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teddy 发表于 2005-6-22 19:12

与洋婆婆"过招":ZT

身材高挑,五官精致美丽,穿一套欧洲品牌时装,气质飘逸、优雅。记者在银川市伊斯兰饭店采访了从法国回乡探亲的赵雪莉。这位“西部天使”在巴黎的婚姻生活,令人回味惊叹 
在“时装之都”结识阳光男孩

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我去了巴黎,在蒙巴纳斯大街一家中资服装公司担任秘书兼翻译。直到认识26岁的巴黎男孩Jan后,我平静的感情湖面上才掀起阵阵涟漪。他是巴黎一家时装公司最年轻的设计师,曾在上海留过学,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Jan身高1.85米,仿佛杂志上走下来的俊美男子。一次,他热情地约我出去喝咖啡,那张线条清晰如雕刻出来的脸,酷似好莱坞的大明星基努・里维斯。看着他,我的心跳莫名地加快,难道真的是“一见钟情”?

我们见面的地点,在圣日尔曼小广场边上一家咖啡馆,这里从环境到服务在巴黎都是一流的。餐具雪亮,浆洗过的桌布雪白,男侍者打着领结,彬彬有礼,桌上有蜡烛和鲜花,钢琴师轻轻地演奏着肖邦的优美的旋律,一切恍如人间天堂。

那天晚上,我们聊的几乎全是有关服装的话题,他说现在在中国内地,时髦好像只是女人的事,女性服装式样的色彩可以一再翻新,可怜男人们最多只能在服装品牌上做文章,难怪北京的一些新贵不肯摘下西装袖口上的商标,这是让人知道我这衣服哪点与众不同。事实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男人的服饰在“花哨”上就已超过了女人!不仅如此,那时的男人还非常注重发式。路易十四有一头漂亮的长发,因此出入凡尔赛宫的男女必须蓄长发,那些长不出漂亮头发的朝臣们便戴上假发。后来此举竟成了贵族男人的标志之一……

没想到法国还有这么多有关时装的故事,Jan的博学让我大开眼界!

激情的异国婚姻生活

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我们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继而由普通朋友变成了情侣。从此,Jan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心情明亮如初春的清晨。情人节那天,我特意穿了件玫粉色的风衣。我一直觉得,玫粉色是属于爱情的颜色。他看后果然说:“雪莉,今天你很漂亮。”他从包里取出一幅书本大小的沙粉画,递给我。上面画着一个女孩被包裹在一颗暖橙色的心里。线条有些抽象,但我能看懂。“送给你。”他说,“我自己用沙粉画的,很粗陋吧。”画很稚拙,但是真的很美,无论颜色,还是构思。我们一起去散步,透过暖黄色的街灯,我看到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枝已绽出稀疏的嫩绿叶片。

忽然有一天,Jan说他父母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那天我精心打扮了自己,穿上在巴黎买的一件短款黑色旗袍,东方韵味十足,还佩戴上从西藏带回来的美丽饰物。24岁的我,身高1.73米,双腿修长结实,皮肤柔细,眼睛又大又亮。见到Jan的父母时,他们很惊讶,说真没想到,儿子的恋人竟是一位如此美丽纯情的东方女孩!订婚戒指是Jan定做的,由他亲自设计,造型美丽又有点卡通,他说这符合我的性格和气质。我们终于携手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婚后我和Jan过得很幸福。他喜欢吃中餐,我虽算不上烹调高手,但第一天就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菜:椒盐八宝鸡、三味灯笼虾、炝菜花、奶油牛肉丁番茄汤。原味突出、荤素搭配得当、营养丰富。洋丈夫赞不绝口,且吃得津津有味。也许被他的赞扬冲昏了头脑,后来我竟把买菜做饭当成了人生一大乐事,有时他还不断请朋友来家里品尝中国料理,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宴会厨师兼服务小姐。虽累,但很快乐!

后来在巴黎生活久了,我又发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对待婚外情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上,法国男人同日本女性一样,表现了一种惊人的“包容”。我的小姑子琳达是位迷人的时装模特,结婚两年多了,同先生的关系很好,但她却告诉我她经常约情人外出度假。我大吃一惊。尽管早就听说西方人在感情方面很开放,在婚姻以外找情人比较常见,但总该掩饰一下吧?这样坦然、毫不掩饰,倒让我这个旁观者感到惊讶。

“那你们一起外出,你先生知不知道?”我忍不住问道。“他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肯定会有男友相伴,但不知道具体是谁,也不会问。”琳达笑着解释道。“当然,他在家也不是一个人,也会和女友约会。这一点,我也清楚,但我也不会问,这种事何必一定要挑明呢?我回家的时候,下了飞机我会先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然后再回家。他也一样。”

我不禁有些震惊,丈夫和情妇、妻子和情夫4人竟能如此和平共处,如果情人也各有家庭,这就涉及3个家庭,如果情人的丈夫(妻子)也各有情人,还要再加两个家庭,天哪,这中间要牵涉多少人?这些人得有多大的胸怀呀!

与洋婆婆“过招”

我的婆婆出生在瑞典一个富人家庭,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私奔,也就自动放弃了贵族身份。她和我的公公相濡以沫,生下了三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她没有抱怨,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靠着她和公公的共同努力,家里不仅有了轿车、别墅和花园,还把几个孩子培养成了时装设计师和模特儿等。

婆婆的奉献、吃苦耐劳以及精明能干毫无疑问地使她成为家里的实权人物。平时,公公、Jan和哥哥、妹妹都对她言听计从。即使婆婆有些时候固执得过分,大家也都迁就她。最初她对我很热情,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曾让我感到了母爱,可是相处久了,我就发现一切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婆婆虽然出身名门,可毕竟 40多年忙于家务,和社会接触很少,因此她所接受的教育和一些知识都显得有些过时而陈旧。偏偏她又没有意识到这些,非常刚愎自用,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永远正确。

一次我和Jan买了20万法郎的股票和基金,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投资方式,但婆婆知道后却大为恼火,她责问我为啥不像所有的中国人那样,把钱存进银行里很保险地拿利息,而去毫无意义地赌博?她甚至说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尽管自己当时很生气,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向她解释,这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行为,而且家庭理财在欧美国家都很流行。虽然向她讲了很多有关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但最后婆婆还是气呼呼地走了。

后来儿子卡尔松出世了,我认为孩子有二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应该学点中文,长大了好不要忘记中国这个根。所以从3岁开始就系统地教小卡尔松中文,在一个缺乏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尤其是小孩。小卡尔X灰膊辉敢猓瞧扔谖业摹耙币膊坏貌蝗齑蛴懔教焐雇匮ё拧

louise 发表于 2005-6-23 10:09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23 15:56

啊呀!我婆婆以后别干涉我孩子学中文!要是干涉,我就把孩子送回中国去!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那个东北婆婆以后,我对我婆婆反感地很!

xingxing01 发表于 2005-6-23 18:03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 我的婆婆和上面这位婆婆挺像的, 她就认为小孩就应该玩, 不要有那么多的压力, 但学中文这种事情她是不会反对的, 她自己都在和我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洋婆婆"过招":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