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0

周末献歌

http://www.youtube-nocookie.com/v/3yrtxZRk59w?version=3&hl=de_DE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0wLiMQuEds&feature=related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2-3-9 10:06

SF{:5_342:}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7

http://www.youtube-nocookie.com/v/zBdb2jTD20c?version=3&hl=de_DE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8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2-3-9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F

莎莎又来啦{:5_319:}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8

词作者{:5_346:}

管夫人 
  元 书画家赵孟頫妻 管道升,字 仲姬 ,亦工书画,山水佛像之外,尤擅墨竹兰梅,笔意清绝,负盛名,世称 管夫人 。 林纾《跋王砚田画卷》:“ 惠卿 偕其德配 万柳 夫人筑楼 南湖,终日餐咽山光,长斋读画,几於 管夫人 之从 松雪 无有是也。”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2-3-9 10:09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莎莎又来啦

恩呢,斑斑早啊{:4_278:}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22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2-3-9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呢,斑斑早啊

来碗豆腐脑吧,{:5_336:}

yaolaili2000 发表于 2012-3-9 10:30

weder 发表于 2012-3-9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碗豆腐脑吧,

好的阿,再来几根油条就更棒了{:5_310:}

香约如梦 发表于 2012-3-10 14:41

顶起来!这儿的贴沉的好快,一眨眼就都不见了!赛过新闻版了!!!{:5_355:}
PS。 刘文正唱的真好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