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5:12

··世界大战··观后感(原创加转贴)

片 名:War of the Worlds
 译 名:世界大战 更多译名:宇宙战争 强战世界
 导 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达柯塔·芬妮 Dakota Fanning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米兰达·奥托 Miranda Otto
 类 型:科幻/剧情/惊悚/动作
 片 长:--
 级 别:--(在德国是12岁以上才可以观看)
 上映日期:2005年6月27日(美国)
 官方网站:www.waroftheworlds.com
 IMDB评分:7
 推荐指数:★★★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5:16

剧情简介

继《少数派报道》之后,好莱坞的实权人物斯皮尔伯格和汤姆.克鲁斯音乐将要再次合作,再次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H.G.威尔斯的《世界大战》(TheWarof the Worlds)搬上银幕,斯皮尔伯格将要担任导演,而主演是汤姆.克鲁斯。

  1898年,威尔斯的《世界大战》出版,内容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以及地球人奋起反击的故事,成为轰动一时的小说。1953年,派拉蒙公司推出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世界大战》,该片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上世纪90年代,派拉蒙又准备重拍这部电影,已经做了一些前期准备,但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为避免刺激民众的恐慌情绪,计划被迫搁置。在斯皮尔伯格表示对接拍这部影片的兴趣之后,派拉蒙同意和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场共同制作这部影片,汤姆.克鲁斯担任制片人。

  据《综艺》杂志报道,《世界大战》将于2005年底开拍。在此之前,斯皮尔伯格需要拍摄汤姆.汉克斯和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的《终端》(TheTerminal),而汤姆.克鲁斯正在拍摄迈克尔.曼导演的惊悚片《借刀杀人》(Collateral)和续集影片《碟中谍Ⅲ》。


我只想说我知道的是,听说,派拉蒙公司禁止影评人在星期三前发出关于··世界大战··的负面评价,而影评人指责这一行动违背德国宪法————算是个小八卦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6:43 编辑 ]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5:18

幕后制作

投资2.5亿美元的科幻巨著《世界大战》一举打破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的纪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投资最大的电影。让外界深感蹊跷的是,这部注定成为今年全球电影市场扛鼎之作的影片一直在各大媒体上“犹抱琵琶半遮面”。日前,该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主演汤姆·克鲁斯首次联合接受了媒体专访,关于《世界大战》的真相终于得以曝光。

  雪藏三年严守秘密
斯皮尔伯格:自从联手《少数派报告》之后,我就在考虑和汤姆-克鲁斯下一部的合作计划。好莱坞向来喜欢捕风捉影,我不愿过早暴露拍摄消息,所以我和汤姆商量好了,对这部电影守口如瓶。

  汤姆-克鲁斯:没错,这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介绍《世界大战》。敲定我们两人一起合作是三年前了,2002年秋天斯皮尔伯格忙完《我知道你是谁》(CatchMeIfYouCan)后,我们终于有机会坐下来闲聊,他问我:“我手上有三部电影计划,你看你对哪一部感兴趣?”

  斯皮尔伯格:《世界大战》是三部电影拍摄计划中的一部,汤姆毫不犹豫选择了它。至于其他两部影片计划,我想现在还没到公布的时候,那要花很长时间才有眉目。

  题材还是“新瓶旧酒”

  斯皮尔伯格:把H·G·威尔斯的原著小说搬上银幕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早在1966年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看过原著小说,当时让我很震撼,可惜那时我只是学生。在1992年的拍卖会上,我买下了根据小说《世界大战》改编的广播朗诵录音带。再次温习原来的内容,我才考虑拍摄电影。虽然原著小说1953年就曾被搬上银幕,但半个多世纪的变化,电影制作水平今非昔比。现在仅仅凭只言片语的猜测就对电影下结论为时尚早,《世界大战》原著作者H·G·威尔斯离开人世那么多年以后,根据他的另一部小说改编而成的《独立日》不也大获成功了吗?
听说老斯之所以雪藏这部电影就是因为当时··独立日··的上映,觉得当时拍不是最好的时机!

