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gie2012sd 发表于 2012-9-11 17:02

顶lz 写的实实在在 平平淡淡

三十年河西 发表于 2012-9-11 17:19

楼主的文章非常励志,发到德国故事里参加征文吧!{:5_320:}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17:31

三十年河西 发表于 2012-9-11 1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文章非常励志,发到德国故事里参加征文吧!

谢谢。 我写的都是鸡毛蒜皮,实在木有什么值得参加征文的。

happysteine 发表于 2012-9-11 17:44

马克时代能来德国,如果真是出身农民家庭,大概也是先富起来的农民。

当时马克比欧元贵差不多一倍,九十年代国内的收入也远没有现在高,城市里的工薪阶层也就几百块。当年国内读大学虽然不要交学费,但是毕业后五年不能出国,如果出国要交给国家1万人民币,等等这些加起来,九十年代能来德国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不会太差。

当时德国的经济也比现在好得多,房租低,工作多,大学的Gebühren 才几十个马克,医疗保险也完全免费,打针吃药配眼镜,全面费。我认识那个时候来德国的,读书期间都能通过打工攒下不少钱,这在欧元时代简直不可想象。

另外当时德国的大学几乎没有中国人,外国人也很少,教授多少会照顾一下,这种情况在2000年高峰之后,再也没有了。

楼主赶上了好时候,加上自己的努力,能有今天的成就,值得大家学习,但把自己的出身说得那么悲惨,好像有点夸张,那个年代的城里人,3岁也要帮父母去打酱油,6岁也要帮家里做饭,这不是只有农村。

咪咪在奋斗 发表于 2012-9-11 18:02

顶一下吧,靠自己不容易,值得大家学习

另外想请教一下,现在的德国,可能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去赚学费和生活费,而不是很影响学习的前提下??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18:05

本帖最后由 马甲1 于 2012-9-11 18:07 编辑

happysteine 发表于 2012-9-11 1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克时代能来德国,如果真是出身农民家庭,大概也是先富起来的农民。

当时马克比欧元贵差不多一倍,九十 ...

小筒靴,谢谢你的跟帖。 但是有几点我想更正一下:
1. 你说的"当时马克比欧元贵差不多一倍"我从来没听说过,因为当时根本还没有欧元,何来贵一倍之说? 后来是欧元区的政客们搞出个1EUR=1.95583DM的比率。就是说,一马克仅相当于半个欧元这样。
2. 医疗保险免费就是瞎掰了。 难道我那些年交的都是学雷锋交的? 那时候(现在不知道了)处方费凭学生证可以免,这倒是有。
3. 配眼镜这个肯定不会免费。 因为我自己有轻微近视,为了考驾照才去配了眼镜,是在Fielmann配的。 自己付的款。具体多少N年了早忘记了。
4. 我在国内大学没毕业,也没有交1万元的说法。
5. 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比当地村里大部分人家稍微好一点点。 出国的机票钱是父母帮垫的。 我过来后寒假打工我还给他们了。 当时我过来,有一家德国人帮我做经济担保,所以我家里没钱也可以出来。
6. 教授没有特意照顾谁。 更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而照顾我。 当时,德国南部已经很多中国留学生了。 听说斯图大学那里就有几百上千的中国学生。
7. 我没有特意把家庭说得很差。 我只是说那时农村是这样(我绝对没有夸张的意思)。 我记得最清楚的时: 有一年,我爸爸给了我2毛钱的压岁钱, 我屁颠屁颠跟我哥一起去大队的小卖部买零食,到了商店,就是找不到那2毛钱,不知道也路上什么地方弄丢了。 我当时就嚎啕大哭! 那个伤心啊,是我唯一的两毛压岁钱啊!

O的故事 发表于 2012-9-11 18:13

咪咪在奋斗 发表于 2012-9-11 18: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一下吧,靠自己不容易,值得大家学习

另外想请教一下,现在的德国,可能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去赚学费和生 ...

