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14-10-20 08:50

解密《北平》:“打老虎”吓跑投资 影帝降片酬

(图)
文章来源: 腾讯 于 2014-10-19 20:10: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9621 次)



《北平无战事》七影帝海报


让刘和平最难忘的是《北平》第一次投资、撤资,那是在2009年,他跟投资方见了面,都谈妥了,但对方要求能赶在当年的建国60周年弄出来,时间太赶就会影响到创作,刘和平不同意,对方丢下一句“那我们不搞了”就撤资了。那一次失败之后,他躲进南岳的深山老林里住了3个月,又去江西庐山住了6个月。

之后,刘和平开始了漫长曲折的融资之路。

《北平无战事》里重现了“7·5”学潮,也是第一次全面地还原国民党反腐的历史,还有币制改革的失败,“建丰同志”提倡的“打老虎”运动,都是《北平》的主线。蒋经国在剧里只闻其身不见真容,这是刘和平特意设置的“暗场人物”,但是蒋经国这个敏感人物不好把控。而拍《北平》的时局正是2012年国内“打老虎”最凶猛的时候,现在播也同样如此,刘和平遭遇到的7进7出的撤资,跟时局不无关联。刘和平说,“最后他们都顶不住了,纷纷撤退,许多投资人可能觉得内容比较敏感、有风险,投这么大的资拍出来最后不许播怎么办?”

但刘和平坚持剧情不会有问题,对于蒋经国这个人,他并不是在做美化,只是在肯定历史,“蒋经国打过‘老虎’,只不过因为国民党政权利益集团势力太大了,所以失败了,败走台湾,人家真正反过腐为什么不能说他反腐呢?就一定要违背历史说假话吗?说了真话就是美化?他反贪腐也是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是不是?这是个很容易理解的事。”

除了题材敏感,也有投资人考虑到成本能不能收回来,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的老板,都会做一道这样的算术题,有的还拉来团队论证要不要投资,结果算来算去,都走了。

2010年,李力带着钱参与进来,在他的眼中,《北平》是长线产品,光看剧本就知道不会赔钱,他也相信这部剧有重播的利润,四轮五轮甚至十轮。之后他拉进来在当时还籍籍无名的柯利明一起做。

《北平》拍到一半又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刘烨的经纪人常继红把这个棘手的项目告诉了另一个投资人,也就是春天融合董事长杨晓伟。杨晓伟在看完剧本之后热血沸腾,他当时就做了发行评估,跟李力想法一致,“应该不会赔钱”。杨晓伟很快就跟主投资方柯利明谈好合同,正式参与到《北平》这个项目里。

以《北平无战事》为名义的“赌局”上,终于坐定了四个承诺不离场的玩家。



刘烨自降片酬只为能演“方孟敖”






刘烨自降片酬演方孟敖 陈宝国加时不加价

《北平》最后投入一共1.5个亿。在外界看来,集齐了刘烨、陈宝国、廖凡(微博)、焦晃、王庆祥等七位影帝飙戏,可能片酬就会被占走绝大部分。这并非没有先例,之前高希希的《楚汉传奇》陈道明、黄秋生、何润东等主演片酬占去一半,引起不少炮轰声。

“我们演员的片酬占了40%”,李力说着实话,刘烨甚至自降片酬只为能拿到“方孟敖”这个角色。廖凡也一样,李力和廖凡是多年的好友,开口第一句也是谈钱:“小兄弟,有这样一个剧本,看了让人很兴奋,但是预算已经很高了,钱(片酬)上面确实没办法……”廖凡后来给他回话,说跟钱没关系,但他提出想演“梁经纶”。

除了焦晃之外,其他演员都是刘和平钦定的。陈道明原本也有角色,但跟张艺谋的《归来》档期冲突了。刘和平首先在心里把演员都过了一遍,之后一个个谈,令他感恩的是,没有一个演员在看完剧本后谈的是片酬。他说道,最后有些演员的片酬低到不可思议,甚至说“不要钱了”。