  投资高达2.5亿美元

  斯皮尔伯格:整个美国的电影投资都在飞速膨胀,这是无可奈何的。作为电影人来讲,总归希望精益求精,不愿一个镜头或者一个效果声音带有遗憾。为了拍摄《世界大战》,我们在新泽西州搭设了50英亩的外景基地,采用400个数码摄像机参与拍摄,电脑效果制作也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都必须有强大的投资才能保证。

  科幻电影中的平凡父亲

  汤姆·克鲁斯:我在片中扮演一位父亲,这和生活中的我不谋而合,这是我拍摄过的最贵,也是最温馨的电影,在镜头前做父亲的感觉好极了。其实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角色,多数科幻电影有离奇的情节,加上眼花缭乱的特技,演员演戏的成分不多。但是《世界大战》中人物的内心描写比较多,我扮演的主角既是平凡的父亲,又要承担起拯救灾难的责任,我感觉很过瘾。
必须得说,阿汤的这个··不称职的爸爸··,在电影里很成功!
  
新闻链接

  中国影迷有眼福 6·29同步看“大战”

  □记者蔡颖

  晚报讯 2.5亿美元的创纪录投资、斯皮尔伯格和阿汤哥的超一流组合———《世界大战》的金字招牌对中国影迷来说多少有些遥不可及,一不小心又得捱一两个月后才能在影院大银幕上见识这部年度第一巨片的真实风采。不过这样的担心现在看来已纯属多余,记者近日获悉,在中影公司的努力下,我国观众将再次享受“全球同步”看大片的待遇,6月29日晚和“地球人”共同在第一时间看到这部讲述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在中国已不是新鲜事,前年的《黑客帝国3》和去年的《后天》都是成功的先例。有业内人士指出,“分账大片”引进中国已有十年,审美疲劳已是在所难免,很多拥有大腕明星加盟的大制作影片都难逃票房平平的结局,而盗版的骚扰更是令那些一两个月后才走进中国影院的影片雪上加霜。“同步上映”可以说是打击盗版的最有效武器。

  险境下的亲情更珍贵

  斯皮尔伯格:70年来的技术进步使得科幻片在特技效果方面更加出彩,但我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本片重点不是放在外星人袭击的恐怖效果上,而是讲述了一个家庭面临灾难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危险之下亲情的细微变化传达了人类对生的渴望,那种生存的力量在惊悚气氛下体现得更加充分。
这点很重要,我会在下面的评价中说
  
其实这部电影的出炉多少和“9·11”恐怖事件存在一定关系。这是和平宁静的世界吗?我们生存的世界其实面临种种变数,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的神经如此脆弱。面对危险的挑战,人类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先外景,后特效

  斯皮尔伯格:我们拍片子并没有按照故事内容交待的顺序。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先拍摄那些户外的大场景,然后把胶片内容交给电脑特技人员做效果。整个拍摄时间长达72天,也许因为准备时间太充分了,拍摄过程中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着急,其他制作人员总是慢半拍,气得我几次和他们发火,要求连夜赶工。

  视觉效果登峰造极

  斯皮尔伯格:除了电影的宏观把握之外,我更感兴趣的是镜头的运用。如果观众看电影的时候,对银幕上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惊讶不已,我作为导演是最开心的。在《世界大战》中我采用了16个不同角度的摄影机拍摄,营造出多姿多彩的视觉幻象,可以说在我所有作品中,《世界大战》的视觉效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视觉效果登峰造极

  汤姆-克鲁斯:其他导演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总是对我事无巨细地交待,道具在哪里,镜头在哪里,但是斯皮尔伯格却给你很大的空间,有不少即兴发挥的东西在里面,这种感觉很随意。和斯皮尔伯格拍电影就像老朋友一样,不光是他本人,还包括制作人员,例如戴维·柯普,以前也分别和我们合作过,大家在一起都很熟悉,几乎不需要特别的磨合。

