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阿缘分 再转几个耐看的故事
茉莉奇緣佛住世時,舍衛城中的富豪婆羅門耶若達多,他有一座茉莉花園,園中水榭蓮池、茉莉盛開,飄香全城。耶若達多有一婢女,名喚「黃頭」,負責看守茉莉花園。面對園林美景,黃頭卻經常哀怨:「什麼時候我才能脫離奴隸身分,不再做婢女呢?」
一日清晨,前往茉莉花園途中,黃頭巧遇佛陀持缽乞食,黃頭不識,心想:「我該布施這位沙門,或許將來能夠實現願望」於是虔敬行禮,將隨身早餐供養眼前沙門,佛陀笑笑,慈悲地接受,便返回精舍。
話說波斯匿王出外狩獵,因天氣懊熱,人疲馬睏,來到茉莉園前,見園林清幽,進來園中。黃頭出迎,見來人舉止莊嚴,氣宇非凡,便趨前道:「大人!請坐。」她除下外衣敷在座位上,波斯匿王還未及吩咐,她一一慇懃侍奉洗腳、洗臉、喝水、臥息……等。
波斯匿王見黃頭容貌秀麗、聰明靈巧外,更是善體人意,心下很是喜歡。知是首富耶若達的婢女,便差人將耶若達喚來,表明要將黃頭帶回宮中立為夫人:「說吧,你要多少錢?」耶若達心想黃頭不過是個婢女,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回答:「甘願奉送大王!」。王說:「我要娶夫人,焉能不下聘?」便命左右取來黃金十萬,接走了黃頭。由於新立的夫人來自茉莉園中,宮中上下都親切的稱呼她:末利夫人。
未久,因緣成熟,佛陀來到王宮為波斯匿王說法,末利夫人與佛陀再次見面,心下豁然明白:「原來,我供養的是十方三世最尊貴的佛陀啊!」波斯匿王知道了這段奇緣,尤感殊勝,對夫人更是敬重疼愛:「我要立你為第一夫人!」
此後,末利夫人盡心輔佐波斯匿王,把國家治理得太平富強,得到人民的稱讚,坐在尊貴的后座上,末利夫人心裡卻想著:「感恩佛陀!如果沒有那日早餐的供養,我哪能有今日啊!」
◆末利夫人的故事載自佛經《四分律》 本帖最后由 feuerstein 于 2012-7-17 13:45 编辑
商人的四个妻子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喜爱,不论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离。非常宠爱。第三个妻子是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边甜言蜜语,但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与丈夫常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块就彼此满足,一旦分离,就会互相思念。而第一个妻子,简直像个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毫无怨言,在丈夫的心里几乎没有位置。
一天, 个人要出国做长途旅行,他对他四个妻子说:“你肯跟我一块儿去吗?”
第四个妻子回答:“我可不愿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无情,就把第三个妻子叫来问:“你能陪我一块去吗?”第三个妻子回答道:“连你最心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去,我为什么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个妻子叫来说:“你能陪我出国一趟吗?”,“我受过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国,恕我不能答应。”
丈夫也憎恨第二个妻子无情无意,对第一个妻子说:“我要出国旅行,你能陪我去吗?”
第一个妻子回答:“我离开父母,委身给你,不论苦乐或生死,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不论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
原来,他要去的国外乃是死亡世界。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乃是人的意识。
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肉体,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肉体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
第三个妻子,无异于人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个妻子是父母、妻儿、兄弟、亲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彼此思念,难舍难分。死神当头,也会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坟墓。用不了多久,就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它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我们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 本帖最后由 feuerstein 于 2012-7-17 13:48 编辑
佛祖曾经作为长者子,追求作为工匠女儿的耶输陀罗的前生。
这位长者子看到工匠女以后,就决定要娶她,并回家向父母陈言此事,希望探知工匠夫妻的态度。
工匠没有回应长者家庭的意向,因为他希望一位精通工技的人,做她女儿的丈夫。只有长者子具备了熟练的工技术,才有资格娶他的女儿。
长者子并没有灰心,相反,他开始学习工技,并切最终熟练的掌握了它。
当工匠看到长者子精湛的工技时,他被折服了,于是他同意了这个请求,而工匠女本人也十分同意这门喜事。
长者子就是通过世间正业,而完成爱和情感的。
{:5_383:} 釋迦世尊未出家時,既是一國的太子,他的生活和經歷,也就與一般的太子一樣。但是他的父親淨飯王,時時擔心他會應了阿私陀仙人等的預言︰「在家當為轉輪王,出家必將成佛道。」故到釋尊十九歲那年,淨飯王便為太子建造三時宮殿,讓太子分別於不同的季節住入不同的宮殿,一為冬宮,一為夏宮,另一為春秋宮。這也是為太子納妃而做的準備工作,用來防止太子走上出家的路。
............
