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HEJI
发表于 2012-3-1 23:03
再后来,她嫁给了美国男人
大家都懂的,开始都说只是为了打入敌人内部,最终却都被敌人打入了内部。
少说多吃
发表于 2012-3-2 00:14
又看了一点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学妹的爆料:
在她高二那年,我们学校有个去美国学习美国文化的项目,选中了她,并把她安排住在一个毕业于哈佛的参议员的家里。她非常强势,后来在高三的时候就考了托福,当然得分很高的,在申请哈佛大学的时候,她请那个参议员向哈佛推荐自己,所以顺利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在97年的时候,能申请到哈佛大学本科的全额奖学金的人凤毛麟角啊!!!(俺是她的学妹)
更多的:
刘亦婷的推荐人是拉瑞·席慕思。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作者以异常仰慕的文字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
拉瑞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常春藤联校”之一的达特茅茨学院法学院。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在美国法律界初露头角。1974-1975年期间,他曾任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助手。1976-1985年期间,他又担任了美国司法部总检察长助理的要职。1985年之后,拉瑞辞去公职,专心从事律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律师,还是美国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律师事务所———“格信”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老板之一。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22页)
我想,看了拉瑞先生的经历后,任何一个中国申请者都会羡慕刘亦婷的运气。因为以这个人的资历推荐刘亦婷,在其他条件平平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更何况,拉瑞先生与一些美国名校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就在他推荐刘亦婷之前,他已经推荐了两个中国学生,这两个学生的申请都获得了成功。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1998年6月,婷儿正忙着高中会考时,收到拉瑞的电子邮件,他以惯常的简洁方式,开门见山地说:
“艾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得知哥伦比亚和威尔斯利都有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全额奖学金,当然,他们只接受最棒的中国学生。不知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直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本科?”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 第359页)
拉瑞在这封电子邮件中提到的“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正是刘亦婷中学时访问美国时参观过的大学,可见,这两所大学很可能与拉瑞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后的结果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刘亦婷一共申请了11所学校,仅有4所录取了她。而在这4所录取她的学校中,就有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威尔斯利学院。拉瑞推荐信的份量可见一斑。
成功要诀:包装!要一个好的推荐人来包装!
Drachenfrucht
发表于 2012-3-2 09:51
Aquaspirit 发表于 2012-3-1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拍马屁也不算什么,反正没损害其他人利益。可是三道杠那么肆无忌惮的推身边男同学就够让人恶心
而且还主动签住温总理的手,大摇大摆地继续走。。 {:5_330:}
聊斋女鬼2
发表于 2012-3-2 10:12
这个刘亦婷她妈出书就俩目的,1,挣钱,2吹牛B,里面很多特别虚荣,虚假的成分
auf_dem_Kamp
发表于 2012-3-2 10:27
游戏规则 发表于 2012-3-1 1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她出名的那刻,我就知道丫就是学校里小干部那张嘴脸:把道德仁义挂嘴上那种,私底下赤裸裸的该怎样争取 ...
我妈非常相信这类报道,然后回来“激励”我。哎,到现在都这样{:5_334:}
auf_dem_Kamp
发表于 2012-3-2 10:31
Bai 发表于 2012-3-1 20: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俺们班里的也有。初中那个班级,有的人每年送贺卡只送给当学期的前10名,我特么地吐一个。也不知道 ...
自然是父母教育的。
Cino
发表于 2012-3-2 10:49
本帖最后由 Cino 于 2012-3-2 10:55 编辑
说到底,基金经理人也是以忽悠人为主的职业。把投资人的钱吸引到某个基金里,然后拿丰厚的提成,今后无论这基金是赚还是陪,一笔管理费是少不了的。投资人都赔死了,基金经理人仍然稳赚管理费;基金赚了,基金经理人要从利润里拿提成加收管理费。而且他们的年薪都是以几十万美金,甚至百万美金计算的。刘亦婷也是利用自己的名气给自己的美国公司拉了很多投资,炒作让她名利双收,太能算计了。
asta1018
发表于 2012-3-2 11:00
{:5_330:}最讨厌这样的人,但是只要有集体就有这样的人。
mat38414
发表于 2012-3-2 11:06
想起我当年上大学时的一个同学。 女的, 高中时就是团支书,同校不同班。上大学时就入党了,非常进步一人。后来跑到我们学校旁边的一个外国人小区里给两个美国小孩当家教,教中文。 然后就和人家孩子爸上床了,那男的也是个外派,当时50了,俩孩子一个6岁一个10岁。一直当小三,直到毕业两年后那男的才离婚。 有趣的是毕业后我们进了同一个单位,人家一贯是党内党外进步积极。直到结婚大家(不包括我在内,别的同事)才知道她要嫁的是一个56岁的老头(关键不是老头,而是小三上位找老头)。婚后去了美国,那会我也正准备到德国来,所以也不怎么上班了。偶然一次回原单位办离职手续,会计大姐原话是,小马呀,你看你到德国还自己打工挣钱,多辛苦。看人小党员多好,直接到米国享福了。真是笑贫不笑X。
其实婚恋自由,愿找老的少的洋的土的是人家自由,无可厚非。 但是这当面一套积极进步,党内党外当先进,说得比唱得都好听,简直是圣人转世。可是背地里一套,小三上位,实在是反差太大了。还是党员觉悟高, 本领大。
貓貓
发表于 2012-3-2 11:48
只能说比较聪明而已,中国这样的人很多,她所谓的成功多是由于运气太好。如果大家都站在同一起点,她不可能出头。
美国人没见过世面,对中国人太不了解,相信她当年的那番话很可能是家人教的。不知如今她会如何解释。
PS.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学什么经济,不算数学的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