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8:46
liqianqian 发表于 2014-4-25 19:40
在德国鲜鱼挺不好买的
可以到超市柜台直接问人家,鲜的只能在鱼市买,当年还买过5马克一条的大带鱼{:5_325:}
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8:46
dc3 发表于 2014-4-25 19:40
哈哈,会叫的鱼儿有奶吃。
要不喂爱她妹{:5_320:}
dc3
发表于 2014-4-25 18:58
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8:46
要不喂爱她妹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有抄袭嫌疑,但我觉得很好看啊,看得我一个劲的吞口水啦。{:5_310:} 不好意思,又吞了一下。
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9:09
dc3 发表于 2014-4-25 19:58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有抄袭嫌疑,但我觉得很好看啊,看得我一个劲的吞口水啦。 不好意思, ...
嫩这个是《武林外传》著名的镜头,邢铺头-----我吃的不是清汤面是鳝丝面是鳝丝面,
嫩吞的不是口水,是口水鸡是口水鸡{:5_319:}
dc3
发表于 2014-4-25 19:36
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9:09
嫩这个是《武林外传》著名的镜头,邢铺头-----我吃的不是清汤面是鳝丝面是鳝丝面,
嫩吞的不是口水,是 ...
{:5_370:} 厉害,不愧是得到了武林真传的,这样的场面都想到了。
C6H12O6
发表于 2014-4-25 20:17
挂面原来是这么做出来的,太有技术了
老头老太的窑洞小院也很味道
liqianqian
发表于 2014-4-26 18:01
weder 发表于 2014-4-25 19:46
可以到超市柜台直接问人家,鲜的只能在鱼市买,当年还买过5马克一条的大带鱼
马克时代你就来德国了啊,不是说中国第一个外嫁德国的是沈丹萍吗,你们来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吧
weder
发表于 2014-4-26 18:21
liqianqian 发表于 2014-4-26 19:01
马克时代你就来德国了啊,不是说中国第一个外嫁德国的是沈丹萍吗,你们来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吧
昏倒,没那么老{:5_338:},其实外嫁德国的海了去了,沈绝对不是第一个,马克时期黄瓜鸡蛋牛奶便宜得跟白给一样,所以说现在的欧元确实是桂圆,换货币的动机其实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配合政治战略,欧洲东扩需要花钱,市场也需要整合,换钞票的好处在于,大多数人脑子不好使,在两种货币转换的时候,大家很难确定是不是有变化,变化多大,那时候还有马克欧元的转换式计算器,但马克和欧元毕竟是两种货币,在外贸中尤其是汇率方面肯定不会遵循同样的转换规律,时间一长就乱了,说白了大多数的人脑子就不够用了,再加上时间一长大家适应了也就不闹了。换欧元其实就是偷偷摸摸涨了次价。同时还通过涨价把欧盟东扩的成本分摊到老百姓头上,其实按道理讲是合理的,但老百姓不会高兴这样,那么通过换货币的手段就非常必要,比直接涨价要平稳许多,所以说有时候想想,人傻就是原罪,人有何理由傻呢,当然主要说的是后天不努力的那种,人傻是一定会被算计的,剩下的就祈求强者良心发泄爱心泛滥吧。
liqianqian
发表于 2014-4-26 18:32
weder 发表于 2014-4-26 19:21
昏倒,没那么老,其实外嫁德国的海了去了,沈绝对不是第一个,马克时期黄瓜鸡蛋牛奶便宜得跟白 ...
我也听老公说过去超市买东西,卖1欧元的东西把新标签撕下来旧标签上标的是1马克,我不知道东西涨价了工资是不是也翻翻了呢?要是那样的话生活水平还是没变的
weder
发表于 2014-4-26 18:53
liqianqian 发表于 2014-4-26 19:32
我也听老公说过去超市买东西,卖1欧元的东西把新标签撕下来旧标签上标的是1马克,我不知道东西涨价了工资 ...
工资是涨了但是幅度可不一样,而且02年之后中介发展起来了,以前工人直接和厂家对接,厂家对此付出的成本很高,因为用工也有风险,但是中介成长起来之后,中介承担一部分风险,大多数风险都是劳动者自己承担了,因为中介特别喜欢裁员,就跟退货是网购的一部分一样。算总账还是劳动者吃亏,生活绝对质量肯定是上升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是相对质量在下降,比如中德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德俄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等等,粗略的说是用相对质量换绝对质量,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因为还有很多没考略到的因素和变量,况且参数也不好估计。还有干扰项。最后很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发展是否之会走上坡路,是否发展进步是可持续的,如果不可持续是不是要重新洗牌,如果洗牌不可避免,谁会被从地球中抹去。最后还是回到原始的话题,我们怎样才能求生。如果求生是有条件的,我们的消费要做怎样的适应性调整,计划生育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实践或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