有緣的,必定相會,雖然是修行到了最後一生馬上就要成佛的階段,仍有三位女性要嫁給他成為夫妻,經中當然也由釋尊自己說明了這些女性之所以要嫁給他的原因——往昔生中所發生過的事蹪因緣。
(二)
釋迦世尊時代的印度社會,對於男婚女嫁的風俗,相當開明,凡是待娶或待嫁的男女青年,均有自由選擇終身伴侶的權利和機會,通常的方式是父母為他們已成年的男孩或女孩,發佈消息,舉行一次為期數天的集會,就在聞名而來的與會者之中,物色理想的對象作為適當的配偶。如果遇到應徵者或求婚者超過一人以上時,便以競技鬥藝、比試學問的方法,來確定最優勝者是誰。
近代的學者之中,雖有人以為釋迦世尊並未以競技求婚的方式娶得耶輸陀羅,但在佛傳的資料中,有著如此的記述,這也反映了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曾經有過競技求婚的風俗。
耶輸陀羅是天臂城主善見王的公主,她的美麗聰慧,一經傳出擇偶待嫁的消息之後,便瘋狂了全印度的王子與貴公子們,紛紛前來求婚,她成了未婚青年們戀愛和追求的夢中美人,她像一朵高潔清雅而散放R幽香的大白蓮花,玉立在風光綺麗的池中,風靡著無數賞花觀景的人。
因此,發生了一場空前的競技求婚的大會。其實,在競技之前,耶輸陀羅的芳心,已經屬於悉達多太子。
那是淨飯王為悉達多太子舉辦的徵婚集會上,從全印各地各國來的少女們,不論美醜貴賤,都能從悉達多太子手裏,得到一分珍貴的禮物。當大會已將結束,太子已將所有準備好的禮物全部送光之時,耶輸陀羅才從天臂城趕來看熱鬧,她根本沒有準備來應徵,所以也沒有像其他少女們那樣盛裝赴會,她沒有要做太子妃的心理準備,所以也不像其他的少女們,在悉達多太子面前出現時,心慌意亂的混身不自在,羞澀得抬頭正視的勇氣都沒有了。耶輸陀羅來到太子跟前時,好像天天生活在一塊兒的妺妺見了大她幾歲的哥哥那樣,毫不忸怩地說︰
「怎麼地?大家都有禮物,就是沒有我的分嗎?太子?」
「真對不起,美麗的公主,只因為你來遲了一步,準備好的禮物,剛才已經全部贈送完了。」太子看到這麼一位氣質高潔而又美麗明朗的少女,在七天以來的徵婚會上,這還是第一次。
「難道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否則就是你欺侮我了,太子。」
「請別生氣,我不敢欺侮你的,這是真的,因你來遲了,所有的禮品已經送完了。」太子說完話,便隨手脫下一隻價值連城的寶印指環,贈與耶輸陀羅。
「我對於你,就祇值這麼一點東西嗎?」耶輸陀羅接下太子的指環,同時輕蔑地一撇嘴說︰「哼!還是欺侮我。」
太子遇到這麼一個俏皮的、爽直的、敏慧的、美麗的少女,便情不自禁地非常喜歡她,於是便說︰
「好了,你可以把我現在身上所佩戴的一切,全部拿去。」
「算了吧!我豈能剝光你的身體。」說著,她便現出很不高興的樣子走了。
其實,這一次的會面,在彼此的心田中,都種下了互相愛慕的根,所以經中的形容是︰「其女後來,太子共語,數番往復,兼且微笑。停住少時,調戲言語。太子彼女,二顏俱悅。彼此對答,四目相當。」
(三)
