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里曹父说七八万里机票占了大头,她读了2年语言,再上了1年预科,最后才入学大学。20年前的语言签如何 ...
我的第二段话非常有必要,因为有人以为“一个月有过千的税后收入”才能活下去。
纯语言签证确实不可以合法打工。不过穷人的话,白的黑的工总是可以去做的。当年很多人都这么混过来的。
再说难听点,还有跟德国老头睡觉的,当年也都见过。逼急了,为了生存什么好看的难看的办法都有。
至于刚来德国就能不能找到打工,这个纯粹看个人能力。家庭优越的,直到毕业也没打过工,因为压根就不需要。穷鬼家庭的,一下飞机就张罗着四处找合法的非法的工作。2000年西德大城市学生宿舍也不过200欧一个月,医疗保险不到50欧。吃饭的话从来不在学校食堂,一个月50欧伙食费并非天方夜谭。东德小地方那个时候学生宿舍连100欧都不到。
当年延签大概是六千欧。如果每个月多多少少有点收入,开销又不大,延签之前同学之间互相借一下,也就混过去了。
还是那句话,阶级不同,根本就不知道原来一个月区区两三百欧的收入就能活下去。这点钱在德国并不难赚取,毕竟德国还是发达国家,赚钱比中国容易多了。
ps,关于曹同学网上传说的经历,经济方面我倒是不怀疑。至于她现在是不是在慕尼黑当教授,这个倒基本可以确定是误传。 irvine 发表于 2020-6-17 16:34
我的第二段话非常有必要,因为有人以为“一个月有过千的税后收入”才能活下去。
纯语言签证确实不可以 ...
键盘一敲,Argument不够用了就使劲往阶级上扯,任何无法论证的论点只要抛出“我见多了”,“阶级不同自然无法理解”都似乎能万能完美解决所有问题。在下非常佩服。
有时候提出质疑,并不因为是阶级不同,而恰恰是因为阶级一样,经历过类似的困难,才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当然了,以你这种论证风格,大约会说是别人对自己不够狠、能力不够、下限不够低。
理论上凡事都有可能,几率大小的区别罢了。你可以选择最符合你口味的那种可能,我选择在现有证据下几率最大的那种可能。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51
键盘一敲,Argument不够用了就使劲往阶级上扯,任何无法论证的论点只要抛出“我见多了”,“阶级不同自然 ...
我也很奇怪,你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我们证明了你有多么无能,连自己都无法养活?
什么叫无法论证?你要不要查一下德国最贵的慕尼黑,2000年学生宿舍才多少钱?网上随便搜得到。东柏林2000年的学生宿舍WG,区区97欧。仅此而已。东德小城市更是便宜,当年还有东德学校为了吸引学生,连注册费都不要,房租不过80欧。
你一口咬死生活费要税后一千欧。我就奇怪了,到今天,德国本地学生也没几个一个月生活费要超过1千欧的,更不要说20年前中国来的穷学生。
我说20年前一个月300欧收入就能活下去,你却说要税后一千。那么很简单,我们不是一个阶级的。这是事实,谁否认谁就是在造谣。
你也确实能力不够。我们当年来没多久,有中餐馆麦当劳打工的,有学校做hiwi的,有工厂打工的,也无非就是到了德国半年就搞定。你却要说成不可能。
你能力差就差吧。本来给你留点面子,我委婉地说成是阶级不同,结果你还开始倒地撒泼了。被揭穿了还嘴硬。何必呢?出这个丑好看吗? Vickimarina
她的这七八万不是延签保证金,而是出国前所有可支配的钱,包括国内各种手续准备,中介费用,机票,落地后续费用,前几个月生活费等等。新闻里曹父说20年前光机票就8万,我倾向于认为他不是很懂,其实机票不用8万。发表于 2020-6-17 16:09
当年出国就是七八万人民币就能走人。保证金不过6千欧,当年汇率折合6万。德国政府认为500欧一个月就够了,乘以12个月,就是这么算的。剩下的一两万是各种其他花销,比如材料公证费和机票。正因为如此廉价,才有大量的穷学生到了德国和法国(法国也一样低廉)。法德的留学生跟学费和生活费高昂的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家境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还是很惊讶你为什么非要咬死税后1千欧才够。德国官方都觉得500就够了,中国人更是能吃苦,还不需要那么多。还有就是当时大家并不愿意去东德。因为东德虽然花销低,但是打工难。西德房租一个月多一百欧,但挣钱机会多得多。
irvine 发表于 2020-6-17 17:34
当年出国就是七八万人民币就能走人。保证金不过6千欧,当年汇率折合6万。德国政府认为500欧一个月就够 ...
