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倔驴 发表于 2011-7-9 14:56

你怎样看这则故事——保卫想象力

本帖最后由 老倔驴 于 2011-7-9 16:42 编辑

收到这封邮件很久了,但是一直没空打开看,今天清理电脑,要把积存了几个月的邮件都清理掉,看完这篇以后心中很有感触,不知道其他的家长怎么想?

原文如下: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就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却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预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虽然没被剪去翅膀的,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老倔驴 发表于 2011-7-9 15:35

(以下转摘耶鲁大学博士 薛涌的文章):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
    “常青藤原则”,则是从美国大学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比如说,中国的教育大多从背书开始,现在更有提倡读经的。即使不走这种极端的家长,让孩子背诵“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等等也是家常便饭。与此相关,中国的孩子识字特别早。但在常青藤的教育中则找不到这一套。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关于早期智力开发的材料,可谓应有尽有:读物、磁带、录像、光盘、游戏,甚至还有增加智能的启蒙班。不过,这些现代智能开发技术和产品的效果却不佳,甚至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久看电视孩子会智能下降,老玩电子游戏智能也会下降。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也证明,那些利用新技术开发的智力的产品,也导致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在美国风行一时的《婴儿爱因斯坦》系列读物和光盘,销售额已经达到两亿美元,一度成了早期智力开发的经典。但是,华盛顿大学2007年8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系列对孩子的智力成长实际上有负面作用。在8~16个月之间的孩子,每天看1个小时的这种光盘,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相应降低17%。我也听过一些国内出版的帮助儿童背诵古诗等等的音像制品,感觉更糟。只可惜国内有关研究不发达,无法知道这些东西对儿童究竟有多大危害。

耶鲁大学博士 薛涌先生的最新著作中的一段论述:
  
   学习阅读则是另外一回事情。根据Maryanne Wolf的解释,人类不是一生下来就开始阅读的。从物种演进的大历史上看,人类进入文字时代,也是很晚的事情。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国王和贵族,大多是文盲。可见阅读显然不是生存之必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给自己造就这样的基因。不过,Maryanne Wolf通过经验事实的研究得出结论: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他们智力的成长。这特别包括以有机的方式给他们创造各种语言环境。家长大声给孩子读书,并把书中的词汇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就很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读“蒲尔和小猪在树林里走丢了”,然后问孩子:“你记得那天我们在公园里走丢了吗?”这样,阅读帮助孩子理解生活,自然促进其智力的发育。
  
    孩子今后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Maryanne Wolf的理论在这方面得到了两位早期教育专家Betty Hart和Todd Risley的研究的支持。他们调查了在3个不同阶层中的孩子词汇量的发展,结果发现:孩子运用的词汇,有86%~98%是来自家长和他们讲话时所用的词汇。在4年的时间内,专业人士阶层(professional class)的孩子会听到450万个词;劳动阶层的孩子会听到260万个词;靠政府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则仅听到130 万个词。假设这些孩子的智力基因基本一样,他们的语言经验则完全不同。专业阶层和靠领救济生活的阶层的孩子,在4年内从家长那里所听到的词汇竟然相差320万!这种不同,也决定性地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业表现。
  
    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儿童心理学家Kathy Hirsh-Pasek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她对来自学术导向的学前班和社会导向(也就是强调游戏和培养孩子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学前班的孩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到了5岁时,学术导向的学前班出来的孩子认识的数字和字母明显要多。但是,到了一年级(也就是6岁)时,这一优势就消失了。同时,在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上,社会导向的学前班的孩子明显要高。  
    Kathy Hirsh-Pasek运用她主持的天普大学 婴儿实验室反复证明她的理论。比如,她向两岁半到3岁的孩子放映专门教他们动词的录像。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基本无法理解录像的内容。但是,当成人运用木偶戏对录像进行演绎时,孩子的理解力就开始大增。同样,她发现家长给孩子读书的传统方式比新兴电子技术所制造的“科学智力开发”课程要有效得多。所以,她鼓励家长多和孩子玩搭积木等等的游戏,或者在屋子里用桌椅板凳和床单建造“城堡”。这种自然的游戏最有教育效果。过分进行学术性的早期智力开发,会在孩子大脑里造成神经学上所谓的“堵塞”,把神经元的突触(synapsis,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接触并影响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的部位)淤塞占用,而这些组织机体本来是应该为日后更有创造性的活动所保留的。

如幻 发表于 2011-7-9 18:22

如幻 发表于 2011-7-9 18:35

DLIII 发表于 2011-7-9 20:52

收到这封邮件很久了,但是一直没空打开看,今天清理电脑,要把积存了几个月的邮件都清理掉,看完这篇以后心 ...
老倔驴 发表于 2011-7-9 15:5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个案例是真的。 美国人够疯狂!

Jesi2006 发表于 2011-7-9 21:09

不知道按照他们的逻辑, 几岁才可以教小孩字母, 难不成一辈子不教了? 因为什么时候教都有扼杀想象力的罪名阿

一锅米饭 发表于 2011-7-10 04:44

照这个逻辑,什么都别教孩子,这样他的想象力可以让他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asdre 发表于 2011-7-10 07:58

太早的读书认字,比如2,3岁孩子是否有很大弊端,这个确实要探讨一下

punkt 发表于 2011-8-1 10:39

{:7_426:}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1-8-1 12:22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你怎样看这则故事——保卫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