  斯皮尔伯格:其实我是一个很公平的导演,我会给每个演员平等发挥演技的机会。至于汤姆·克鲁斯,我们之间的合作很默契,习惯了彼此的工作方式。

  关于《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改编自英国作家H·G·威尔斯1898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描述一群火星人对地球展开了进攻,用“热光”武器几乎将整个城市夷平。但就在火星人准备彻底攻占地球的时候,却全部丧命于某种不知名的微小细菌。影片中除了较大场面的地球战场之外,还将着重描述男主人公和儿子之间所经历的感情变化。

  关于原著作者

  H·G·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驰并称为上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威尔斯在《获得自由的世界》、《太空战》、《世界大战》和《时间机器》等作品中准确预见到了后来科技的发展,被誉为“英国的凡尔纳”。他运用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从月球、空中、过去和未来等各个角度来观察生活,通过美人鱼、天使、巨人和外层天体上的生物的眼睛来现察人类,离奇的情节富有强烈的吸引力。

  关于1938大恐慌

  1938年万圣节,根据H·G·威尔斯原著小说《世界大战》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在美国电台播出。把原来故事的发生地点英国伦敦改在了美国新泽西州,而且因为该剧效果过于逼真精彩,当时许多民众相信广播电台不会骗人,外星人确实入侵过地球,而且他们一直生活在人类中间,因此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恐慌之中。此事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大经典的离奇笑话。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6:37 编辑 ]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5:21

影片评述

斯皮尔伯格又要出新片了。这位犹太裔大导演一向对于战争和科幻两大题材情有独钟。六月即将上映的《世界大战》则把战争和科幻合二为一。

  不知是否族裔的伤痛使然,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常常传递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危机感。那是一种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不信任。《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斯皮尔伯格曾坦承,二十世纪以来,美国一向是别国难民的收容所,美国人从未真正理解过做一个难民意味着什么 。在影片中,那些美国人不止一遍地叫出Flucht这个词啊!而《世界大战》让整个地球遭遇外来入侵,影片的重点并非奇形怪状的外星人,而是浓墨重彩地渲染整个地球颠沛流离的悲哀场面。战争,只是一个壳。斯皮尔伯格试图诠释的是全人类的境遇。在世界脆弱的力量平衡摇摇欲坠的今天,或许他的忧虑并非谵妄之言。不过这部据称耗资2.5亿美元的巨片却在影迷中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原因是:《世界大战》乃是依照1953年的经典之作翻拍而成。老电影的忠实影迷们不能容忍今天的好莱坞拿电脑特技和大把的银子来糟蹋早年的经典。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的同名原著小说是当年的畅销书。1938年万圣节,美国电台播放这部小说的广播剧,为了取得逼真效果,将故事发生的地点从英国伦敦改为美国新泽西州。广播听众误以为真,以为火星人真的入侵地球了,造成骚乱,轰动一时。1953年这部片子被改编为电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看科幻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对威尔斯陌生,《时间机器》、《隐身人》……诸多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自他的笔下。威尔斯是好莱坞制片们偏爱的作家,他另外一部被好莱坞改编的作品是《独立日》。虽然《独立日》在票房排行榜上高居第19位,但是威尔斯的铁杆书迷们对于这样的成功不但不兴奋,反而十分愤怒。原因很简单:在经过好莱坞加工的电影中,战争场面被大肆渲染,而原作中对于现实诸多发人深思的隐喻却荡然无存。人们担心斯皮尔伯格会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世界大战》。不知斯皮尔伯格是否能叫这些担心烟消云散?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6:41 编辑 ]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5:25