可是,當悉達多太子派人去向善見王求婚之時,卻遇到了困難。善見王的答覆是︰「照我們釋迦族的古規,如果誰能以技藝勝過所有的競爭者,他便有資格娶我的女兒。不過,我僅聽說太子從小生長於王宮深處,嬌生慣養,只知耽於遊戲玩樂,未曾聽說也學過任何文藝、武術、兵書、弓箭等事,總不能叫我女兒嫁給一個不學無術的低能兒吧。相反地,倒有幾位已來求過婚的青年之中,例如提婆達多的硬弓,阿闍那的馬術,難陀的烈劍,是我所知道的事。」
這等於是說,悉達多太子,根本沒有可能娶得耶輸陀羅為妃子了。然而,悉達多太子是充滿信心的,耶輸陀羅則在為太子的優勝而禱告。競技快到的前幾天,耶輸陀羅見到了悉達多太子,並且鼓勵著說︰「太子!為了我,你也得勝過他們哪!」
「請放心吧!公主,我不會怯場的,請你準備著做我的妃子好了。」太子微笑著說得非常地輕鬆而又那樣的真切。
競技的日期,即將來臨,釋迦族的王子們,以提婆達多及難陀為首,都在努力著練習騎術、弓箭與技擊等的武功,其中包括難陀在內,都覺得這次的優勝者,八成是提波達多,他們祇是趁此機會,多一次鍛鍊學習和比賽的經驗而已,因為他們一向覺得提婆達多是他們之中最強的一位。
他們幾乎把悉達多太子將成為這場競技中勁敵的事,沒有估計在內。因為這時的太子也沒有練武功,反而靜悄悄地在森林裏的石頭上,盤起腿子,打坐冥想哩!太子的心裏很寧靜,他想︰「真是奇怪的事,為了爭娶一位女孩,轟動了這許多男人,來參加競技角鬥,究竟是何苦呢?」
然而,悉達多太子,還是加入了這場競技大會。當他進場的時候,善見王伴著耶輸陀羅早已在座,提婆達多等諸王子也各就各位。太子受到了群眾熱烈的歡迎,也受到了善見王禮貌的接待。接著,太子便退到競技者的席位。大家都在猜測議論︰「這次的優勝者,究竟會是誰呢?看樣子,大概是提婆達多,或者是難陀罷?至於太子,大概不會真的參加比賽的吧?」
首先,善見王騎著由侍從人員牽引著的高大威猛的白象,出現場的中央,高聲宣佈︰「技藝超人者,即以吾女耶輸陀羅嫁與為妻。」
接著,在場地一頭的高牆上,出現一塊大佈告,上面寫著斗大的字︰
競技項目
一、書藝
二、算術
三、跳躑
四、箭術
五、劍術
六、馬術
同時公佈了各項技藝比賽時的評判官,那都是當時各項目中最傑出的代表性人物。
然在太子的感受,總覺得這是一樁無大意味的事,所以在競技開始前,太子突然向善見王請教,能否讓他退出比賽者的陣容。他說︰「我們的祖先建立了國家以來,為了國族的安全有保障,我們必須勤練武藝;練武藝的目的,應該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尚未相愛的女性,來與其他的競爭者角力鬥狠。」
這是太子對於釋迦族的傳統習俗,提出了修正式的建議。然在其他絕對多數的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事。於是大眾又起了一陣子的議論,認為太子臨場怯弱,所以找了藉口作為下臺階。
舊風俗,古習慣,根深蒂固,在無法避免的情形下,太子還是參加了競技比賽。
競技場上,高潮屢伏,喧騰之聲,此起彼落,唯有耶輸陀羅,閉起了眼睛,虔誠地向帝釋天為太子的勝利而祈禱。悉達多太子雖是場中最受人矚目的一位,也是最被大家擔憂的一位,因為提婆達多和難陀等人,平常的成績均極優異,幾乎樣樣都是破了歷史記錄的;悉達多太子,則是靜靜地坐著不動聲色,不知他是有著十二分的把握呢?還是早就準備著做棄權的打算?