现在没有可能。

aua 发表于 2012-9-11 18:15

想当年物价真是便宜。即使上海,一根棒冰也只要7毛钱。年代越早越便宜。不过我觉得大叔家境应该还不算太差,真的底层人民没有机会甚至都不会有出国的想法。

咪咪在奋斗 发表于 2012-9-11 18:19

O的故事 发表于 2012-9-11 1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没有可能。

原来如此。。。。。。。{:5_382:}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18:25

aua 发表于 2012-9-11 18: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当年物价真是便宜。即使上海,一根棒冰也只要7毛钱。年代越早越便宜。不过我觉得大叔家境应该还不算太差, ...

我从读书以来成绩就一直很好。 就是靠读书才跑出我们那贫穷农村的。 后来到大城市读大学。但是家境真的跟村里的都一样。 家里都是农民,那个时代就是解决温饱。小时候,一个月过节了生产队杀猪,每家可以分得一份肉,才有肉吃。

C6H12O6 发表于 2012-9-11 19:00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以我的例子,告诉那些觉得年纪大了,还没有毕业,或认为自己很失败的人。 其实,一个人做好自己,不要跟 ...

好从容的心态。偶也顶一次!

零点风 发表于 2012-9-11 19:10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以我的例子,告诉那些觉得年纪大了,还没有毕业,或认为自己很失败的人。 其实,一个人做好自己,不要跟 ...

最后一句说的经典。
不过,我想站在刘翔父母角度上,他算是不错的儿子啦,凭着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白雪灯笼 发表于 2012-9-11 19:18

很老实的文章,赞一个。

白切鸡 发表于 2012-9-11 19:32

膜拜下大叔!
当古老的励志故事,激励后来者,细节就不去细究了

hans1234 发表于 2012-9-11 20:01

楼主写的真好。迫不及待的想看后续啦。
楼主老家都是天主教徒吗?

Casablanca 发表于 2012-9-11 20:06

屌丝终有逆袭日,木耳没有回粉时!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0:08

本帖最后由 abadebadu 于 2012-9-11 19:10 编辑

我经历和LZ相似,但有不少不同,感悟也有些不同,也来晒晒。来德国之前,在国内自己花钱脱产学了一年德语。在国内考过语言,过来直接上德国大学(Uni),当时是改革前,我读的是Diplom. 是从大一开始读的(专业不同,没有任何免的科)。 我在国内读过书,也工作过。过来时26岁了。我来之前也脱产学了一年德语,在国内考过语言,那时叫PNDS,TU BERLIN的考试,在北京理工大学学的。过来直接上德国大学,Diplom. 是从大一开始读的,不过专业差距不大,免了不少课。国内就大学毕业,工作三年,过来时也是26岁。

(未完待续)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20:09

话说在德国读大学时,认识了少数几个不错的德国筒靴。 现在都还有联系。 记得有一个腼腆的施瓦本同学,成绩非常好,是那种书呆子型的人。一点都没有坏心眼那种特别实在的人。 我的科没有一门能赶上他,所以都是我向他请教。解释了一回还是不懂,人家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 有时我都不好意思了,怕占用人家时间呀。

还有一个德国同学,我们的关系其实很一般,可能是性格问题,总觉得走不近。 但是,人家看见我学习那么努力,然后假期还要打工,有一次,他主动跟我说: "我爸在xx公司任职,如果你想去那里打工的话,我可以叫我爸帮你递申请表格。" 这个xx厂是国际知名的大厂,报酬很高,福利好,加班费也很高很高,所以希望养活自己的学生都想去那里。 托这位筒靴的关系,我还真活得了几次假期工。 领到工资单,一个德国的朋友(在某研究所供职的博士后)"眼红"的说,你学生工一个月挣的比我有博士后文凭的研究员还多。 真的太不公平了。

