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6
王杰
王杰是另一位具备巨星潜力的创作歌手,以孤傲的流浪歌手形象独树一帜。台湾出生、香港长大的王杰把演艺事业的大本营放在台湾,因而对粤语歌著力较少。1992年四大天王势头正猛之时王杰决定退出角逐,全力转入国语歌市场,所以王杰的香港歌坛的地位并不太高。他的粤语歌都是改篇自其国语原版,代表作有《谁明浪子心》、《几分伤心几分痴》、《人在风雨中》、《封锁我一生》等。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6
关淑怡
关淑怡与王杰一样同冒起于1989年,当年她的名曲《难得有情人》是卡拉OK厅最热门的作品,另一首名曲《星空下的恋人》也红极一时。由此关淑怡在当时顶尖女歌手贫乏的香港乐坛很快走红,在梅艳芳、陈慧娴退出之後锋芒直逼叶倩文、林忆莲。但关淑怡随後再没推出过多少著名作品,渐渐淡出。她的其它代表作还有《爱恨缠绵》、《制造迷梦》、《一切也愿意》。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7
杜德伟
杜德伟也成名于80年代後期,是当时香港乐坛第一"舞男",在舞台能跳出一些其他人较难跳出的舞步。早期代表作有《夜半一点钟》、《天生喜欢你》、《忘情号》、《信自己》、《给我吧》等。在四大天王形成之後,杜德伟在香港找不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转向唱国语歌甚至英语歌。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8
邝美云
邝美云以港姐身份进入歌坛可算一个特例。 虽然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仍是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香港乐坛的一个重要歌手。出众的外貌和身材决定了她走的是一条性感的路子。代表作有《未曾深爱已无情》、《再坐一會》、《冰冻的女人》、《堆积情感》等。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8
温兆伦
作为一名电视剧明星,温兆伦可能更为人知。温兆伦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无线电视台的当家小生,主演了该时期多数的重头戏。该电视台调查显示,无线在最受欢迎的十部电视剧有四部是温兆伦主演的,而且都名列前茅。温兆伦的歌曲主要来自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曲,代表作有《没有你之後》、《从未试过拥有》、《随缘》、《投入生命》等。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9
黄凯芹
电台DJ出身的黄凯芹是一位出色的创作歌手,出版过文集、诗集,但在当时创作歌手已成珍稀动物的香港歌坛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黄凯芹有著很好文学根基,他填的词总透出淡淡的书卷气。他创作的代表作有《伤感的恋人》、《情深缘浅》、《请你回来》、《MY BABY》等,非自创歌曲中也有一些著名作品,如《青葱岁月》、《晚秋》、《伤尽我心的说话》等。在偶像明星横行的时代,有实力但却缺乏宣传的书生黄凯芹象一个幕後制作人一般不太为人熟知。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49
四大天王统治九十年代乐坛
在张国荣、林子祥、梅艳芳退出乐坛之後,香港乐坛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无巨星的时代。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诌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就此广泛传开,"四大天王"正式确立。这意味著这四个人已被公认为香港歌坛新的领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战团的机會。 四大天王在整个九十年代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九十年代香港各大乐坛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九十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在九十年代後期由于大势影响,他们的歌曲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显示出一些疲态。1999年底黎明在成绩斐然之时突然宣布退出一切乐坛颁奖,随後张学友也表示附和。这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後四大天王时代正式开始。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50
张学友
