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香菲儿

[资料背景] ❤龙年快乐❤如意吉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烤火节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有的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

  烤柏火寓意为“败祸”,可以避瘟驱邪,人们将不用的旧家什,统统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以求长命百岁。
  谐音“烤百火”“烤百龄火”,孩子们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烧个墩,生个孙。”“烧个板凳,领个双生”是人们烤火中新的寄托。
  正月十二 在揭西灰寨高龙村 每年都在这一天拜三山国王

  初十就是神出宫 长老带领着新婚新丁(就是去年刚结婚的和刚生小孩的)把老爷请出宫。

  正月十二那天早上八点左右村里年轻人要到祠堂门口集合。大家抬神巡村要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大家就敲锣打鼓放鞭炮跟舞狮子
到中午才结束。 到下午2点全村人集合大家把家里的桌子抬到祠堂那边, 把自己家的贡品都摆上。样子到下午4点才结束, 晚上就放电影给神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的故事:正月十三点灶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闻名远近,称为“包灯”。这天,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傍晚,农家有煨百虫、放烧火、爆白花之举。人们还要请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难问题。解放后,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4 22:18 编辑

                                                
  

  大年初一到初七,市妇婴医院接生281个“龙娃”,新生儿数量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创该院历史之最。可见准爸妈们对生一个“龙宝宝”的热情确实挺高。

  可昨天,一名即将当父亲的高先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8607000询问:“咋听说抢龙头出生的孩子还不属龙呢?龙宝宝要从立春(2月4日、正月十三)以后算?”

  龙年春节出生不属龙?记者带着这位准爸爸的疑问开始多方查证。

  春节出生不是“龙宝宝”?

  首先,随手在网上搜几个电子版的万年历。从公历2012年1月23日即春节那天起至2月4日,万年历便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万年历认为从1月23日正月初一便进入壬辰年,也就是龙年。有的则将1月23日至2月4日(正月十三)的立春时刻前都算入辛卯年,也就是兔年。

  而产生两种说法的根源就在于,属相到底应该从农历正月开始还是从立春开始。网上意见各不相同,许多民俗学者以及网络的命理和星座专家都纷纷发表各自认为正确的意见,双方互不相让。有网友惊呼:“咱们年年除夕夜守岁,每年看春晚敲钟跨新年都是错的?难道咱们现在不是龙年,还在兔年?”

  随后,有网友建议登录权威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官方网站。在网站提供的“公农历查询”服务中,输入“2012年1月22日”对应的是“农历辛卯年,十二月廿九”,而“2012年1月23日”对应的则是“农历壬辰年,正月初一”。

  “看到了吧?正月初一就是壬辰年,那天以后出生的就是"龙宝宝"!”网友提供的这一证据很快便被淹没在更加繁复的材料中,有些内容引经据典,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专家表态:俩说法都有道理

  经记者筛选后发现,网上坚持“立春后的娃娃才属龙”的多为传统型的专家。而认为从正月初一开始便是龙年的学者则表示,应以当前百姓约定俗成的观念为参考。

  还有人对两种说法进行中和,“今年两头春,大年初一到立春生的孩子叫龙年兔命,下一个立春到癸巳年除夕生的孩子叫龙年蛇命。”网友评论,“这说法虽然温和,更让人听着发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家田兆元在微博上表示,“二十四节气不是年历,是附属于农历的农事时节,与阳历相关,却无月日体系。因此,确定何种年份,当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准。”田兆元认为,如果在采用公历、农历的同时,再引入一套以立春为岁首的纪年体系,那么年份和月份会变得支离破碎,并不合理。

  “立春派”学者则认为,传统的中国玄学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属相必须要以立春为界。民俗学者艾君在微博上首先赞成了这一种说法。但他解释,说入春节便属“龙”是按现行阴历纪年,也就是民国初期规定“正月初一为春节”而形成的“生肖观”。双方各有道理。

  关于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辽宁省民俗专家齐守成。齐守成认为,“根据民间习俗,人们习惯于将十二生肖与农历年联系起来,生肖应当跟着农历年走,正月初一零时后出生就应该是"龙宝宝"。”

  网友:属啥不重要,健康就好

  齐守成表示,生肖和人的名字一样,只是一种代号,尽管人们习惯于将美好愿望寄托其中,但它们和吉凶祸福无关。艾君则用了一句“属啥还是由父母按家传习俗定”,表达了自己对于属相不必如此争论的意愿,也表达了“民俗多元、顺其自然”这一观点。

  这一话题在网上也引起热议,多数网友还是认为属相应该顺应时代,从大年初一开始便进入龙年,那天以后出生的婴儿都属于“龙宝宝”,绝不能让“抢龙头”的父母们寒心。很多网友也表示,孩子属啥其实无所谓,只要健康就好。