在说到那个教授吧。 可能有一次我到她那里问一些专业上的问题,后来又聊到我自己,提起了需要打工赚生活费。 其实就聊聊而已。 我自己都没把这事放心上。 过了一段时间,在Sprechstunde的时候,她对我说,她知道有一个奖学金的基金会,目前有奖学金名额,如果我想申请,她可以帮我写推荐信,另外,还可以找另外一个教授给我写一封推荐信。 每月500马克,不多。 后来,我申请了,还真的获得了奖学金。

说来惭愧,我一生中唯一一次挂的一科就是在她那里!!! 好在补考一次就过了。 那次是我把题目理解错了。否则绝不会Nicht bestanden的。 啊啊。

voids 发表于 2012-9-11 20:29

很多勤奋国人的缩影,值得学习!{:5_335:}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2-9-11 20:30

Don't_speak 发表于 2012-9-11 14: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4年,加半年另一个专业。重头读。
那时候我是把一,三和2,4两个学期的课和实验一起做。所以VD一年就 ...

哈哈, 我也是1,3和2,4学期课和实验一起做, 也是一年vd, 一年hd{:5_377:}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0:32

我毕业时32岁。 就是说,我花了6年时间从头开始读,一直到Diplom毕业。 上学期间,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当然,家里也没给过我一分钱。 不是不想给,是我家没那个经济能力。

我毕业时是30岁,DIPLOM用了十个学期,不是我超人,而是认证不少,如果认真算一下,其实有六个学期可以连DIPLOMARBEIT都做完,不过当时什么都不懂,开始的时候连去哪里上课都不知道,再加上学习打工生活旅游那样也不想放弃,所以惭愧,用了5年。钱当然是自己挣,我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4万马克担保来的德国,答应给人家利息的,那时候的利息高,银行定期得有4-5%的样子,一开始压力不小。我在的城市几乎没有挣钱的机会,后来我发现HIWI不错,最多时候干三份HIWI。这是极端情况,一般就在一个所里编程,展览会的时候去守夜。

(未完待续)

Casablanca 发表于 2012-9-11 20:43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2-9-11 2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 我也是1,3和2,4学期课和实验一起做, 也是一年vd, 一年hd

从头读两年Diplom毕业? 你这个估计是无人能及了。。。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0:45

我每个寒暑假都努力打工。 当时打工机会比较多(在这里也感谢有几个善良的德国人的帮助),同学老爸在德国大公司帮我弄到过几次假期打工的机会(那是很多学生想去打工的厂,因为薪水高啊)。 所以,不仅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还陆续拿了20万人民币给父母,叫他们用我的钱在我的农村老家盖好了3层楼房。

我是暑假打工,一般可以干两个多月,寒假集中考试,每学期一开学就出去玩,圣诞节也出去。没德国人帮我,偶然的机会走到一个铝厂门口,进去问问有没有工作,人事的人把我当成ARBEITSAMT派来的了,可能我德语也听不懂,不管什么都是JA,后来才发现搞错了,不过我后来每年都去那个工厂,直到毕业。假期打工的钱一般是用来旅游的,HIWI的钱用来生活。没拿过家里钱,也没给家里寄过钱,美洲非洲都去看了看,西欧也基本都去了。
(未完待续)

江南织造 发表于 2012-9-11 20:47

Casablanca 发表于 2012-9-11 2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头读两年Diplom毕业? 你这个估计是无人能及了。。。

两年只是考试了, 还有论文实习啥的, 没那么快了{:5_383:}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0:57

说真的, 我也想好好学习,考试得1.0,但是很多时候,人是身不由己的。 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我们农村人一生下来就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很多你们城里人觉得本来就属于你们的东西: 比如,我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因为当时我们那里的农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6岁就帮家里煮饭了(父母要去生产对劳动,每天早出晚归)。 没有任何玩具! 7岁上学。 放暑假都帮家里做事。农村人的生活很苦。 这点请城里的人不要以张口一个什么农民工的贬低人!!! 谁生下来就想当农民呢?!

