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x44 发表于 2011-6-14 19:12

徐静蕾的家教故事

  徐静蕾被公认以“才”见长。徐静蕾认为,“如果说我的审美能力和分寸感还不错的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时候爸爸的培养。”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父亲徐子建把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理想,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为了把孩子教育好,他曾专门去图书馆里找关于早期教育的书。

  徐静蕾在两三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认字、写字。爸爸为她认字做了几千个卡片,开始是用铅笔学写,后来用毛笔字。其实写字还只是她学前生活的一部分,小学前她的数学就是三年级的水平了,还背古文、古诗。

  因为毛笔字还闹出过笑话。徐子建原来做广告制作,在做室外广告的时候需要请人给大厦题字,“某某大厦”、“某某中心”。请名人题字需要花很多钱,客户当然希望少花钱也能把事办好,正好徐静蕾的字不就是现成的吗。爸爸就把她写的字送过去,对方的一个业务员还说:“写这字的人得五十多岁了。”那个说:“不,我看得六十三了。”徐子建心想,“什么六十三呀,十三。”后来徐静蕾导演的两部电影里,片头的字都是她自己写的。徐静蕾古文背了不少,徐子建每天叫着她散步,路上顺便检查她当天背的文章。为了培养女儿对艺术的兴趣,只要北京有美术展览,徐子建就骑自行车驮着她去看,光中国美术馆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课外的学习要抓紧,课内的学习更不能放松。她班里哪个同学的学习好,徐子建就得跟孩子家长聊聊,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就冲到人家家里,讨教教育孩子的经验。

  尽管小时候被逼着学习,但是徐静蕾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没有泯灭。学习绘画就是她自己的选择。高中的时候她开始主动要求学画画儿,背着画夹子走东串西,看景写生,找老师上课。也正是那个时候,她有了独闯社会的经历,不发憷,胆子大,后来她在完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也得益于那会儿的历练。徐静蕾说: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将来可以不再听我爸爸的话。这听起来也许有点儿可笑和不近人情,不过这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爸爸是个非常严谨的人,什么事情都要研究到底。而我偏偏相反,做事情容易散神,而且一般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不会死较真。因此小时候爸爸的管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严酷了。他为了系统地教育我,写了大本的教育笔记。他对我的教育方式更像是对待男孩子,写字让我临的是浑厚粗重的颜体,而一般女孩子都学秀气的柳体。更为枯燥的是背古文。那些古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有些写景色的文章我还能明白一些,而像《出师表》那些涉及政治的文章我完全不明白,只能硬背。我懂事以后愿意读宋词,而我爸爸就不太高兴,他说这种婉约的东西“容易使人感情脆弱”,而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使人感情脆弱”。他倒是愿意我读《满江红》那样壮怀悲烈、使人奋进的东西。

  但是后来徐静蕾发现,爸爸对她从小的教育,在她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上是很有帮助的,她的欣赏趣味确实非常的古典。

medusa0906 发表于 2011-6-15 14:23

对她不了解,都说她有才,不过个人对她实在没太大好感,说不上原因。

chezshen 发表于 2011-6-15 15:00

现在她的片子月来月不咋地拉

dian_dian 发表于 2011-6-15 21:03

她有没有才不太知道,对她真没好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她太假太作。

wakaka 发表于 2011-6-16 16:05

才在哪里

TONE2006 发表于 2011-6-16 17:56

看过《梦想照进现实》感觉整个超级烂片

cooljht 发表于 2011-6-16 17:59

有木有才不知道,长得太大妈,杯具哎

mausreis 发表于 2011-6-20 13:32

可惜没碰到这么花功夫的爹妈,被当羊放了。

zhuoredlefsen 发表于 2011-6-20 18:08

可惜没长在大城市,我们这里根本就没什么艺术馆,博物馆还就是个以前有钱人的家。

shyshy 发表于 2011-6-20 18:58

她被吹出来的吧,从来没有觉得她有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徐静蕾的家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