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1:59

摩尔多瓦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6-7 00:53 编辑

      摩尔多瓦这个国家一直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他们说着罗马尼亚语,却又因为历史原因更接近苏联,时至今日也没有像巴尔干半岛诸国那样给申根居留和多次签证免签,而是弄了一个价格不菲的电子签证,不管怎样总比手工签发的邀请函效率高多了。
      摩尔多瓦本来被金帐汗国统治;在蒙古人撤离欧洲之后,匈牙利国王查理一世在1323年派兵占领了摩尔多瓦。摩尔多瓦的第一代大公德拉格斯承认自己是匈牙利的藩属。后来的波格丹一世大公领导一批追随者起义反对匈牙利的盘剥。他成功地翻跃喀尔巴阡山,推翻了匈牙利对摩尔多瓦的统治,于1359年把统治中心定在Radauti(后移至雅西)。波格丹一世拒绝承认匈牙利的宗主地位,建立了独立的摩尔多瓦公国。在波格丹一世在位期间,他把公国的疆域从喀尔巴阡山和普鲁特河之间扩展到德涅斯特河和黑海。      这种新式电车应该是俄罗斯货。      主干道两旁的房屋虽然破旧但是还能入眼,新城区的次干道就是完全的城中村了,家家户户都养狗看门。我一度以为这里远离市中心,但是当地人和我说走5分钟什么都有。      到了近代,俄国和罗马尼亚的统治势力几次在这里交替,直到国际土匪斯大林把这里吞并。在苏联统治的期间,由于中央政府方面奖励苏联各地的人口移居如摩达维亚这般新占领的地区,使得基希讷乌的人口在这段期间飞速成长,从1944年的25,000人左右暴涨到1950年时的134,000人。看首都基希纳乌市中心的步行街,仿佛苏联解体之后,这个国家再也没有市政建设。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0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6-7 18:45 编辑

       这个充满苏联味道的国家非常奇怪的一点是,任何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居然没有列宁雕像。      老城区的街道就是非常浓郁的乌克兰风格了——公交车站被菜市场包围着。      和中国人一样,不仅喜欢卖菜,还喜欢卖衣服做小商品生意。这种庙会式的棚子真的好久没见过了。      建于1901年的基希纳乌市政厅属于意大利的哥特式风格。      作为德国的盟友,基希讷乌在二战期间损失严重,市内主要古建筑中仅有大教堂和建于1840年的凯旋门尚保持原貌。凯旋门为石质建筑,高大雄伟,纹饰精美,是基希纳乌和摩尔多瓦的国家象征。修建目的是纪念俄罗斯帝国在1828年至1829年俄土战争对土耳其获得胜利。凯旋门内有一个大钟,是用俄罗斯自土耳其没收的大炮融化后得到的铜铸造而成。和凯旋门隔着马路的就是摩尔多瓦政府。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0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6-7 18:46 编辑

      圣诞主教座堂是摩尔多瓦正教会大教堂。基督降生大教堂修建于1830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二战期间教堂被炸毁。苏联时期教堂曾被改造为一个会展中心。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3-1464561441.jpg      斯特凡大公公园是城市中主要的散步游玩区域。公园的大门矗立着一尊斯特凡大公本人的雕像,这位中世纪的摩尔达维亚大公是摩尔多瓦强大勇敢的历史的最好见证。      林荫大道的尽头是喷水池。      用地缘政治来分析,摩尔多瓦远离西欧和俄罗斯的大城市,属于一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所以今天的摩尔多瓦犯罪猖獗,有组织的军火走私和人口贩卖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40.jpg      这个贫穷的国家人均GDP还不到3000美元,但是街上豪车并不稀罕,各种赌场也是鳞次栉比,很多营业场所都有禁止携带枪支入内的标志,可想而知这个欧洲最贫穷,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贪污腐败有多严重了。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2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9-10 01:24 编辑

         基希纳乌宾馆犹如一个遭遇了生化危机的遗址。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16_zpsgkm4vpzp.jpg      旁边的东正教堂倒还整修得挺精神。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51_zps4qbwzaik.jpg      基希纳乌市中心的道路破烂不堪,拍照时一辆婴儿车的轮子在一个裂缝处卡住了,由于惯性车里的小孩帽子掉下来遮住了眼睛,年轻的妈妈收起孩子的帽沿,习以为常地继续推车。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18_zps9oxjyune.jpg      这里的公共交通也真的是天涯海角什么型号的车都有。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56_zpsyrzri5eh.jpg      看见大市场的标志也就知道中心汽车站不远了。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58_zpsmmjl05ch.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3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9-10 01:25 编辑

      基希纳乌中心汽车总站大楼光秃秃的,同样被数以百计的小摊包围了。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0_zpstdbnsuc1.jpg      是的,你木有看错,全是德国二手车。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152_zpszazjqwmh.jpg      这一片区域的交通真的是要多混乱有多混乱。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1_zpszzo4srcn.jpg      空荡荡的售票大厅,没有几个人在窗口买票,我怀疑上车买票比这里便宜。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2_zpslacntki5.jpg      明明只有短短70公里路,却要开2个小时,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边界总算到了。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3_zpsdkit20uf.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6

