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na
发表于 2015-1-1 20:30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1 20:15
前面好像LZ提到油青,我也秀个冰油青吧,不贵,但是很喜欢,晴朗天看着特别水绿,阴天会稍微灰些
我有个镯子和你的几乎一样。。。!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5-1-2 17:04
珍珠爱奶茶 发表于 2014-12-30 14:15
出证能让自己放心,转卖时贴子里说明XX家入的,玉友一般都能接受,而且这种卖家都终生保真,大家有份信 ...
不是说有些证也是假的?
珍珠爱奶茶
发表于 2015-1-2 20:00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5-1-2 17:04
不是说有些证也是假的?
有假亦有真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00:5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1 19:15
前面好像LZ提到油青,我也秀个冰油青吧,不贵,但是很喜欢,晴朗天看着特别水绿,阴天会稍微灰些
油青就是这种特性,见光就鲜亮,无光就灰暗,因为这种灰调,所以价格虽然也被炒起来,但是再高,就推不上去了。冰种高冰的玻璃的,也有收的价值。你的镯子,图上看着都有起胶的品相,挑得不错。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00:57
明月寄相思 发表于 2015-1-2 17:04
不是说有些证也是假的?
是这样的,商家出的证,有真有假,所以价高的东西,最好能自己送去国检单位再去复检一次,复检的证书为准。现在大国检单位,出的证,都可以网上查验真假,但是为了自己放心,往往很多买家会去不同的另一家有国检资格的单位再检测一次出证书。
现在商家出证,都是成批送检出证,所以他们的检测费用不高,个人送检出证,看材质和检测手段收费,目前我所知的是,蜜蜡检测费用最高,单检测不出证是80一件,出证好像要200,翡翠好像是40一件?这价格也是去年的价了,今年的就不知道。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06:03
我不是笨猫 发表于 2014-12-31 21:45
记得早年读大学的时候在淘宝上买过一串红珊瑚的手链,是珠子,那时候珊瑚还不贵呢。可惜那时候没米,搜刮 ...
早期买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有升值的,中国的国家珠宝检测标准,修改过几次,就拿翡翠来说,上世纪80年代,翡翠注蜡是当作B货的,但是那个时候检测条件很差,有些注蜡翡翠检测不出来,也当作A货了,而到90年代中期,又把注蜡翡翠划做优化翡翠,直接算A货,但是到03年新标准出台,注蜡翡翠还是被当作B货了~~ 等于档次跌荡几回,要知道,A货和B货在价值上是天差地别的。这也搞得一些人手上的翡翠,早期买的A货,现在变B货,当年值一百块,现在还是一百块。
实际上,中国的玉石造假历史,源远流长,我就见过好几次有人拿着家里传了好多年的玉来求估价,说是什么什么稀奇玉,以为是古董,必然升值很多,结果一检测,绝大多数是B货,甚至B+C,毫无收藏价值。
所以说,想玩收藏,但是非行内人的话,最好是收大师作品,无论玉石检测标准如何变化,大师这个名头就保证了这件作品的价值只会随着时间升值而不是贬值。
而只是自己喜欢而买了把玩的,那就无所谓大师不大师的了,只要保证天然性就好,毕竟经过酸洗和加色的石头,长期佩戴对人体没好处。
我不是笨猫
发表于 2015-1-3 09:46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06:03
早期买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有升值的,中国的国家珠宝检测标准,修改过几次,就拿翡翠来说,上世纪80年代, ...
反正我那时候也不懂,也没钱买玉石, 买串珊瑚珍珠什么的玩玩的。不过这么多年下来,看看应该是真货。珍珠一直都是很润的色泽,就是有点小,然后局部有小瑕疵,但很圆很圆,现在买应该还是要出一笔小钱的。珊瑚串越戴越亮,可惜后来链子断了,掉了几颗,剩下的就放起来了。。
Anonymous
发表于 2015-1-3 10:34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00:52
油青就是这种特性,见光就鲜亮,无光就灰暗,因为这种灰调,所以价格虽然也被炒起来,但是再高,就推不上 ...
种老起光的高冰油青,也是贵货,比如这只,好像是50的圈口,去年还是前年吧,6万卖掉的,人家的图啊,不是我的。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13:57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3 10:34
种老起光的高冰油青,也是贵货,比如这只,好像是50的圈口,去年还是前年吧,6万卖掉的,人家的图啊,不 ...
油青的,就是因为灰调,冲不上6位数,高货也只能到中五,大五都不多。色上拖了后腿。一只无色高冰,轻易上6,再要带点绿,只带阳绿,还不是帝王绿,价格就没法看了。
Anonymous
发表于 2015-1-3 14:18
安家龙 发表于 2015-1-3 13:57
油青的,就是因为灰调,冲不上6位数,高货也只能到中五,大五都不多。色上拖了后腿。一只无色高冰,轻易 ...
油青范畴很大,蓝水,绿水,蓝绿水,晴水,都带灰调,都是油青那一挂的,只要老种起光,价格上六的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