是人的情绪。也就是说,是人都有情绪,问题不在于有或没有情绪,而在于我们如何来看待情绪,如何来处理情绪(注意,不是“控制”)。
当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自己的身份是“父亲/母亲”,这个“监护人”的身份会导致至少两个不太理想的结果:第一个就是容易把自己看成是掌握我们之间关系主动权的人;第二个就是容易忽略我们自身也是一个平凡的人。
关于这第一个后果,坊间讨论得很多,这里不做赘述了。
其实更容易被忽略的,是后一个后果。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学生写一首诗向妈妈“要假期”的故事,我很欣慰这个小姑娘能够有这样的与现实抗争的勇气。遗憾的事,妈妈看了她的诗,只是淡淡地说:“要什么假期,快做卷子去。”
其实,妈妈心里不是没受震动,只是不愿意当面承认。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是不愿意放弃主宰孩子的姿态和架子。就算是行动上已经服软,脸上也要带着面具做人。这个妈妈,情绪管理得够好了,当着孩子绝对没有情绪,可是她不真实,不坦诚,在亲子关系中,这比有情绪还要糟糕。
父母和孩子,其实首先应该是一家人。一家人的意思就是我们之间是没有本质上的主次的。我们希望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能够发泄出来,但如果我们自己总是躲在面具后面,难道孩子就不会察觉到么?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有我们陪伴他和爱他,那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又当如何呢?是否只能用自己内心的父母去安慰自己内心的孩子呢?
有的人喜欢说,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家长,但我想说,在家庭关系中,有的时候不是对错那么简单,而是双方在不合适的时间、空间交错,产生了一些不和谐。如何去处理这些不和谐,双方需要共同去探索和寻找,而不是要求一方来负全责。
所以说,当我们不能再承受孩子的拖延的时候,坦白而严厉地说:“妈妈现在很生气,请马上穿上你的鞋,不然妈妈就要帮你穿了!”又如何呢?
因此,如果我们能喜,我们就要能怒,如果我们能爱,我们就要能怨。正因为面对的是我们所爱的人,所以才应该真实不是么?如果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真实自然的反应而背上沉重的道德十字架,我们如何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走完与孩子相伴的这十多年?
毋庸多说,这里所说的情绪,绝对不是指斥骂、侮辱甚至暴力。
其实,理论也不是绝对地讲“不能有情绪”的,只是在强调,不要让情绪的迷雾蒙住了自己的心,不能控制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也伤害对方,背离了自己初衷的事。毕竟,情绪只是一时的小夜曲,但爱和体谅,却应该是亲密关系中长久不衰的背景音。 好文章! 如果能再深入些, 多些实例就更好了!{:5_370:} 我早上送儿子, 要是儿子磨磨蹭蹭的。不肯穿衣服。 我就会说。 你自己不穿,那就不用去幼儿园了。 我可以接着睡觉了。 他一般都会说我要去幼儿园, 妈妈帮我穿, 你自己会穿。 什么时候穿好,什么时候去。 几次下来,他就老实多了。 当然该帮手的地方我也会帮手的。 早上的牙是他自己刷, 晚上的我帮他刷。 洗澡前衣服自己能脱多少脱多少。 我会明白的告诉他,我生气了。 我很生气。 我开始数一,二三了。 他一边会说。 不要数一,二三, 一边干他该干的。 我早上送儿子, 要是儿子磨磨蹭蹭的。不肯穿衣服。 我就会说。 你自己不穿,那就不用去幼儿园了。 我可以接 ...
dahli 发表于 2011-2-24 15:0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懒懒早上跟我说, 妈妈你一个人出门吧, 我和弟弟呆在家里。 搞的我无话可说。{:5_334:}
那个一二三, 我也用, 很有效果。 但是这个不能常用, 只能在最气急的时候救命。 好文章! 如果能再深入些, 多些实例就更好了!
DLIII 发表于 2011-2-24 13:5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觉得不错。 父母也是人, 不可能完全没脾气。 说什么孩子个性不好或是犯了错。都是大人的责任和问题。这个太偏执了。 懒懒早上跟我说, 妈妈你一个人出门吧, 我和弟弟呆在家里。 搞的我无话可说。
那个 ...
DLIII 发表于 2011-2-24 15:12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家这个在家没小朋友玩。 他很喜欢去幼儿园。 吧不得天天去。 所以这招对我儿子很有用。 是的, 一二三不可以常用。 一般都是还有多少时间, 你还可以玩15分钟。还有10分钟。 还有5分钟, 时间到了。 这个用的最多。 我家这个在家没小朋友玩。 他很喜欢去幼儿园。 吧不得天天去。 所以这招对我儿子很有用。 是的, ...一般都是还有多少时间, 你还可以玩15分钟。还有10分钟。 还有5分钟, 时间到了。 这个用的最多。
dahli 发表于 2011-2-24 15: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对对, 这个办法特别好。
有时候他们爸爸下班回家, 很累了, 小朋友不马上听话的话, 他就会着急上火。 我觉得带孩子的家长, 本身不能太多Stress, 这样才可以更耐心的和小朋友打交道。 哈哈,一二三,我还以为只是我家用呢.这个在我们家很管用,条件反射.保证在数到三之前把事情做完,有时候明知来不及,边做边大叫:妈妈慢点数. 很好玩. 一二三只在家用,出去得给面子,不用这招. 本帖最后由 Col 于 2011-2-24 18:26 编辑
我家这个在家没小朋友玩。 他很喜欢去幼儿园。 吧不得天天去。 所以这招对我儿子很有用。 是的, ...还有5分钟, 时间到了。 这个用的最多。
dahli 发表于 2011-2-24 15: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77:}我早上也用这招。
现在已经达到,吃完早饭,我家老大就说:妈妈,我要去房间看5分钟书,(玩5分钟)就去上幼儿园。我也就穿好衣服在门口等他这5分钟。 我早上送儿子, 要是儿子磨磨蹭蹭的。不肯穿衣服。 我就会说。 你自己不穿,那就不用去幼儿园了。 我可以接 ...
dahli 发表于 2011-2-24 15:0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家现在会自己直接喊 三 了{:5_383:}
一边喊三一边屁颠儿屁颠儿的做该做的事情去
一般不听话,我没耐心了,就跟他说,妈妈生气了阿,妈妈很生气
人家也会收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