在四大天王中,张学友是第一个在歌坛站稳脚跟的。早于1985年谭、张争夺最为火热之时,张学友甫出道便凭首张大碟《SMILE》青云直上,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主打歌《情已逝》打入当年十大。早年多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如《遥远的她》、《SMILE AGAIN玛利亚》、《轻抚你的脸》、《AMOUR》、《月半弯》、《蓝雨》、《LINDA》、《夕阳醉了》等使他成为名扬一时的"情歌王子",其中87年的《太阳星辰》更是一举夺得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第一名。1991年他的《每天爱你多一些》盘踞十来周排行榜冠军,1992年的大碟《真情流露》狂卖八白金,牢牢地确立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张学友唱歌非常投入,这使他的作品总能感人,他的唱功在四大天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与三位著名的"靓仔"齐名,外表略逊一筹的张学友用实力说话。与其他三位天王拥有的数以万计的忠心歌迷相比,张学友虽然专一地痴迷于他的歌迷不多,但他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九十年代学友的歌路没有太大的变化,代表作如《分手总要在雨天》、《还是觉得你最好》、《只想一生跟你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离开以後》、《不老的传说》等都是悱恻缠绵的情歌。在刘德华成功之後,张学友重新进军国语歌,结果也大获成功,《吻别》、《祝福》等是其代表作。张学友在电影方面也成绩不俗,获取过两次最佳男配角和影帝提名。1999年学友继成龙之後也获得世界杰出青年荣誉,这是对他十多年在歌坛、影坛的惊人成绩最好的褒奖。同年,张学友经过两年的淡出"缓冲期"之後,作出了与黎明一样的决定——退出乐坛颁奖典礼!显然这时去享受小两口的甜蜜生活是令人羡慕,学友也该休息休息了。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51
刘德华
在张学友推出他的首张专辑的同时,刘德华也以当红电视明星身份推出他在歌坛的处女作《只知道此刻爱你》,但反应平淡。随後的几年里,刘德华一直也在歌坛努力奋斗,推出过如《情感的禁区》、《回到你身边》、《我恨我痴心》、《共你伤心过》等很不错的歌,但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直到张国荣等引退後的1990年,正在影坛红得发紫的华仔凭当年两张专辑《可不可以》、《再會了》的出色表现火速窜红,一举摘走当年最受欢迎男歌手大奖。在九十年代上半期,刘德华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不可撼动,期间如《一起走过的日子》、《爱不完》、《长夜多浪漫》、《真我的风采》、《谢谢你的爱》、《谁人知》等都是香港乐坛非常经典的名曲。九十年代後期华仔的粤语歌质量有所下降,主要作品有《情未鸟》、《你是我的女人》。刘德华是香港歌手成功打入国语歌市场的第一人,他的国语歌代表作《如果你是我的传说》、《我和我追逐的梦》、《忘情水》、《真永远》、《相思成灾》、《中国人》、《孤星泪》、《笨小孩》等名曲在华人的地方随处都可以听到。从1990年起他十年来一直垄断著台湾十大最受欢迎歌手第一名的奖项,在台湾、在中国大陆、在东南亚,他地位之祟高甚至超过其大本营香港。之前香港的一流歌星如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等都推出过国语唱片,不过基本上都反应平平。香港歌手唱国语歌且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是从刘德华开始的,此後几乎所有的香港歌手都在国语歌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刘德华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在香港艺坛有口皆碑,这是他持续20年一直是香港艺坛最耀眼人物之一的最主要原因,是後晋艺员的瞻仰的榜样。现在刘德华仍然是香港艺坛不可或缺的一员。
地主
发表于 2005-4-20 20:51
黎明
歌唱大赛出身的黎明在艺坛的第一步却是从拍电视剧开始的。几年的沉寂後,1990和1991年他担纲的两部重头戏《人在边缘》和《今生无悔》反响强烈,黎明以带点叛逆的酷哥形象迅速成为万千少女醉心的偶像。同期他正式步入歌坛,《相逢在雨中》、《如果这是情》、《人在边缘》、《对不起我爱你》、《今夜你會不會来》等歌很快走红。尤其1991年他的第三张专辑《是爱是缘》获全年最佳销量,使黎明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黎明是偶像派歌星的代表人物,这类歌星的特征是唱功虽然不是十分突出,但外表过人,拥有大量非常忠心的歌迷。因此黎明遭到的喝采声与嘘声一样的多,1991年他一次演唱代表作《对不起我爱你》时不慎走音更是给扣上"走慢音"的帽子。不可否认黎明的唱功比之张学友是颇有不足,但他成名十年来他的进步却是非常惊人的。黎明的歌坛生涯以《那有一天不想你》为界可划为明显不同的两段。早期他基本以纯情少男形象出现,代表作还有《夏日倾情》、《我的亲爱》、《我爱ICHI BAN》、《深秋的黎明》等;而後期的歌路大为开阔,形象开始多变起来。1994年他与和记新干线合作的广告歌《那有一天不想你》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于是直到现在黎明每推出的新歌几乎都是广告歌,带动了歌星拍广告的狂潮。从1994年到1999年他最後一次出席乐坛颁奖礼,除95年的《一生最爱就是你》外,和记新干线的广告歌《那有一天不想你》、《情深说话未曾讲》、《只要为我爱一天》、《我这样爱你》包办了当年度各颁奖典礼大部分的年度最佳歌曲奖,即使最弱的《一生最爱就是你》也入选了年度十大金曲。99年正当黎明表现极其出色,明显超出其他歌手之时,他突然宣布退出一切歌坛颁奖典礼,希望以此避开压力和恶性的竞争。但在黎明的身边新闻又怎麼可能间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