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鬼故事就像吃辣子
文/蜀光爱看恐怖小说和电影,可能与小时候听鬼故事有关。每到黄昏,小伙伴们常爱聚在一起讲鬼。窗外夜色渐浓,灯光也变得昏黄,风吹树影动,大家都胆战心惊,各自回家不表。
长大后受到唯物主义教育,颇为自己幼年时的“迷信”感到羞愧。后来读到苏东坡老先生也酷爱鬼故事,还强拉着人家讲鬼,于是释然。
于是心安理得地读《聊斋》,读《平妖传》,后来是从录像带、VCD、DVD中看恐怖电影。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使我变成“有鬼论者”,也没有成功地写出一部半部恐怖作品,却着实练就了一副大胆。我的一位同事一次要领略一下恐怖电影,我向他推荐日本的《午夜凶铃》,他是位理性主义者,第二天上班却告诉我他吓坏了,还发了烧。真正让我恐怖的是老格里高里·派克主演的《凶兆》,里面的情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里面相继被魔鬼杀死的人,他们在生前拍下的照片中都预示了他们死亡的方式。我不相信有鬼,却难免不相信有命运。如果命运为你做出了安排而且不可逃避,岂不可怕?
大约1990年代,接触到史蒂芬·金。金被称为恐怖大师,并非在写故事吓人,他是首先被自己吓着了,然后才去吓人。有人谈写作曰,你要让别人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史蒂芬·金先生或许就是这样。他的“恐怖型想像力”丰富得惊人,我们看见一台冰箱,总会首先想到里面会有冰激凌、奶酪,或是苹果鸭梨之类,而金先生却总是会怀疑里面藏有一具尸体。这当然很可怕,但情节就往往由此展开,于是有了他的精彩而可怕的故事。
写恐怖故事和写武侠有些大同小异,需要别材,你思想再深刻技艺再娴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超凡的想像力,要做到“奇”,做到心中有“鬼”。心中有了“鬼”,笔下的鬼才会显得“真实”。
金之后有本特利·利特。他1960年生于亚利桑那州,显然是一位新锐。他得到过英语和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当过记者和电视台摄像,现在是职业写手。去年珠海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四部恐怖小说。我刚刚读了他的《城镇》等三部书,觉得还好。读他的恐怖故事,一种阴森感总是伴随着你。史蒂芬·金说他的书“拿得起,放不下”,而利特则在小说中写到一家书店里卖金的小说卖到脱销,大家在排队等待,可谓惺惺相惜。据说他的小说兼有“悬念和侦探小说”的风格,其实恐怖小说不能少的就是悬念。
看恐怖作品就像吃辣椒,辣得直冒汗,别人看了难受,自己却觉得舒服。辣是一种刺激,吃了还想吃,重庆火锅就是这样。人们有时需要一点刺激,来调节生活中的乏味或平庸。当从恐怖氛围中走出来,你会感到平时不那么美好的事物会变得美好起来,活着毕竟是一件好事。
国内的恐怖片拍得太差,有人嘲笑说只是靠音响来吓人。近来国产恐怖小说却热了起来,诸如《荒村公寓》之类,大街小巷的书摊上都在卖,甚至上了榜,成为畅销书,可见这类作品还是有市场的,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有史蒂芬·金和本特利·利特出现?
来源:《东方早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