这么多影帝云集,演员的调度排期上也遇到了新问题。作为编剧,刘和平很为难,有一天,制片人侯鸿亮来提醒他,廖凡档期到了,下一个戏要进组,于是他只好轰地一下把廖凡的角色给写没了;又有一天侯鸿亮告诉他,陈宝国的档期也到了,他只好又哗地一下,把陈宝国的角色也写走了。好在陈宝国后来给他打电话说,虽然档期到了,但是如果觉得他需要再回“北平”,他随叫随到。有了陈宝国的表态,并且表示“不加钱”,于是,刘和平又把他写回到《北平》里。

克扣掉演员费用 《北平》奢侈烧制作

演员片酬省下来了,刘和平这才敢对剧的品质烧钱,制作费高于片酬,在如今的电视圈已不多见。处女座的李力最开始设想的是要拍出《纸牌屋》的质感,于是跟山东影视的制作团队商量,用电影的设备来拍。刘和平说,最后用了四台艾丽莎(ALEXA摄像机,每台价值45万人民币),有些场景的搭建费用就会烧掉三四百万。

李力告诉记者,最后一集中有一场百万大军进城和平解放北京的戏,最后花了7天时间来补拍,这场戏剧本里原定就有,但是放到最后来拍,就是要求能尽力做到还原历史的氛围,每个人的情绪都要求精准到位。这场戏烧掉了700多万,平均一天花费均在100万以上。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李力觉得还缺一首主题曲来贯穿。在用《花好月圆》这首曲子的时候,他和刘和平都担心重新编曲会变味道,但临时创作又怕时间不够。





《北平无战事》被质疑感情戏太薄弱






《北平》面世之后的最大争议,来自于作品的深度,它让整部剧看上去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许多电视观众对《北平》里1948-1949年这段历史一片空白,没有历史知识作为基础,观众对这部精品剧的收视粘度在未来也还要打一个问号。而感情线上太过薄弱,让这部男人戏看上去格外硬朗,也将许多观众挡在门外。

一场艺术与市场的对峙 是妥协还是坚守

尽管批判声不小,但刘和平认为,《北平》是历史和美学的结合,电视剧是第一位的艺术性,但是当文学性和艺术性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会让位给电视剧,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没有做出妥协。《北平》一开篇上来就是1948年“7·5”学潮,西部惨案发生,曾可达提审方孟敖,导演孔笙在剪辑最后一稿的时候告诉他“最好一上来动作就强一点”,刘和平默默点头说可以。

“我从来没有那种精英意识”,刘和平做自我强调。

《北平》在感情线上的处理非常克制,甚至是压抑,方孟敖对何孝钰是如此,梁经纶对何孝钰更是。事实上,李力告诉记者,当时还没杀青的时候就已经有演员提出情感戏太单一了,但刘和平在剧情上并未做过多调整。因为太高冷,又因为感情线薄弱,少了观众想看到的浪漫主义情怀,《北平》因此被批不接地气。

杨晓伟甚至和刘和平有过一次严重的争执,他希望节奏能够再快一些,对白再直白一点,这些也是电视台的意见。但是刘和平坚持不改,他说,“你们不要怕没有商业性,这个戏本身就是商业性。”

刘和平也对“节奏不够快”心生不满,他连续好几个反问,力证是因为看剧的人“不够真正沉下来”。“看惯了表面动作戏、纯情节戏再来看这个戏,觉得节奏慢,但真正沉下来看,就觉得它的节奏都在里面。但得费力一点而已,观众也是靠培养,这么多年已经养成那个习惯了,突然一下要费脑子,要静下心来看(难以一下接受),是吧?”