评论:《世界大战》-斯皮尔伯格回归终极恐怖

当斯皮尔伯格正在拍摄《终结者》,准备拍摄这部耗费1.4亿元巨资的电影的时候,编剧大卫·科普从北方飞过来,给他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告诉他在这部电影里应该要避免的一些俗套:1、在这部电影里,不能有显著的地标性建筑被毁灭;2、不能有针对纽约市的不必要的攻击行动;3、不能让一个政治家或者科学家或者其他显要的人物担当影片主人公;4、不能有一个军方要人拿着一个小棍子在地图上指点、移动船只模型的镜头;5,不能有世界领袖的镜头。如果他们能够预见未来,他们应该再加上第六点:不能允许一个明星在奥普瑞 的节目上侃侃而谈,让影片的前期宣传变成了自己私生活大曝光。
呵呵,前5大俗套,老斯没用上!
  世界大战:恐惧一直都在

  值得庆幸的是,在观众看过了这部宏篇巨著的《世界大战》后,汤姆·克鲁斯上周在艾菲尔铁塔的求婚举动就变得平淡无奇了。

  “每一次斯皮尔伯格要拍摄一部类型片的时候,他都给这种类型片注入了新的内容。”制作人凯瑟伦·肯尼迪说,“他从来不想步别人的后尘。”《世界大战》宣告了斯皮尔伯格的回归。他又回到了他最吸引观众的题材上去。还记得他最成功的电影《第三类接触》吗?那些罪恶边缘的生物,那些让人窒息的形象——战斗机残骸、船只背后升起的外来物种、遍布尸体的河流、树上挂满的白雪一般飘飞的死人的衣服……
现在想想,又开始心寒!
  1898年,第一部描写外星生物进攻地球的科幻小说问世;1938年,奥森·威勒斯的电台录制成节目,听起来如此真实以至引起全城骚动,人们害怕得颤抖、哭泣,逃出家门;即使是有过这次教训,1953年,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分不清现实和虚幻,被这种末世感觉沉重打击,不可自拔。在接二连三的改编中,这部小说的细节和时代背景都变了,但恐惧的内核一直完整地保留着。正如斯皮尔伯格所言,“当这部小说被人们想起的时候,就是世界走向不可知的未来的时候。威尔的小说是在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的时候写成的,威勒斯的电台节目是在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录制的;1953年的电影是在冷战时期拍摄的,那时候我们都担心自己会在核战争的威胁下灭亡;这部电影则是在9·11的阴影下衍生出来的,所以当外星生物卷起第一场毁灭风暴的时候,11岁的范宁害怕得尖叫,问那些大人们‘是恐怖主义吗?’。”本质上,外星物种的入侵,并不是一场星球之间的战争,更像是人类的自戕。

  汤姆·克鲁斯:进入现实生活

  克鲁斯在电影里扮演一个离婚的蓝领工人雷·法芮尔,喜欢开快车,忽略了自己的女儿(达克拉·范宁)和十岁的儿子(贾斯丁·查特温),但是当外星生物入侵,毁灭了他们面前的道路时,雷发现他身边只有他的孩子们。“汤姆·克鲁斯演过许多能力超强、傲慢自大的形象,我想把他写成另外一个样子会很有趣。”编剧科普说,“雷是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最后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中变成了一个怪物。”

  克鲁斯超脱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开始进入生活。在一个场景里,汤姆·克鲁斯和范宁藏身在一个地下室里,因为害怕,这个小女孩要他唱一首摇篮曲,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首摇篮曲都不会唱,他看上去心都碎了。“每个导演都梦想着让一个演员停止思考,开始进入生活。汤姆·克鲁斯在这里做到了这一点。那个时候,他真情流露,几近崩溃,直到我喊停的那一刹才如梦方醒。”

  在一些比较尖刻的评论家看来,斯皮尔伯格从来没有说明为什么外星生物会到处杀人放火。斯皮尔伯格说:“这些外星生物毫无理由地杀害成千上万的人会比他们来到地球,发表一份声明然后大开杀戒的处理要惊恐得多。”科普对此有另外的解释,“我想他们是为了争夺水。所有的战争似乎都是围绕这些基本元素展开———水、土地、石油。”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6:47 编辑 ]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6:08

以下是天线的评论!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你会觉得人类是渺小的吗?会!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你会觉得你所有的营营役役是可笑的吗?会!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你会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吗?会!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你会觉得一切是天数吗?会
在看过这部片子以后,你会觉得如果有上帝,他怎么会这么残忍地对待他的子民?!

