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幻
发表于 2011-4-27 19:07
如幻
发表于 2011-5-8 15:00
cindyprc
发表于 2011-5-10 20:28
才看见,顶上去。
山丹丹花
发表于 2011-5-11 17:39
顶。{:5_394:}
遥岑远目
发表于 2011-5-19 11:15
念入声字,南方方言区的有绝对优势 {:5_338:}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1-5-19 22:17
回复 16# cindyprc
入声字在方言里都有,如今我用方言来体会,真是太妙了!
cindyprc
发表于 2011-5-24 21:54
本期吟诵 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调MP3,文本及吟诵指南请在此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699727.html
*吟诵基本知识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304788.html
*徐健順老师吟诵论文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304791.html
cindyprc
发表于 2011-6-10 12:36
不知这个蒹葭,大家最喜欢哪个吟诵调?
cindyprc
发表于 2011-6-10 12:39
本期吟诵 李白《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俞律老先生上海吟诵调视频在这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OnJ2Rw5GG8/
同样的视频这里也有:http://v.ku6.com/show/HPaFxWILST7j-3xj.html
李白《听蜀僧睿弹琴》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睿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绿绮”本是琴名,汉代词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而“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弹琴,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其实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2。 欢迎海外华人积极报名参加中华吟诵学会的暑期培训(东莞、广州)
3. 德国华裔6岁儿童丁丁吟诵《声律启蒙》视频(下部前六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k5LIVyh1N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FZiRi5SJA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PNMcJxW1L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_I9DgStGN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G1LdQ_hTEs
大胖猫
发表于 2011-6-11 11:02
才看到,真是落后了,赶紧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