  也有不少网友被两种算法直接弄晕,就像给本报致电的这位高先生。记者赶忙将经过一天采访收集来的信息告诉这位准爸爸。高先生表示,“我真的想通了,生啥宝宝都好,自然健康就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4 22:52 编辑


春节习俗~~~


                                      



正月十三杨公忌小考 


    正月十三日,历书上载明,是杨公忌日,诸事不宜。
    杨公忌日的算法,是以正月十三为起点,以后每月退二日,如二月十一日,三月九日……到了八月,忽然发生变例,以二十七日为起点,又每月退二日,如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三日……到了正月,又忽发生变例,以十三日为起点。

    那么杨公忌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可以参阅《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辩方书》卷三十六《辩伪》,第811-1019页的《杨公忌》词条有:“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次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杨公忌。不论月之大小,二十八日一周,每月递退二日。故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以至七月初一、二十九而终于十二月十九。凡十三日,夫以宿值日亦如用甲子纪日未必始于大挠,而其来已久,每日一宿,自然顺序,不用安排。以论趋避,犹可说也。然亦未闻室宿值日有所避忌。今并非值日之宿而强以角宿起元旦,每年另起不能轮转,固不通矣。且若正月小,则二月十一日乃是危宿,二月再小,则三月初九日乃是虚宿,又安得强指为室火猪乎!《晋志》曰:‘营室为元宫,又名清庙,必非凶曜。’《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曰:‘营室谓之定。’盖古者视营室中而兴土功,未当以为忌也。将以其为火,与尾、室、觜、翼皆火宿也,何独忌于室耶?将以其为猪,与星系宫像,不系肖形,顾可实指为猪耶。邪说诬民,莫此为甚。彼杨公者不知为何须人,其说殆与密日,同出西域,彼俗恶猪,闻声辄厌,故并忌之。然岂可用于中国耶!”

    我们知道《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由大学士纪晓岚为总编撰的经、史、子、集合编全书。因为当时书籍版本混杂、谬误百出……以钦定、御制命名可见其权威性。(本人所有文章资料都是查阅《四库全书》的,这部全书不是人人都有条件能够见到的,好在现在已经出版光盘版本……)



                                                



    《四库全书》中的这段文字已经将其的真伪分析的非常明白。“元旦”是指春节(正月初一),而规定为二十八宿的角宿起始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天文台对于二十八宿值日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并不是和月的日子序号有任何关系。

    先明白一下二十八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将天体分为四方和中宫五个观察天体的部位。东西分为12个区域,叫做十二次,围绕紫微垣(统领太微垣和天市垣)⑤中的天极旋转。根据可视恒星体群的整体形象,分成东方苍龙①(春)(辖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夏)(辖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秋)(辖奎、娄、胃、昴、毕、参、觜)北方玄武(冬)(辖斗、牛、女、虚、危、室、壁)。并且冠以飞禽走兽名称,只是和星体集团相似而已。例如: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等,并非是实体动物。再说古天文学里也没有大年初一必须角木蛟宿值日一说,怎么会有13日正好室火猪值日了。再说月有大小,不可能每月退两日就正是室火猪了,这是没有依据的。《四库全书》说到这个杨公死于正月十三就是室火猪日,而且西域的民俗就是讨厌猪,听见声音都不愉快,因此就忌这个日子。从属无稽之谈!
   
   但在河北荣城地域讲究的杨公忌只有正月十三这一天,因为当地百姓是为了纪念杨公的日子,这另当别论。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兵部员外郎。因奏权奸严嵩十大罪状,被下狱。三年后被杀。临刑赋诗曰:“丹心照千古,浩气还太虚,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民间流传“杨公忌日”即是痛恨权奸,纪念杨继盛的。
    杨继盛幼时聪明,很有才华,而且也是明代以巧对著称的名人。传说,杨继盛刚入里塾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很大的学生,老师看这么大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 谁知话音刚落,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接了过来,随口就答;小进土。老师大吃一惊:“此小儿聪颖如此,将来必中进士矣!” 
   有一天,老师外出,学生们作布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老师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老师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规定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者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道:显姓扬名。里垫老师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绝对也!”伸出双手将杨继盛扶起。
  有一次,杨继盛的表叔辛体元到他家作客。刚好家里没有酒,酒馆里的酒也卖完了,杨继盛的父亲很为难。辛体元于是出对戏日:无酒是穷主,话音刚落,只听一个稚声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表叔一看,竟是杨继盛作答,赞不绝口。
   杨继盛才华出众,文笔辛辣。他曾为山东济南庙武厅题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来,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先生非常推崇杨继盛这副名联,其中“辣”字改为“妙”字,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视为左右铭。
  有一次,杨继盛乘船渡杨子江,游览镇江焦山风光,夜宿焦山洞内,忽想出一副妙联题咏,写于山壁。联云: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全联名和景相交,杨子指本人,椒山是杨继盛的号。真是天然趣成,妙不可言。
   他在此次游览中,还题联一副。联云:
  人心莫高,自有生成造化
  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我们明白了杨公忌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那么正月十三的诸忌也就没有意义了。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塞上云鹤注:为了红袖读者阅读方便,特将叁垣二十八宿位置、相关的西方名称及史料出处付后:
    ①东方苍龙七宿
    1.角宿:室女座α即角宿一。《史记·天官书》“左角李,右角将。”《星经》:“角二星为天门。”又云:“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门,中间名天关。”《观星玩占》:“角二星为天关,苍龙角也,一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金星也。”
    2.亢宿:有星四,皆室女座中叁等星。《礼·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3.氐宿:有星四,均属天秤座。氐宿一即天秤座α,《礼·月令》:“季冬之月,旦,氐中。”《尔雅·释天》:“天根氐也。”《注》:“角亢下系於氐,若木之有根”《星经》:“氐四星为天宿宫,二名天府,木星。”