阁下不要这么激动,德国人有一句话叫做Bleiben Sie in der Sachebene. 不要词穷了企图上升到情绪层面攻击对方,这种辩论手法很低级,对我没有用的。
我说的一千多欧税后是基于房租、保险、水电、衣食住行,即便是20年前,平均来说省到极点一个月也得四百欧吧,五百欧更好,你自己也说了德国政府认为五百足够,我也这么认为。那个年代的保证金,我问了03年来德的朋友,他说是7600欧一年。这笔钱她必须在延签之前筹到,假如是自己打工的话,一个月下来不是四五百+六百多=一千多,这是加法而已啊,怎么就成了我咬定以及我在害怕什么呢?嗯?
我这样说,解答了你的疑惑了吗? irvine 发表于 2020-6-17 17:34
当年出国就是七八万人民币就能走人。保证金不过6千欧,当年汇率折合6万。德国政府认为500欧一个月就够 ...
谢谢你科普20年前你来德的情况,我确实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我仅能凭新闻提供的细节来推断,若按照曹父说法8万全是机票钱,那他们连中介费、签证费、落地之后所有其他费用都付不起,所以我认为机票应该没那么夸张需要8万,应该还有钱可维持最初生活,但是保证金应该是要再额外挣的。这是我得出“四五百+六百多=一千多”的出发点。
当然了,如果说我【能力差】能让你此时开心一点,我是愿意的。我能力差没打过黑工也没违法过而且没把我的分析思路说清楚导致产生误会,sorry啦 我2002年夏来的,当时的德国这么说吧,超级排外,移民局劳工局都超级卡人,大学Diplom淘汰率超级高,
读语言的一般都是拿的语言签证,不允许打工,可能后面有所谓的sprache+studium的可以打工的签证吧,但我当时没!听!说!过!
HIWI当然有,但是当年中国不像现在这么富裕,能做hiwi的都是高年级学霸学长才有机会。刚来德国,还在读语言,做HIWI?根本不!可!能! 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想着打工,hiwi 强破头都未必抢得到,一个中餐馆端盘子5欧一小时的活都一帮人抢得头破血流,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再愿意做hiwi,端盘子这种苦力了
对的,打工也得看是什么地方,整个东德和西德小城市都很难有工作机会,不是想找找得到,慕尼黑法兰虽然工作机会多,但物价也高,能去慕尼黑读大学的都是土豪呀,而且当年也没什么华人,中餐馆华人公司少之又少,一个刚来德国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人想找份工作,哪怕是苦力工作都很难,当时的德国相当闭塞,不仅中国人少,其他外国人也很少,很少有说英语的环境。。。
德国也就是欧盟以后,大势所趋,慢慢国际化,现在越来越开放了,来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日越来越好混了 本帖最后由 ari 于 2020-6-18 09:20 编辑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02
新闻里曹父说七八万里机票占了大头,她读了2年语言,再上了1年预科,最后才入学大学。20年前的语言签如何 ...
最烦你种出了国两年就开始装逼得。
不懂你就虚心问,2000年左右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情况能轮到你来逼逼吗?
当年的留学生什么活没干过,什么修铁路,修高速公路,粉刷外墙,餐馆什么就不说了。
我一个朋友为了养活自己,同时打三份工,1周7天全年无休,晚上还能去健身房撸铁。
你们这些弱鸡小粉红过上一周估计早就挂了。
本帖最后由 根福记达姆 于 2020-6-18 09:39 编辑
外人是无法得知家庭内部故事的,无法多说什么。
如果和父母矛盾深厚,不联系很好理解;即使没有矛盾而不联系,也没有任何问题。40岁的人,有权自主决定要和谁联系,不和谁联系。 ari 发表于 2020-6-18 09:13
最烦你种出了国两年就开始装逼得。
不懂你就虚心问,2000年左右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情况能轮到你来逼逼吗? ...
哈哈 没错 留学生都这样就更不用说你这个偷渡客了 看来个中辛酸深有体会啊
你现在能有一份看公厕的稳定工作实属不易啊 好好珍惜吧 少管闲事 做好本职工作 才是正道:jingxia: ari 发表于 2020-6-18 09:13
最烦你种出了国两年就开始装逼得。
不懂你就虚心问,2000年左右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情况能轮到你来逼逼吗? ...