但是,競賽的項目,沒有一樣能夠難住太子,比賽書藝之時,太子雖是最後一個上臺,無論是書寫的速度、優美,以及文字的章法結構,連試幾種不同語言的古文及今文,都使得擔任評判官的大學者們,驚歎不已,也驚奇不已。再試算術的課目,普通的求婚者,能夠算到億字數位,已經是了不起的。太子的算術,卻是從億字數位算起,依次累進而為十億、千億、十萬億、千萬億;十兆、千兆、十萬兆、千萬兆;十京、千京、十萬京;千萬京;十※、千※、十萬※、千萬※;十※、千※、十萬※、千萬※;十壤、千壤、十萬壤、千萬壤;乃至十溝、千溝、十萬溝、千萬溝。這是天文學家也不常用的大數字,如是用這樣高深精微的數學計算法,就是須彌山的斤兩分釐毫末,也可算得出來;四大海水的每一個分子的總計,也可提供答案了;用來推算百千萬億的恆河沙數,也不是辦不到的事了。這使得當時擔任評判官的大算術家額瑞那,也覺得太子是一位不出世的天才算術家了。
不過,書藝及算術,是靜態的項目,對絕多數的觀眾,既然無法觀戰,也無從瞭解真相,大部分的群眾祇是高興得情不自禁地說︰「像太子這樣聰明的人,應該要得到冠軍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的幸褔,全國人民的幸褔。」
提婆達多卻在一邊,下著注解說︰「慢著哩!誰勝誰敗,等著瞧吧。國家的強弱,要靠武藝的精粗來決定,我們剎帝利階級的民族,文藝高明,不算什麼,武功的優劣,才分高下。」
說著,提婆達多便豋上了射術比賽的靶臺。射擊的武器,當然是用弓箭,力大的用強弓硬箭,弓強弦緊,纔射得遠,箭硬簇剛,纔能穿透堅軔的標靶。箭靶有用木製或皮製,有用銅、鐵等金屬所製。所射的距離,也有遠近,最近的是一千弓的長度,最遠為五千弓。每一個標靶座後,均以兩箭箭身的距離相間,一直線地安置兩隻到十隻同樣的標靶,用以測驗射手的勁道,看他們一箭能夠射穿幾隻標靶。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的硬弓,是有名的,所以他現出一派狂傲而睥睨一切的態度;他果然不同於眾,從一千弓的距離,增加到一千五百弓,再到二千弓、三千弓,靶靶中的,起初穿透數靶,最後僅僅射中標靶,差一點箭簇沒有掉下。但僅如此,他已成了場中的英雄人物。觀眾們給他的歡呼及掌聲,已如海嘯雷震。
等待大家稍後安靜下來之時,悉達多太子安詳地走上了靶臺,拿起提婆達多剛才所用的弓,挽了一下,便退下臺來,走向善見王。他這一舉動,使得提婆達多暗喜,也使敬愛他的人們吃驚,認為他將要說︰「棄權不參加比賽了」。
但他沒有使耶輸陀羅失望,他是向善見王請求給他一把像樣一點的弓。
「那裏不是準備著各式不同的良弓嗎?」善見王說。
「不,大王,那些祇是兒童們當玩具用的貨色。」太子說得很誠懇。
善見王本身就是一位射術的高手,他的最高射程記錄是四千弓的距離,所以把他自用的名弓借給太子。太子接過手,輕輕地挽牽一下,又還給了善見王,仍說︰「這也好像是孩子們的玩具。」
「好了得!那麼派人把寶物殿上供在祖神之前的一把寶弓取來。那是你的高祖師子頰王,歷史上第一位射術大師所用,又硬、又重、又長,除他之外,尚無第二人敢於接觸它的傳國之寶,也是釋迦族的全族之寶。」善見王做夢也未想到,會有一位年輕人的箭術超過他。如今快要使他對悉達多太子由好感而起欽服之心了。
當太子把獅子頰弓取到手裏之後,群眾的心裏都緊張得摒住了呼吸,因為太子真的把那面神弓,拉成了幾乎是滿月的形狀,然後「喤」的一聲,一枝箭射向了遙遠遙遠的前方,何止五千弓或一萬弓,根本那枝箭就像越出地平線而進入了無際的太空一樣,誰也不知它的著落點是在何處。
像這樣的事,包括善見王在內,沒有人不覺得,這是夢中才會發生的事。
於是,以耶輸陀羅為首,甚至提婆達多等諸爭婚的對手們,也都來向太子報以敬慕佩服的辭句、表情、掌聲和歡呼。
接著是劍術和馬術,不用說,最後是悉達多太子獲得全勝。這一場空前熱烈的求婚競技大會,就在善見王向大眾宣佈結果,並將一串瓔珞授與太子,以表示耶輸陀羅的終身所屬之時,又在一片薄海歡騰似的人聲中,結束了。
(四)
作為菩薩的眷屬,作為悉達多太子的妃子,太子的要求是,必須具備如下的資格和條件︰
一、年紀要輕,身有威儀,不因姿色秀麗而起慢心,不生嫉妒,不諂媚,不誑語。
二、經常質樸誠實而有慈心,憐愍苦難的眾生如愛自己的兒子而好行惠施;雖然夢寐亦無邪心,經常不因有智而師心自譽;執意謙卑而不貪美味及欲樂。知慚愧,不害物。
三、不歸一切外道邪師,心常依於真理的道理,身、口、意三業,恆常清淨。遠離昏沈和睡眠。所作皆善,不從思惟。經常不捨善行。
四、承事翁姑,要如父母;愛護左右的人如同自己;睡在夫後,起在夫前。能解諸種義理。
