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6人丧生,2000亿美元损失!美国美军该不该思考点啥
作者:瞭望军情东海民兵 刘旭
今天是美国“9·11”事件的19周年纪念日。估计大洋彼岸一定又是从纽约到华盛顿、到宾夕法尼亚州,纷纷举行各种活动,以悼念这一事件中的数千名罹难者。
“9·11”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也被认为是冷战结束后对国际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2001年9月11日,美国经历了“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天”,19名恐怖分子在其境内实施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
恐怖分子分成四组,每组内都有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他们伪装成普通乘客,携带武器炸药登上了美国的4架民航客机,分别向纽约世贸大楼、华盛顿五角大楼发起撞击式恐怖袭击。
除美联航的一架飞机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市郊的空地上外,其余3架分别撞上袭击目标,致使包括93个国家的2777名无辜人员在那个悲惨的星期二不幸丧生,世贸中心的1号和2号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五角大楼的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如果当时不是美联航班机上的勇敢乘客和机组人员与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搏斗,改变了飞机航向,遇难人数会更多,并将冲向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
据报道,最终的遇难人数高达2996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多达1万亿美元左右。而世贸中心的1号和2号大楼燃烧、倒塌的场景,通过全球无数个显示终端无数次地被重复播放,相信也在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无数人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可怕印象吧?
“9·11”事件更是在美国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和悲惨,对美国民众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心理影响,美国的安全感被严重削弱。
为了严厉报复恐怖组织和恐怖袭击分子,也为了安抚并显示美国在“沉沦倒下”后的“重起复活”,美国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快就认定本·拉登领导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基地组织”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据说当时本·拉登躲藏在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美国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但遭到拒绝。于是,美国在“9·11”事件1个月后,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的“反恐战争”,并动员世界多国以北约联军名义参战,协助美军在阿富汗“扫荡恐怖基地,清剿恐怖分子”,在美国的大肆轰炸和重兵围剿下,塔利班政权很快垮台。
美国同时在国内外抓捕了一批恐怖袭击嫌疑分子,驱逐了一大批“可疑人员”,拒绝了全球大批穆斯林入境,并全面加强了各重要公共场所、交通运输工具、要害部门的安全警卫。应该说,“9·11”事件后,美国本土的安全确实得到了大大加强。此后,在历经了10年的“猫鼠游戏”后,2011年5月1日,美国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击毙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36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并官宣了这一大消息。
如果仅到这里,事情似乎已经取得了圆满的大结局,“坏人”被干掉了,“好人”报了仇并得到了保护,世界应该从此太平无事了。刚刚喘了口气的美国人,却突然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麻烦在于美国对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宣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打乱阿富汗作为恐怖主义活动利用的基地,同时向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武装发起攻击”。
美国那时宣称这场“反恐战争”很快就能收效,不久就能结束,但快20年了,美军却在阿富汗越陷越深,最多时兵力在10万人左右,代价极其惨重,已进入了进退两难的无奈境地。前两任总统束手无策,特朗普执政后多次表示要从阿富汗撤军或减少在阿富汗的驻军,但国内的强硬派反对,五角大楼不干,盟国也批评特朗普政府在阿富汗问题上表现草率,培植和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则深感担忧。
于是,美国的阿富汗“反恐战争”越打越长,越打越乱,越打越变味,成为了美国在越南战争后麻烦最多、代价最惨重的战争。据报道,自2001年以来,以美军为首的国际联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的阵亡人数超过3500人,其中2300多人是美国军人,已接近甚至可能超过“9·11”事件中的遇难人数。其实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人已经逐步意识到用常规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实质上行不通。这是因为军事手段能打败的是有形的对手,而恐怖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意识形态,用军事手段反恐只会治标不治本。