                                          




    4.房宿:有星四,即天蝎座之π,ρ,α,β。房宿叁西名为Iclarkrau,《晋书·天文志》:“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
    5.心宿:有星叁,即天蝎座σ,α,τ,又名叁星。《诗·唐风绸缪》:“叁星在天。”《朱·传》:“叁星,心也,在天昏始见於东方,建辰之月也。 ”刘瑾曰:“心宿之象,叁星鼎立,故因谓之叁星,然凡叁星者,非止心之一宿,而知此诗为指心宿者,盖春秋之初,辰月末,日在毕,昏时,日沦地之酉位,而心宿始见於地之东方,此诗,男女既过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适见心宿也。”心宿二亦名天王,西名Antares,一等星色赤,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礼·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左传·襄公九年》:“心为大火。”《星经》:“心叁星,中天王,前为太子,後为庶子,火星也,一名大火,二名大辰,叁名鹑火。”心宿又名商星,《左传·昭公元年》:“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注》:“辰大火也。”
    6.尾宿:有星九,均属天蝎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左传·僖公五年》:“龙尾辰。”《注》:“龙尾,尾星也。”《观象玩占》:“尾九 星苍龙尾,一曰析木。”
    7.箕宿:有星四,均属人马座。亦名南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疏》:“二十八宿连四方为名者,惟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xyzz812223 发表于 2012-2-4 22:46
龙年吉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四拜娘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正月十四也是试灯的日子。为了准备十五元宵佳节,大家都要在正月十四试一次灯,并为各种游园活动做一次预演。而小商小贩们也早就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准备贩卖,称为“灯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5 22:56 编辑



                                         



传统的中国人都会在农历正月十五那天过元宵节,但是在浙江东部临海大家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


正月十四:“十四夜”、“糊头羹”


来源
  据说是为了纪念大明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是台州府一位状元发明的,状元的母亲信佛,每当初一十五的时候便要去斋戒,而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其母必会在佛堂度过,状元不忍母亲在团圆时刻一人独守,便将元宵节提前一天。


习俗
  一般妇女会在正月十四下午准备一种叫“糊头羹”的食物,一般晚餐就吃这个 。而男人们则是在正月十四以前就准备好了舞龙队,到了十四晚上大家会聚集在自家门前,妇女们摆上祭台,点上香烛,并摆上三碟食物,一般为桔子、大米和其他糕点。
  这时候舞龙队和由信佛老人组成的一支抬着火锅、城隍和装着香油钱的箱子会来到大家的家门前,表演收香油钱并会把香烛等物放进火锅中燃烧,而做完这一切后又会到下一家继续。而舞龙队在你家门前表演的时间则取决于你家鞭炮的多少了,只要你买的鞭炮够多只要鞭炮声一直响舞龙队就会在你家门前一直表演。随着队伍的远去,小孩子们大多会跟在队伍后面看表演,这支队伍将绕着村庄城镇在每一户人家门前表演直到结束回到寺庙中。



                                       

糊头羹
  据说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时候被倭寇围困,那时正好正月,天气寒冷城中食物所剩不多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戚继光将军命大家将家中所剩食物都集中到广场中,并将其剁碎后放入大锅中并所剩不多的面粉做成菜羹以解大家的饥寒,也因此一代代的传下这食物。