本帖最后由 大长今3 于 2016-9-10 01:25 编辑

      18世纪晚期,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开始对这里进行殖民活动,作为俄罗斯帝国扩展边疆活动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摩尔多瓦本土于1918年宣布独立,旋即并入罗马尼亚,但是该地区留在了乌克兰境内,并以“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的名义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当时,罗马尼亚人依然是当地居民的主体,罗马尼亚语学校也照常开设。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76_zpsvzfz3n0m.jpg      1940年,苏联占领了这里,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将这一地区归还了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摩尔达维亚,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在苏联时代,作为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上万的罗马尼亚族人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与此同时,大量的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迁入了该地区。当时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各种经济成分中则是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根据1990年公布的数据,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贡献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GDP总值的40%,和发电量的90%。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79_zpsxaqbvimr.jpg      冷冷清清的蒂拉斯波尔火车站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4_zpsnymkfhfx.jpg      苏联火车太慢,近几年好多长途火车都停运了。只有敖德萨和莫斯科来往基希纳乌的两对火车现在还在开行。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65_zpsqbofjhnp.jpg      为了防止这一区域并入罗马尼亚,苏联武装力量第14军自1956年以来一直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1989年,摩尔多瓦人在首府基希讷乌宣布把摩尔多瓦语(事实上是罗马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并开始准备与罗马尼亚合并。德涅斯特河东岸的斯拉夫人则在1990年9月2日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改为现名。随后一场内战在1992年爆发,大约1500人在战争中丧生。最后由于群众的大规模抗议,内战中止。http://i1064.photobucket.com/albums/u362/railway333/IMG_1075_zpskwxxf3uc.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8

      停火协议签署之后,俄罗斯政府遗留下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以“维和部队”的名义驻扎在该地区。由于俄罗斯在该地区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这一行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从此以后,摩尔多瓦政府一直没有在事实上控制过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76.jpg      在充满了苏联风格的当地最大的书店里发现了惊喜。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67.jpg      他们的总统头像卖31德卢布,普京卖10德卢布,斯大林卖12德卢布。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66.jpg      更好玩的是这所独联体学校挂着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国旗。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74.jpg      蒂拉斯波尔市中心有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29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的雕像,他是俄国大元帅,神圣罗马帝国伯爵、雷姆尼克伯爵、意大利亲王。苏沃洛夫是俄国史上的常胜将军之一,著有军事学名著《制胜的科学》。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8-1464627015.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09

      德涅斯特河静静地从市区流过,令我惊异的是居然有游船可以沿河参观!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81.jpg      2004年持分离主义立场的德涅斯特河斯拉夫族民兵组织开始强行关闭教授罗马尼亚语的学校,一些教师和反对这一行动的家长被逮捕。摩尔多瓦政府决定对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实行制裁以达到孤立该政权的目的。出于报复,德涅斯特河东岸当局也采取了行动来间接打击脆弱的摩尔多瓦经济。由于在苏联时期摩尔多瓦的绝大多数发电设施都建在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摩尔多瓦的其他地区常常受到断电的威胁。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他们的首席谈判代表,保加利亚前总统斯托扬诺夫为缓解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进行了斡旋。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8-1464627269.jpg      德涅斯特河沿岸独立后仍沿用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但已经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83.jpg      一辆无轨电车缓缓驶过国家银行门口,全国各地的汇率都是1欧元兑14德卢布。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88.jpg      乌克兰的火车进站了。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92.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10

      这火车头还是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制造的。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93.jpg      乌克兰通勤火车永远是简陋的木板。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94.jpg      夜幕下的火车站站台,去莫斯科的火车刚刚开走。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95.jpg      基希纳乌火车总站。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09-1464627933.jpg      去老奥尔海伊的洞窟修道院没有直达公交车,只能坐车到Branesti步行5公里。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01.jpg

大长今3 发表于 2016-5-31 22:16

      老奥尔海伊不算远,若不算堵车及同牛羊鸭鹅间的一次次相让,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这小地方或正是整个国家的缩影:世界上并无永恒的君主,所有的胜利终会被时间击溃。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11.jpg      达契亚时代当地人曾在这里建有要塞,后被罗马人吞并。14世纪时斯特凡大帝也曾来过,又被前来扩张的鞑靼人占领,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建起新的碉堡、新的城市,亦在时间的洪流中被一点点吞噬。更近一些是前苏联时期,苏维埃政府关闭了当地新建在山顶的教堂,直到摩尔多瓦独立后才重新对外开启。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14.jpg      多少文明和政权在这里来去匆匆,却鲜有人为之驻足。今天这些简陋的亭子里卖东西的老妇人,可知道她们祖先经历的千年沧桑?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10.jpg      山上的修道院是近年新修的,老修士居住的洞壁修道院还在深山老林里,可惜到达的时候一阵暴雨,没有办法踏过泥泞去看那些原汁原味了。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19.jpg      这建筑还算可以吧,这样一个穷国能修成这样也算是文化遗产的安慰了。http://it-eproducts.com/images/img1121.jpg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摩尔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