换言之,恐怖组织可以被打散,但是恐怖主义思想却很难根除。因此,即便特朗普政府在叙利亚打散了“伊斯兰国”,但是却不能宣称“反恐战争”取得了胜利,至今仍在拖着高射炮四处找目标。现在回头看看小布什任内曾经正经八摆宣称的反恐战争“使命已经完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人也一直在抓头皮、想办法。
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国内。
正如近年来美国的一些评论家所言,这些年外来的恐怖分子也许减少了,但美国国内严重的贫富不均、长久以来的枪支失控、美国骨子里的白人至上极端主义、“历史悠久”的种族歧视、美国人包括其官方对外来移民的极端做法等等一系列严重的政策和社会问题,导致美国本土的恶性事件接连不断,让很多美国人依然缺失安全感。
2020年5月24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非裔美国小伙弗洛伊德因为使用20美元假钞,被当地四名白人警察控制在地,其中一名警察用膝盖跪压在黑人小伙脖颈处,期间黑人小伙拼命求救“我不能呼吸了”,被警察置若罔闻,按压在地8分46秒后失去生命体征。
视频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走向死亡的全过程,惨不忍睹,不忍直视。5月26日,该事件导致美国明尼苏达州暴发抗议示威活动,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要求“伸张正义”并与警方爆发冲突,警方使用催泪弹和爆震弹驱散人群。
但是,此类抗议示威活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并迅速蔓延全国,至今未能平息。如果治标不治本,美国社会不会太平。正如时不时在美国各地发生的各类枪击案,特别是校园枪击案,似乎时时在提醒美国人:这个国家真不安全。
国际方面似乎也还在“得罪人”。
美国在“9·11”事件后发动的“反恐战争”,虽然一度迎合了国内的强烈反应,赢得了一些舆论支持,但它在国际上激化了矛盾,特别是在伊斯兰世界,在阿富汗及周边地区制造了更大的仇恨、分裂与恐怖,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幽灵扩散到了全世界的后果已经造成,并将进一步恶化。
“9·11”事件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支持了美国,但美国并不领情,好了伤疤又忘了疼,开始制造新的矛盾、摩擦和仇恨。
特朗普上台后,更是祭起了“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大旗,自私自利的单边主义行径愈演愈烈,各种“任性症”频频发作,一言不合就“退群”,即使对自己的盟友也是时不时敲打、要钱不断。尤其是以贸易战为手段无理打压中国、不搞防疫搞“甩锅”等等挑起新冷战的野蛮手段,让全世界更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的蛮横、无理与傲慢。
很多事情只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才更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现在回头来看,进入21世纪有两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世界:一个是“9·11”,一个是美国金融危机。
这两个事件都与美国有关,且都是发生在非军事领域。这两个事件、尤其是“9·11”向人类昭示了一点:强大如美国这样的国家仍然是脆弱的,仍然有软肋。
而此后19年以来,美国实际上并没做过认真的反思和反省,照旧我行我素,诸如在维护美国利益上的实用主义做法和双重标准,以及为维持美国霸权的不择手段仍是美国的惯用手法。
也有国际观察家认为,如果美国当年按照克林顿总统的“路线图”发展下去,“9·11”以后美国的十年将是最为强大的十年,因为以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技术为牵引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些当年美国基本是全部掌控的;美国的军事革命将会全面展开,部队编制更小、效能更高、机动力更强,精确作战能力更高,传统的战争逐渐被信息化战争所替代;由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必然增大,“一超独霸”的地位虽然也会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但绝不至于势弱至此。
但是,落花流水春去也,时势一去不可回。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美国在战略上错失良机,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混乱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9·11”事件因为仇恨而发生,这种可怕的仇恨足以支撑几个人眼睁睁地开着飞机撞击高楼。
“9·11”事件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应该成为永久的纪念。
但美国人不仅要纪念,更需要深刻反思,不仅要反思“9?11”事件之根源,反思当年那种仇恨的来源,反思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利弊得失,更要反思美国当下诸多做法的任性与缺乏理智,反思为什么自己现在还这么“招人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军事学硕士。曾经分别在原沈阳军区、原南京军区、东部战区服役,在基层部队担任过连队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团宣传股长,并多年在作战部队师旅团机关、省军区机关和战区陆军机关工作。荣立三等功3次。
长年醉心于业余写作,已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军事史林》、《名人传记》等军地报刊发表散文、时评、杂谈、人物传记等作品近百万字;多篇作品在军内外获奖,多次被评为军区级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曾为《中国国防报》专栏作者、《后勤学术》等杂志特约编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