在这120分钟里,用天线自己的话来说,她的心脏就没消停过,每一分钟,你都会见到死亡,每一分钟都不知道下一分钟的死亡何时来临!以至于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对自己说,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的来临,我情愿是第一批死掉的!我不要什么希望,我不要最后的战胜,我不要做诺亚方舟的最后幸存者!我愿意这么没有恐惧地,有尊严的死去,而不是亲眼目睹这些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慢慢洋溢!

但是雷恩(阿汤饰)却不是这么想的,或许他在逃亡的生涯中有过这个··放弃··的念头,但是为了他的子女,他却不能放弃!
为了保护他们仅有的一辆车子不被别人抢走(因为外星人的磁力袭击,绝大多数的车子不能运行了),他拿起了枪,但是,敌不过更多拿着枪的人(或者已经是野兽了)。最后,他只求能和儿子女儿在一起,哪怕没有车,只要一家人团圆!心灵的震撼使他丢下自己的枪,但是这把枪被别人拾起,又引发一场混战。。。。。。

有一个问题,曾经让很多男人嗤之以鼻,就是,LP或者GF问,如果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6:22

这个问题是很无聊,但是如果再换一下呢?可以跟你一起打棒球,看足球,打打闹闹,甚至已经高过你的儿子,和柔柔弱弱,时刻需要你照顾的女儿,你会选谁?哦,忘了说,儿子想去看看外星人,去到离外星人很近的作战前线,而女儿和你,也并没有一定的目标,只是跟着人群做··难民··,你选择谁?
阻止儿子去送死,还是跟女儿去走一条你也不知生死的未知路?
各位坚强的男士,请你们来选择!我?我是早就准备一死干净的了!

最终,雷恩选择了女儿,毕竟女儿一点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虽然在外星人面前,雷恩也显得那么渺小,未必保护得了女儿,但是捱得一刻是一刻!

他们获得了一个轻度精神病的收留,也亲眼目睹了外星人的真身(我觉得像青蛙,准备戒吃青蛙到我回国为止),但是轻度精神病在看到外星人屠杀地球人(在这里,就不管是美国人了吧?)以后,终于彻底崩溃了,开始大声嚎叫,为了自己和女儿不被外星人发现,雷恩用布条遮住女儿的眼睛,让女儿唱着歌,解决那个人去了!
人性,终于在那个时刻崩溃!
天线插一句啊!老是看到美国片里,一会儿看心理医生,一会儿怎么心理有病的,估计如果外星人真的袭击地球,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以后心理医生要么就是大大吃香,要么就是门可罗雀(大家都坚强了)!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6:28

本来还向继续写,看看字数已经超过很多了!再说,写这个,等与让我的心灵再受一次震撼,实在吃不消!

等着某人来!我不让某人很被动啊!

但是接着分析几张剧照!

下图是经过重重危难,甚至被外星人捉住后逃出,逃到波士顿!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7:30 编辑 ]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6:31

雷恩的前妻,感觉他们之间还有爱。。。。。。

但是让天线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波士顿虽然也遭受袭击,她倒是什么事都没有。。。。。。

athena_hu 发表于 2005-6-30 16:33

外星人刚刚发动袭击的时候,雷恩赶忙跑回家,看到女儿天使一般的容颜,怀疑刚刚看到的都是噩梦!

[ 本帖最后由 athena_hu 于 2005-6-30 17:50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大战··观后感(原创加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