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4:30
本帖最后由 messe123 于 2012-2-23 15:36 编辑
来德国后,也正是国内小资大流行的年月,有次我在国内读杂志时,看到一篇文章在讲所谓的小资,说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她从小就吃土司,那个toast机是她爸爸从国外带回去的,后来虽经过文革,破四旧,她虽然没有烤机了,但还是保持她的小资本色,一直用铁钎儿烤土司,写的那个繁琐的程序我都忘了,真是把我看得捧腹大笑{:5_319:},竟瞎扯,我奶奶从小就烤馒头片儿吃,多少中国人都烤了那末多年了,地道的中国吃法,这还用从国外背个烤机回去吗,架个炉子什莫花样的toast都出来啦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5:31
本帖最后由 messe123 于 2012-2-23 15:35 编辑
火炉对我奶奶来说还有一大功用,那就是熨衣服,我第一次见到烙铁就是在我奶奶的火炉里,一个有着长长的手柄的三角形的厚厚的铁头,我奶奶穿衣服很讲究,有褶子的衣服是从来不会穿出门的,她即使出门也不会打量别人的,她只会盯着自己的衣服看{:5_310:},习惯性地拽一下儿衣角,扯一下儿衣袖,就怕哪里有褶子,所以她家的火炉里总是伴着烙铁的,她先把衣服平整地铺在桌子上,再放上用水浸了的湿布条儿,对着衣服角儿就开始了,每当这时她都很夸张地提醒我烙铁有多烫,其实不用她提醒我就看见了,是火红的,跟煤球儿一样红。所以这种危险从没发生在我身上,但后来的电熨斗却给我留下了结实的烙印,直到现在我拿起电熨斗都心有余悸{:5_357:}
ANNA2010
发表于 2012-2-23 15:43
小时候我们那里都带着火笼去上学。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5:44
ANNA2010 发表于 2012-2-23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我们那里都带着火笼去上学。
什莫样子呀?{:5_363:}
keine009
发表于 2012-2-23 15:50
自从壁炉旁放了棵大猫树,就再也没有享受过温暖的火光了{:5_367:}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5:53
本帖最后由 messe123 于 2012-8-14 13:00 编辑
我5岁的时候,国内已经有电熨斗了,我大姑就给我奶奶买了一个电熨斗,就教我奶奶怎莫用,我在一边看着,我大姑就特别提醒了我,插上电后就不能摸了,因为那个很烫很烫,我就答应了,但心里还是很纳闷儿,插上电的电熨斗为神莫不像烙铁那样发红呢,不红的话就不烫吧,等我奶奶没看见的时候,我的心已经痒了,要不把手放上去试试看?没等想仔细的,我的小手已经放上了,紧接着就是一声惨叫,五个手指立即出了五个水泡{:5_344:}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5:56
keine009 发表于 2012-2-23 15: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从壁炉旁放了棵大猫树,就再也没有享受过温暖的火光了
那末大的猫树呀,看来我不能养猫了{:5_310:}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6:00
火炉的温暖也给我带来过一些小小的遗憾,但在童年时期是个大大的遗憾,我的心爱的衣服{:5_344:}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7:45
本帖最后由 messe123 于 2012-2-23 17:53 编辑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全国刚风行穿面包猴,我的好朋友也买了一件,亮亮的材质的红色面包猴,配上她妈妈给她钩的带草莓的帽子简直了,我做梦都想要一件一样的,就缠着我妈给我买,我妈说等给我买了过年穿,转眼间我们全家都到我奶奶家过年,由于它家没有暖气,那莫大的房子里,只有放炉子的房间暖和,我爷爷在客厅里放了两个炉子,我们都集中在暖和的地方看春晚,我穿着刚买的面包猴,新鲜劲儿没过呢,到哪儿都穿着{:2_227:},看春晚看得我直迷糊,结果就靠近了炉子,等我清醒一点儿,我的心爱已经糊了一个边儿,过节`都没好受过{:5_344:}
messe123
发表于 2012-2-23 17:52
本帖最后由 messe123 于 2012-2-23 17:52 编辑
由于蜂窝煤炉子在保暖方面不好,接着我爷爷就换了一种火力大的炉子,我们叫拉炉子,里边不是添蜂窝煤,而是用大煤块的,并且把炉子通上了管子,绕整个客厅一圈儿,最后再把管子通向墙外,这样就尽最大可能的让热气保留在屋子里,而且避免了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