  这是一种有糊头羹杂七杂八的食物组成的羹(gēng),其主要食材有:豆腐、蚕豆(去皮)、芥菜、豆面、贝壳、香菇、猪肉、猪肝等,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就是将家中年节时剩下的一些剩菜放进锅中水沸后把调好的小麦粉倒进锅中并不断搅拌等到再次沸腾羹也就做成了。当然这种方法做出的羹是咸口的,也可以做成甜口的,只需要把材料换成:红枣(去胡)、芝麻、冬瓜条(切碎)、葡萄干(泡发) 、桂花干、白糖等也煮沸食材并将调好的山粉糊倒进锅内搅拌成羹,这种甜口的也叫山粉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快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元宵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在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燃灯,人们还要举办丰富的娱乐活动,如逛集市、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所以它也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17个民族欢度元宵佳节

    元宵节不只是汉族的节日,中国还有16个少数民族也过元宵节,它们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

    汉族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很多,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观社火等。少数民族过元宵节,多数习俗与汉族相同,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独具特色,以祈求丰年、追求健康、求吉祈福、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

    例如,朝鲜族的习俗是元宵节当天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节日期间,朝鲜族全家人在早饭前要喝“耳明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耳聪目明。

    元宵节是黎族的小年,晚上要杀鸡设家宴,全家大小聚集。

    鄂伦春族正月十五这天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脸时要先叩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6 20:15 编辑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除了汉族之外,我国还有16个少数民族也过这一节日。这16个少数民族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南北中 汤圆各不同








       元宵节吃汤圆,宋代始有记载。传说中,嫦娥奔月,其夫羿制作汤圆得以与嫦娥团圆。元宵节吃汤圆取“团圆如月”的吉祥之意。汤圆北宋称“浮圆子”,到明代才改称元宵,而南方叫汤团、汤圆、圆子。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长期研究民俗,他介绍说,汤圆可荤可素,可咸可甜,有圆、扁、桃状、六角形等形状,有的加染红、蓝、绿等颜色,有如彩色玻璃珠子。东西南北中,汤圆各不同。

    北京有奶油汤圆,馅里掺有奶油,其味甜爽,奶香蕴存。天津有蜜馅汤圆,用蜂蜜加上白葡萄干作馅。山东有宝塔汤圆,卖家将汤圆堆成宝塔,上插柳条,缀以红花,用豆沙、桂花、枣泥作馅。







    上海有咸味汤圆,用猪肉、鸡肉作馅,肥瘦适当,切剁如糜,膏润芳鲜,腴而不腻。还有四喜汤圆,一碗四粒,芝麻、豆沙、桂花、鲜肉各一,汤为清水。宁波有酒酿汤圆,用白酒酿于汤中,使之带有酒香。常州等地亦有此食法,而上海城隍庙的酒酿汤圆,酒酿中煮着小圆粒,再添点花卤,酒香、花香、甜酸味儿汇合成一股暖流冲入腹中,沁人心脾。

    扬州汤圆,种类繁多,有小如桂圆者,有大如酒杯者,馅料风味各异。苏州有玫瑰汤圆,用玫瑰瓜子作馅,小巧玲珑,别具芳香。苏南有蟹粉汤圆,膏腴肉满。而江苏、浙江一带尤其盛行百子汤圆,又叫珍珠汤圆,一碗约有百粒,形如小珠子。

    四川有鸡油汤圆,用纯净鸡油作馅,皎白如雪,柔滑细腻。咬开后一层清亮的油脂,5个一碗,可以泡在汤里,也可以沾着芝麻和白糖吃,然后再要一碗原汤。

    厦门汤圆俗称“上元圆”“圆仔汤”,以甜为主,以咸为辅,有包馅汤圆和不包馅的糖水汤圆两种,糖水汤圆有用白糖,有用红糖,拌以花生碎、芝麻食之。包馅亦有荤素之分,肉、菜、香菇、笋丝乃至什锦皆可。福州有鸳鸯汤圆,一碗汤圆,甜咸两味,其特点是糯米皮绝不粘牙。








    而“吃在广东”,有糖姜汤圆,用小粒片糖作馅,用糖水加鲜姜作汤,别有姜糖的清香味。有扁咸汤圆,用鸡汤、肉汤加少许黄牙白或萝卜,汤圆搓好后,在掌心轻轻一按,变成扁形。还有源自广东、香港的“糖不甩”汤圆,扁形汤圆,放在糖浆内煮熟,要吃才捞上来,加上芝麻、花生碎、砂糖、椰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那么,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猜灯谜始于南宋至今不衰






   元宵节,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灯谜的发展。于是,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明清两代是灯谜发展的极盛时期,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红楼梦》里就描绘了许多贾府猜谜的生动场面。

    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中秋、七夕,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灯谜如今除了用在元宵节上,也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6 20:14 编辑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6 20:58 编辑







观 灯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叶子 于 2012-2-6 20:56 编辑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8-31 11:28 , Processed in 0.123749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