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哩
发表于 2011-7-8 10:43
我觉得接爹妈来的姐妹们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下,给爹妈办点活动,介绍他们认识、串门什么的;说实话,我觉得这边的环境比国内更适合养老,而且国内不是局势不明么……
这样我觉得可以解决爹妈没人交流的问题啊。中国人好像在哪里都挺多的,应该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啊。
小米小岩 发表于 2011-7-8 11:29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话说。。。有妈妈们把小孩放在一起托的
有木有人愿意把中国老人也放在一起托呢?
当然背后还有比较复杂的问题
保险也要另算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7-8 10:49
话说。。。有妈妈们把小孩放在一起托的
有木有人愿意把中国老人也放在一起托呢?
当然背后还有比较复 ...
哇哩 发表于 2011-7-8 11:4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老小孩和小小孩一起入托{:5_387:} 不妥,小小孩都比较疯狂,老小孩会受气滴。。
小米小岩
发表于 2011-7-8 11:02
好主意具体点呢?
feuerstein 发表于 2011-7-8 11:4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这个是上次跟我爸吵架以后想到的。
我爸上次来德国,也就是想看看在德国买个小房子养养老的可能性有多大。后来发现消费水准什么的都可以接受,但是语言交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工作学习不忙的时候,他就不觉得那么孤单,哪怕窝在我的小公寓里上上网都可以整天很开心,我忙起来了,他觉得没人说话了,问题就大了。
而且,有时候两带之间有代沟,有时候交流的地方有盲点,所以我就想,最好的办法是把差不多年纪的,有类似经历的拉到一起,会比较好交流。偶尔在我们背后扯一扯我们这些子女的八卦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具体的呢,就是先在萍聚阿开元阿上面开帖子,或者其他途径也可以;先找一找同城的同道中人,我觉得这事还得从已经把爹妈接过来的姐妹们先开始,包括请爹妈来带孩子的,也包括爹妈旅游暂时住在这边的也可以参加一下小聚。然后约个中餐馆,让他们坐在一起聊一聊。然后爹妈们交朋友的事情就由他们自己啦。指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效果好的话,第二次,不用我们费心思,他们就会再约出去一起干点什么的。如果效果不佳,那么我们就费点心思再组织几次呗,也可以换换场景,去散散步阿什么的。约在中餐馆的好处就是,可以跟中餐馆的人聊一聊,指不定和老板聊开了,爹妈以后还多个德语好的朋友。当然也可以邀请一些人比较好的早年过来的中国人参加。
成熟以后偶尔也可以城际交流啊,互相到对方的城市看看什么的。
初步设想就是这些。细节还有很多,估计要实施的时候才能知道。
josi
发表于 2011-7-8 11:04
有时候想想,保什么保,拿这个钱存起来,以后老了生病了,去哪里看病都行。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0:50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不成的,不够的。
一个朋友得了Hepatitis B,他的保险是和德国居留的时间挂钩的。他的居留还有两三个月吧,医生说这样的话不能帮他治疗,因为这种治疗一般至少要一年,有些还要两年,耗私100,000欧元。
就是这样治满一年还只有30%到40%的机会会完全治愈。之后还要再口服药物辅助。
这样算下来,也是自己付那得多少银子呀,治不起呀,治不起。
小米小岩
发表于 2011-7-8 11:05
回复 151# 哇哩
是啊,背后复杂的事情很多,肯定会有很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发生,但是俺觉得为了爹妈值啊!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1:14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1:15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1:16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1:19
josi
发表于 2011-7-8 11:26
德国的医药医疗费太不透明了。身为患者,有些时候在HA那里也就5分钟看过场,谁知道医生拿这5分钟怎么和 ...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7-8 12:19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来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保险公司如果亏损,最终还是要在客户身上找齐的。比如AOK以前就没有住院每天自己要交10欧元这一说。
比如AOK以前有个Hausarzt-Modell,一年只要交一次10欧元就可以了,现在也取消了,恢复成一季度10欧元了。
还有现在很多药品也不包了,就说顶便宜的小孩子擦眼睛或者是鼻子的BEPANTHEN药膏,也要自己付一部份了。以前给孩子的药都是全免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