以上四條要求,耶輸陀羅是具足了的,像有這種資格的女性,在一般家庭中實在不容易求得。許多人僅注意到耶輸陀羅的美麗聰慧,悉達多太子則更重視她的內在賢德。因為太子畢竟不是追求物欲享樂的人,而是生來就有厭離五欲傾向的人。所以,當他贏得了這場求婚的競賽而完成了與耶輸陀羅的婚約後,唱出了這樣一首歌︰
欲過無限
苦惱由此
宮中樂事多
常如住敵陣
獨入林深處
可住於禪定
由此可見,得到愛妃的同時,他已萌起了出家修道的意念。 名字念的太拗口了 宜修 发表于 2012-7-17 1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名字念的太拗口了
我开始对绕口的名字都当符号记,关键看情节。。读完了才研究名字{:5_387:} 积聚善缘,赋予生命以色彩
首先,佛学讲婚姻是业力和因果的产物。《维日杂难经》提到菩萨娶妇有四种因缘:第一是“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第二是“毕罪”,酬偿宿债;第三是“共生男女”,一起生育儿女;第四是“吉人娶妻疾得道”,有智慧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有部《毗奈耶》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意思是说因缘是无法逃避的。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婚姻,不能因为无法逃避而消极面对婚姻。今生的幸福或不幸,都是前生今世的所为而感得果。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坦然地去接受现在的苦和乐、幸与不幸,对乐不执着,对苦不怨恨。对婚姻最好的态度是,随缘而尽本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二,情爱本身不是问题,贪爱才会产生苦恼。如《华严经》所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在英文中,“drug”有两个意思,在毒品贩子手里是毒品,到了医生手里就是药,重要的是分寸剂量的把握。所以,爱到了有智慧者的手里,可以恰如其分地去享受生命中的声色,但到了愚痴者手上,就成了毒品,沉浸其中而不能超拔。
第三,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幸福的婚姻来自过去的善缘,那么我们就应该积聚善缘,善待身边每一个人,身边的先生或者妻子,爱的或者不爱的,都要善待他们。一方面,人要明白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另一方面,为了将来要积聚善缘。当我们哪一天以不同的角色相聚时,大家能够快乐地给对方带来善的缘分而不是恶的缘分。缘分是会在时间中积淀,产生永久影响的。
第四,对于时间长河来说,人的一生只是一瞬间,而一段爱情又只是人生的一个瞬间。能看透时间的相对性,昙花一现也是永恒,即使昙花一现的爱情也是值得珍惜的。所以,重要的把握当下的因缘,虽然短暂,还是可以有声有色,赋予生命以色彩。
以前繁体字的“愛”字中间有一个“心”字,而现在简体的爱已经没有心了。也许这正是现代人对爱的态度,既然爱太不可靠,无法永恒,就不必全然交出自己的真心。这也是不对的。排斥爱情和婚姻其实已经违背了佛法无嗔的原则。
姑娘,你帖子真是发错版块了.诵经念佛不是坏事儿,但也请你顾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要什么事情的发生都和佛硬扯上关系,佛要有知,也不会喜欢你这种做法的....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无佛,做再多的官样文章都是白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蝴蝶的语言 发表于 2012-7-17 1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姑娘,你帖子真是发错版块了.诵经念佛不是坏事儿,但也请你顾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要什么事情的发生都和佛硬扯上 ...
你背的真不错,可是你引用里面的"本无"不是说你不管他不理他他就不存在,你就成菩提了,呵呵~
我这里的小故事都是关于夫妻,家庭,爱情的,还真没说佛法,只有火星楼有些浅显的类似佛理的解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