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 阳 发表于 2005-5-8 01:51

山口百惠:“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

http://news.xinhuanet.com/audio/2003-06/06/xinsrc_678b1f264aef40299197a52411418194.jpg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曾在200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近日,经调查发现,山口百惠不仅姓杨,而且是浙江三门杨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后裔。

(老夫注:这种说法至少有两个错误

1. “同姓百世,婚姻不通,盖惟重别,周道然也。” 根据周礼,同姓不通婚,贵妃的后代(如果有的话)定非杨姓。

2. 下文只证明 日之山口姓,是来自中国的 杨姓一枝(明末),谁说姓杨就是杨贵妃那一枝?


在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个叫溪头杨的村庄,据最近浙江三门县政府外事办三门裔海外人才和知名人士调查显示:这个村是山口百惠祖根宗源的发源地。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笔者翻开《石林杨氏宗谱》。

在这本宗谱第七页有这样的记载:“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据考证,台州杨明州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在乘船去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失踪,同行的还有张五官。杨明州的历史之谜在此定格。

357年后的1986年春,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古坚义道先生、日本蔬菜采购公司驻沪办事处山口光友先生来杭州寻祖,携带一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修的杨氏宗谱,其一世祖宗为杨明州。据其祖上流传:杨明州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姓杨的村落,村前有一条溪流,杨在赴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后,在海上飘流 28日,最后飘到琉球八重山,才得以脱险。此后,杨明州定居在琉球。

杨与难友张五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张五官因此做了仿明朝中国官学机构的“明伦堂”的“训诂师”——汉文经典教授。顺治五年(1648年)张五官去逝,杨明州继任。杨明州在琉球成家立业,生二子一女,长子春枝是日本古坚一系的小宗祖,次子春荣则是山口一系的小宗祖。古坚和山口的姓当是以后变更的。春枝之子联桂仍以杨氏为姓,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中国,当年病逝,葬于通州张家湾。

康熙皇帝曾遣使致祭。根据祖上流传线索,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把寻根访祖的目标重点定在杨氏较为集中的温州和台州沿海地区。经寻访筛选,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临海、三门沿海姓杨的村庄。临海市博物馆会同三门县志办杨道义等,先从临海杨氏查起,顺藤摸瓜,发现临海杨氏是从三门亭旁迁入,而亭旁杨氏则从宁海黄坛而来。

因元代黄坛杨镇龙起义,被元军毁村,族人四散迁出黄坛,其中一支定居三门,至此杨氏宗亲脉络已经清晰。在黄坛查找宗谱时,查出杨森长子杨鸣州,字应求,明万历庚寅(1590)七月初九出生,时尚未娶。虽然杨鸣州的排行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基本相同,杨鸣州与杨明州同姓,但有一字之别,出生年月也不同,这一发现未能得到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的认同。

三门县外事办及县志办等同志继续根据杨氏宗谱的脉络寻根访祖,终于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石林杨氏宗谱》第七页找到“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这不仅与祖上流传下来的线索吻合,也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一致,而且根据“字”与“号”的分析,与杨明州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实也吻合。同乡张五官则在《宁海清潭张氏大宗谱》中也找到他的名讳。经台州市地方志研究人员论证:三门杨明州确系日本杨氏宗谱的一世祖宗,这一寻根结果得到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的认同。

1998年2月,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石林杨氏宗谱》,正式认祖归宗。

[ Last edited by 斜 阳 on 2005-5-8 at 02:58 ]

berlinsky 发表于 2005-5-8 11:55

我当时看了这贴 也觉得莫名其妙 按说日本汉学研究水平也很高 怎么就没人出来给百惠解释解释

斜 阳 发表于 2005-5-8 14:19

日本山口组是不是也是山口的开宗立派呀?

看来贵妃娘娘,险遭兵变之后,以史为鉴

教育后人 怀柔+暴力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杨家一脉忠心耿耿。中华教化之下,不尚武力

一朝流落东瀛。不忘一雪大明倭患之耻,

方才弃文从武,终成山口组之霸业,立于世界黑社会之林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果如是呼?

caoler 发表于 2005-5-8 14:55

Originally posted by 斜 阳 at 2005-5-8 15:19
日本山口组是不是也是山口的开宗立派呀?

看来贵妃娘娘,险遭兵变之后,以史为鉴

教育后人 怀柔+暴力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杨家一脉忠心耿耿。中华教化之下,不尚武力

一朝流落东瀛。不忘一雪大明 ...

日本人的姓氏起源和意义和我们中国人的完全不同。他们有姓氏才一百多年,同姓不一定同血缘,同血缘不一定同姓。有关日本人姓氏介绍网上很多。

斜 阳 发表于 2005-5-8 15:07

牵强附会,似是而非

自然不经推敲。

博众人一笑耳。

有劳赐教啦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5-8 17:46

斜老还略通考古学?

斜 阳 发表于 2005-5-8 22:26

高帽子扣得老夫都不好意思接茬了。

i777 发表于 2005-5-8 23:01

日本人的汉学研究很深,纯属无稽之谈,去过日本,感觉日本是很典型的假文化

berlinsky 发表于 2005-5-9 08:04

Originally posted by i777 at 2005-5-9 00:01
日本人的汉学研究很深,纯属无稽之谈,去过日本,感觉日本是很典型的假文化
去了一趟日本就敢下如此定论 牛人啊

恰好我有不少朋友都研究汉学 日本的汉学研究水平说是世界上最高的都不为过 就算是中国人很多资料也要去日本找 我也不服气 可惜事实如此

斜 阳 发表于 2005-5-9 15:46

是不是最高老夫不敢说,但是 日 韩 的汉学研究绝对不低

中国世上 经历无数战乱,被辽,金,蒙,满数度占领甚至完全统治,比如元朝规定,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

这样平民只好以数字作为自己存在的符号了。比如朱元璋,原名为“重八”,其父为“五四”;汤和的曾祖叫“五一”,祖父叫“方一”,父亲叫“七一”。

可见传统汉文化被破坏是何等的严重。

而且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无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鲜卑,匈奴,契丹……

全部或者部分成为今天汉族的一部分, 很多传统的文化反倒是在韩国和日本这样民族单纯度比较高的地方才得以保留。

不是我们妄自菲薄,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像佛教发源于印度,但是印度现在是印度教的天下,那是因为

11世纪西亚突厥系的伊斯兰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印度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

的彻底摧毁,佛教在印度也就消失了。研究佛教还是去泰国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山口百惠:“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