坚守之后 关于收视的集体焦虑

即使因为这个话题产生了太多严肃的争议,但刘和平依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北平》它还是大众艺术。”可电视台的人不一定完全认同,杨晓伟告诉记者,作为发行方,他在向电视台推销这部剧的时候遇到不少尴尬,“他们觉得《北平》太高端”,有些台的领导说得含蓄,表示“个人很喜欢但市场没法保证,不大敢买”。卖剧的过程是一个四处碰壁的过程,杨晓伟这样说。

在《北平》播出之初,创作方、投资方也为此焦虑。李力透露,《北平》前段时间做了一场内部答谢会,当时发行方、制片方都凑在一起。大家说到收视,都在第4、5、6集播出的时候特别焦虑,“当时我们担心大家看不下去,会不会太沉重,等到这几集播出之后,我们就知道没什么问题了。”

同样焦虑的还有刘和平自己,《北平》最终卖给了北京、天津、河南三家卫视,都算不上最顶级的一线卫视,在购买力上打了折扣。原则上,一般的电视剧,在首轮上四星的时候就会回收成本,到二轮三轮就是纯利润了。电视台买了版权,刘和平还是要操着心,他说,河南台本来已经在这个档买了其他剧,但因为他跟台长很熟,河南台最终换了《北平》来播,第一天播完后,河南台的收视排名居然是第24位,这个收视成绩可能导致河南台的广告效益急速下降。好在最近这几日,河南台的收视率挺进前十位,刘和平才放下心来。

已达预期 赚钱已是定局

最终极的问题是,《北平》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到底有没有变成血本无归的剧版《黄金时代》?刘和平的说法是,发行的时候跟电视台是有对赌的,大家有一个(价格)底线在,但如果只按底线,可能成本回收都很困难,但是,赌上去了,投资方就会盈利。至于到底《北平》首轮赚没赚,刘和平回答:“应该会赚,多少不管,赚一块也是赚。”

而李力对目前的成绩也很满意,“我认为成绩挺好的,达到了我们所有的预期。”他告诉腾讯记者,“能回收成本!”《北平》后期收视的口碑效应开始发酵,首轮还未结束,广西卫视已经定下来11月1日黄金档重播,“这说明电视台已经对这个剧做了重新的判断和评价,你说我们能不赚钱吗?”




刘和平写完剧本就尿血了






刘和平曾写过《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北平》本来也是“王朝”系列,曾取名《最后的王朝》,前两个“王朝”为刘和平攒足了口碑,但却没有换来投资方对“最后的王朝”的信心,让刘和平揪心的是自己倾注心血培育出来的“孩子”没人赏识。

无论坊间如何评价《北平无战事》,但绝不会有人去质疑创作者的诚意,这样一部历史资料众多,人物关系繁复的电视剧,却极少能挑出硬伤。在李力看来,源于刘和平的认真:“别人都会找枪手来帮忙,但刘和平的剧本,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亲力亲为写的。”

刘和平的创作习惯是自己口述别人打字,他雇了两个打字员,有一次他看到电脑屏幕上跳出一排字母D,低头看才发现原来打字员已经睡着了,额头碰到了字母D的按键。他回忆说,《北平》最终的剧本是开机之后才完成的,最后打字员的工作强度变成两班倒,一个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一个从下午2点到晚上12点。

这也是刘和平创作以来时间跨度最大的剧本,最后他也累趴了。写完剧本后的第三天,刘和平发现自己尿血,赶紧到北京医院检查,“当时大家都很紧张,还以为是膀胱癌,最后一检查,做了膀胱镜,结果是高度劳累疲劳综合症造成的。”

对于媒体把《北平》比作是剧版的《黄金时代》,李力后来遇到了《黄金时代》的投资方、星美总裁覃宏,他对覃宏说,“我很尊重你,这么多年你都在坚持做文艺片,如果哪一天(文艺片)没有了,那这个行业就会有问题。”

目前《北平》已经播了过半,刘和平一边看着收视率,一边在忙另一部剧。他说现在他已经解脱了,稿费照拿。

☆笑着流泪★ 发表于 2014-10-20 09:46

{:5_3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密《北平》:“打老虎”吓跑投资 影帝降片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