又来一个遇到反对论点没能力驳斥就诉诸人身的
你烦你当我透明不就行了,还来招惹我,阁下口味真特殊
“我有一个朋友……” 这保留节目真是毫无新意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8 13:35
又来一个遇到反对论点没能力驳斥就诉诸人身的
你烦你当我透明不就行了,还来招惹我,阁下口味真特殊
你一个刚出国两年的,大言不惭跑来讨论2000年左右留学生的情况。
梁静如给你的勇气吗?{:7_438:}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02
新闻里曹父说七八万里机票占了大头,她读了2年语言,再上了1年预科,最后才入学大学。20年前的语言签如何 ...
同学你来德国多久啦?感觉我们生活经历好像很不一样呢。延签的话也可以跟朋友借钱,打黑工,去照顾老人,好心人做担保,就算是找Sugar daddy也行啊。2016年人民币8万来德国之后就可以靠打工及各种途径养活自己,20年前8万就更多啦。被逼急了的话挣钱的方法有很多啊。FA哪里有精力管这些小额流水。 Vickimarina 发表于 2020-6-17 16:51
键盘一敲,Argument不够用了就使劲往阶级上扯,任何无法论证的论点只要抛出“我见多了”,“阶级不同自然 ...
你既然说不是在抬杠,我就给你讲讲我的经历。我2000年带着马克来的德国柏林。我当年用的调料都是自己带过来的,下飞机被安排到了宿舍,那满屋子的调料味儿,我现在都记得。当时柏林的亚洲超市就Kadewe附近的一个荣立,不过我们根本不敢光顾,除了买醋酱油,其它的东西完全买不起。当时住的是一个四人WG,住宿费用是每个床位200马克,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在一个房间里。后来发现其实400马克都可以租到一整套公寓了,就和另外一起来的其他几个女孩子找更便宜的房子合租。伙食上也是以省为主,我当年吃的最多的就是土豆洋葱炒酸菜,因为这几样是超市最便宜的东西。那个年头看着一根一马克的黄瓜都买不起。因为肉比较贵,所以一个礼拜会有一顿到两顿炒菜的时候加上肉。这种菜谱吃了大概半年,后边才慢慢有了西红柿罐头炒鸡蛋之类的,总之什么便宜吃什么。来德国的头一两年里,我是没怎么吃过零食的。保险一个月30多,给家里打电话要买长途卡,一个礼拜打一次,站在电话亭里拨长长的数字和号码,拨错一个就重来。临到延签的时候,大家提前互相周转一下,过几天打出水单看不到是新到账的钱就OK了。最初来的那年是不能上网的,自己没电脑,宿舍里也没网线,上网的话去市中心的网吧,裤裆大街上,一家橙色的门脸,超级大,当年是新开的,911以后,门口还有保安,因为夜里上网收费便宜,我们几个中国人就周末吃好晚饭,结伴去市中心上网,天亮以后回家。那是当年唯一有机会用QQ和上校友录的地方,网吧出现以后,长途卡用的就少了。总之七七八八算下来,一个月的生活费三百到四百马克。语言期间打过黑工,扫楼梯,柏林那种老楼,没电梯,先是扫一遍,然后提着水到顶楼,一层层拖地拖下来。最后再提一桶水到顶楼,把楼梯扶手一层层擦下来,一天是几十马克,具体几十想不起来了。过了语言考试,拿到大学通知书就可以打工了。做过的工作有打扫卫生,流水线,后来德语好了,就去餐馆端盘子了,餐馆打工的好处就是包吃还能练德语,如果哪天生意特别好,老板也会分点点小费。HIWI的工作我没做过。至于你说的Fa,在我来德国的开始几年里是基本没什么交集的,正规的打工有工资单,黑工就是现金。我是来德国十几个月以后开始不再花家里的钱的。还有什么我遗忘的吗?欢迎当年的老人来补充。 NANNANANNA 发表于 2020-7-1 22:57
你既然说不是在抬杠,我就给你讲讲我的经历。我2000年带着马克来的德国柏林。我当年用的调料都是自己带过 ...
看你写的这些经历,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其中滋味,估计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吧。现在应该过得听好了吧:kaixin: 我以前在东德,住学生宿舍还不到100欧,乱七八糟加起来一个月才花不到400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