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家有望在新冠危机后得益
本帖最后由 袖底香 于 2020-5-19 10:17 编辑为了应对新冠危机,政客们要求企业从中国撤出并将其转移回欧洲生产。实际上,德国完全不可能得益。
不管是布鲁塞尔,巴黎还是柏林,都有政治家在鼓吹要扭转全球化:在全球化将近三十年后,越来越多的欧洲政客们要求公司从中国撤出产品的生产,然后回到欧洲生产更多的产品。欧盟工业专员布雷顿(Thierry Breton)最近媒体表示:“新冠病毒危机已明确表明,欧洲对其他国家的依赖过多。” 欧洲不仅要在药品领域而且也在关键技术领域变得更加独立。
在新冠危机中,当各国为口罩和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而争抢时,许多欧洲人才突然意识到德国对中国或印度生产的产品的依赖程度。从那以后,诸如德国卫生部长斯潘(JDU Spahn)等政客们开始鼓动,将重要药物的生产带回欧洲。
其他政客们也利用危机来推广他们的产业政策构想,并想把生产带回国内或成为欧洲冠军。例如,法国经济和财政大臣勒梅尔(Bruno Le Maire)本周要求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Renault),想要在危机期间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则必须考虑将生产转移回法国。
勒梅尔在采访中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创建一个更强大的汽车产业。” 实际上,雷诺公司从几年前就开始从中国撤出产品,但没有政治上的支持。当时的驱动因素是中国工资的上涨,在某些地方和某些职能部门,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达到欧洲的水平。
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大力提高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从而引发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战。当然,为中国市场生产产品的欧洲公司依然会留在中国,但为世界其他地区生产产品的欧洲公司,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货物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所以有可能考虑其他的生产地。
正如许多公司不希望依赖过多依赖一个供应商或一群客户一样,他们也不希望过多依赖一个生产地,所以会希望将产品产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也希望将生产带回国内。这就是所谓的制造业回归(reshoring)或者近岸外包(nearshoring)策略。
西欧和北欧不可能迎来制造业回归
但是,供应链的这种重组可能会带来与柏林或巴黎某些政客所想象的完全不同的结果。投资专家并不认为那些最有价值的公司会如政客所愿,突然将生产带回国。
德国对外贸易促进部德国贸易和投资署(GTAI)专家此前发表的分析说:“由于成本上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将受损,因此在西欧和北欧,制造业回归仍然只是媒体的纸上谈兵。”德国贸易和投资署是专门为国外投资的德国公司提供建议的机构,同时也致力于吸引那些希望参与德国经济的外国投资者。
投资专家认为,尤其是德国,基本要断绝在中国的德企能回归德国的希望。即使德国公司正在考虑重返欧洲,那么德国或法国也不会成为目标:“更多公司可能会选择在东欧和东南欧建立生产基地,以便更接近客户。”
这些国家有望得益
希望长期成为欧盟成员的前南斯拉夫也是特别有吸引力的目标。分析称:“ 甚至在新冠危机前,有些欧洲企业已经在考虑把制造业回归到北马其顿以及巴尔干地区西部的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特别是金属制造业,汽车配件,纺织业和制药行业。”实际上,塞尔维亚最近宣布,它希望成为投资者最感兴趣的国家之一。塞尔维亚政府最近表示,为了成为在世界银行经商调查排名榜(专门衡量投资环境的一个排名表)中排名前五的有吸引力国家,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进行改革。
在某些情况下,欧洲公司可能还会选择北非作为生产地点。
GTAI专家还写道,还有一些国家可能受益:“土耳其和乌克兰也有望在制造业的回归中得益,可能在其行业中得到新的投资。” “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与欧盟的距离,有关协会的协议和低工资等方面得分。”
只有依靠投资理财才能避免资产的缩水,为养老作好储备,而金融投资第一步要开投资账户:下面是证券投资账户比价器
https://tools.financeads.net/depotrechner.php?h=1&wf=17028&width=650&subid=00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