这段就比较惭愧了,生在首都,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最喜欢拆有发条的玩具,后来有了一个大筐的齿轮。文革后期,父母都去干校,我被寄托在一个郊区农民家里。不过一点也不苦,天天无事,早上等着鸡下蛋,让大妈给煮了吃。翻墙上树之类的,比现在的游戏健康多了。再后来父母回来了,就上幼儿园了,中班没几天就大班了。每天除了玩就是玩。
(未完待续)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1:10

因为这些原因,话说回来,我平时对学业非常用功,开始上课听不懂。 怎么办呢? 只能课前预习。 然后课后找德国同学借笔记来抄,复习。 这样,坚持了两年半,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当然,从来没有得过1.x的分数,最好的是2),Vordiplom过了。

后来,语言稍微好点了。 大学书店还有同学私下都有前几届考试的题目,有些有参考答案的、 我把很多题目都做了,也有自己的答案。 平时跟德国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后来,慢慢的有德国同学向我借我的笔记了。 现在想来真的有点搞笑。

有一次,我要考一科的Schein,对这科我是很有把握的,以为肯定考得不错。 可是后来成绩出来了,看到我的学号后面的分数,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Nicht bestanden! 我想教授索要考卷,然后教授说,我的回答错了。 哦,KAO, 原来我把题目意思完全理解错了。 这是我从7岁启蒙到来德国读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考试没有及格! 当时,真的觉得无地自容。 不过,现在想起来,其实没什么,nobody is perfect嘛。

我是全靠自己,和我一起入学的人比我低两年,学不到一起去,看他们也烦,都多大了还换画片呢。高年级的都行色匆匆,没人爱搭理我,一来二去,我就成了孤家寡人了。也无所谓,笔记也省了,记了也看不懂,再说我也不是每堂课都去。考试前找些以前的卷子做做,基本都能过,实在考不过的干脆换别的教授,学别的课,多找几棵歪脖树。成绩嘛就不那么好看了,就算是GUT吧。

(未完待续)

德国足球加油 发表于 2012-9-11 21:10

都开始忆苦思甜了啊!难道都功成名就了?还是到了开始回忆漫长的一生的年纪了?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1:32

当时我们每年的寒暑假都允许打工。 原则上每年可以打工5个月。而我的运气都不错,几乎每年都可以获得大工厂的打工机会。 其实,打两个月就可以保证全年的生活费了。 接下来的工作收入就可以存下来。 大学毕业时,偶在银行的存款数是5万马克(约2万5千多欧元).

我在的那个州是允许一年三个月打工,为了这事还专门去问了ARBEITSAMT。也不是有心要问,因为找到一个工作,又干净又不累,在宝丽金生产CD的车间,可他们非不收我,说是一年要干3个月,这样他们培训我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而我做为外国人,只能干2个月,我去ARBEITSAMT开了证明,他们还是不收,说我给他们6类税卡,说明我还在别的地方打工,其实是HIWI,好说歹说都不行。从工厂出来就想从AUTOBAHN过街桥上跳下去。人和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EU的外国学生每周可以20个小时,假期不限,连波兰来的学生都可以,唉。

大学毕业时,没存款,钱都花了,移民加拿大也花了些,拿了绿卡以后也没去,打水漂了。
(未完待续)

马甲1 发表于 2012-9-11 21:41

abadebadu 发表于 2012-9-11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在的那个州是允许一年三个月打工,为了这事还专门去问了ARBEITSAMT。也不是有心要问,因为找到一个工 ...

当年我也有去加拿大的想法。 一直没去实施。 其实为了家人当时去就好了。

Anzhong407 发表于 2012-9-11 21:42

我也在犹豫回国还是留这里,本来只是来交流的....却现在很想留下来...
看了LZ的帖子,觉得被你和机器猫哥的经历所鼓励,有了动力~
非常感谢~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我的事,供在德国的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