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电商打击,生意断崖下降,帮马云创业的义乌小商品怎么办?
作者:华商韬略文 | 华商韬略 杨扬
电商时代来临!生意断崖式下降,义乌小商品遇市场转型之困
你或许没在这里购过物,但肯定应该听说过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名号。
当年的马云,也曾在这里倒货接济自己一度入不敷出的创业项目。
马云在创办了海博翻译社的头几年里其实是亏损的。为了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翻译社营收持平。
传说中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包括好几个实体市场,其中最大最著名的便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在这里驻扎着7.5万个商铺,占地面积足足有18个“鸟巢”国家体育场大小。
过去20多年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凭借外贸成为“世界超市”,市场经营着20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10多个国家。
疫情前,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说它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可谓实至名归。
只可惜形势风云突变。自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外贸占总交易量七成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也遭受重创。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该地商户们的生意至少下降了一半,多者达七成。
衰退其实早已开始,只不过因疫情加速了。
线上当道,基于传统线下交易模式运营的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逐渐落伍了。
外贸曾助义乌小商品批发走向顶峰,如今却也成为生意跌落谷底的诱因。
据了解,过去几个月,义乌市的出口额基本呈现“W形”,2月受国内疫情影响,出口额探底,之后回升,但随即又因3月下旬的国际疫情暴发再次回落,5月起逐渐缓和。
义乌商城集团市场发展总监张玉虎有些无奈地说,这次疫情,国内打了上半场,国外打下了半场,而义乌商户们必须打满全场。
消费品需求方面能传出好消息的,大概只有防疫物资了。
陈铁军说,自3月下旬到6月,义乌市出口的防疫物资达68亿元,这虽然在义乌市上半年1300亿元的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但也为其他行业的企业应急转型提供了空间,一些企业过去几个月出口的防疫物资占到其总出口额的1/3。
除去疫情方面的影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也为商贸城里的商户们带来了不小的危机。如今,许多商户已被迫转型,开始尝试线上、线下同时运营。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未来终究会被电商完全取代吗?张玉虎相信,线下店铺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是货品眼见为实,外商每年还是会来义乌两三次,再者线下也还是维系感情的桥梁。线上和线下融合,非此消彼长,好的状态是发挥线下优势,为线上服务。
不过任何行业都难抵大势所趋,随着小商品市场线上进一步发展,线下交易份额必定会进一步减少。阿里巴巴国际站总经理张阔预测,今后线下店铺将逐步转型,承担的不再是交易功能,而是展示功能。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https://www.dolc.de/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