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 走向共和
看了两集半 走向共和,我要是不先看了新红楼,都不知道开始时那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原来老太后喜欢昆曲啊,她老人家北京西城区辟才胡同生人,家里直系亲属里也没有南面来的,不知为什么不喜欢京戏而偏爱昆曲,老太后她老人家为国操劳,终创同治中兴的大好局面,翁李张等伙同干儿子载湉还给老太后不好过,真是太不应该了{:5_383:}张之洞为什么一直穿着孝袍子,印象里到了甲午前他家再没有直系长辈过世了,实是不解。辜鸿铭还真有点那劲儿,这厮的英文真是好,不过德语我听不懂。。。
袁胖那个老相好真丑,不过这人后来还真是袁胖的多少姨太,袁胖后来可是官吏之首,北洋大臣,后来又是大总统,再后来洪宪了,糟糠之妻不下堂,向品德高尚的大总统致敬
盛宣怀和袁胖不对付从第一集里就已经显出来了。其实我更关心的是皇室里的六爷七爷,六爷那会儿应该正在西山呢,正是人生的最低谷,甲午之后才重获启用,这个人对皇位没想法是不可能的,如果当年不是咸丰而是鬼子六登基,后面又会怎样。七爷一辈子装糊涂,却比谁都明白。无论谁在上面,对七爷的倚重是必不可少的。七爷聪明就聪明在,大家谁都知道这个人有势力,却谁都不在明面上把他的势力当回事,他自己可是皇帝的亲生父亲,却依旧总理国务,比起自己在西山养老的哥哥,就知道藏拙是件多么重要且多么难办的事了。当然七爷自己独善其身了,没教导好儿子,末代摄政王载沣权势更重,却没学会自己阿玛的圆滑,在面对心智远不如老太后的隆裕和瑾太妃,且内部空前团结一致对北洋的时候竟然斗争失败被挤出了政治中心,由此可见七爷这一家子实际上就出了他这么一个明白人,剩下都是些耳根子软的实心眼,想当年湖北陆安出的那个15岁进京的少年,一个人斗败了整个帝国,一句“继统不继嗣”就足够让载湉啊溥仪啊这些七爷的后代们学个一生一世的了 沙发{:4_293:} 没看过 板凳? 晚上来慢慢看老白写了什么{:5_3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