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泽谕吉:国家的进步要依靠"公智",即将权利交到人民手里
作者:烟寒若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令世人崇敬的孔孟之道在中华文明的古国流传了上千年,甚至传扬到了国外,例如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甚至纷纷建立了孔子学院来传承这一文化。
但就在孔孟文化日趋辉煌的时候,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了关于孔孟之道的严厉批评,他在他自传的《文明论概略》中说道:"中国孔孟可耻"。
这一观点的指出让众多人纷纷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这番言论毫无依据,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也有人对这位先生的观点表示认可,赞叹到他的忠言逆耳,但关于福泽谕吉这番话真正的解释没有唯一的答案,这番话的依据也有待考究,但福泽谕吉先生产生此番观点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学东渐
面对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思潮大量涌入日本,日本人面对新兴的文明陷入恐慌。
其中,福泽谕吉就是陷入恐慌中的一份子,面对落后的现实,众人诟病,于是众多日本学者被派入外国学习,福泽谕吉就是其中的一员。
1860年,福泽谕吉去往了美国,在五个月的学习里,福泽谕吉的三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他也由此立下志愿,要将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入日本,重振日本的辉煌时代。
重返日本的福泽谕吉将自己在西方的所见所闻编制成了一则书籍《西洋事情》,这册书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众多日本民众对书中所描写的纸币、税法、蒸汽机都感到十分新奇,并且纷纷向往。
福泽谕吉也由此成了第一个将国外风土人情带入日本的人,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他的思想在当时也成为了日本国策的指导方针,也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但谁也没有想到,福泽谕吉以前是一个妥妥的孔孟教徒,与现在的思想观念大相径庭。福泽谕吉本人从小就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由于父亲本人十分崇尚中国文化,所以对福泽谕吉的要求也很高。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十二岁的福泽谕吉已经熟读了《论语》、《孟子》、《左传》、《战国策》等诸多中国史书。
甚至于福泽谕吉本人名字中的"谕吉"二字也是出自父亲购买的清代上谕条例六十余册。在这样以孔孟为尊的教育环境中,福泽谕吉深受感触。
直到作为外交使团首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才让福泽谕吉有了新的思想观念,他将中方文化和西方文明共同运用在日本的国情下。
最终的事实表明,西方文明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些极具客观的事实让福泽谕吉对孔孟文化的好感度大大降低,甚至产生了厌恶。
道德作用甚微
"他们(孔孟)把人分为智愚上下,而以智者自居,亟亟于统治愚民,所以参与政治的念头也非常急切。终因求之而不得,反而招来丧家之犬的讥诮,我真为圣人感到可耻!至于要把他们的学说实施于政治上,我认为也有很大弊病。"
这是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中的原话,其中提到孔孟所倡导的"私智",在《文明论概略》中福泽谕吉将智力分为了两种,"公智"和"私智",而他在其中所倡导的观点正是以"公智"治理社会,这与孔孟的"私智"观念恰恰相反。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孔孟之道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人们的心中自居,传统的礼教是孔孟学说中的倡导重点,但这也正是最大的弊端,礼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但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来维护社会的和谐,实则成了古代帝王加固封建君王统治的工具,他们操控着民众的思想,以礼教来庇护自己,从而导致了社会的顽固分化。这样的做法在古老的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直到西方思想的涌入才出现了诸多弊端,福泽谕吉正是发现弊端的人群之一。
福泽谕吉认为,儒家一直强调以德治为主,一直致力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要求民众,但却没有明确的道德底线,这也促使了社会道德的平均水平参差不齐,道德低劣者在社会逍遥法外。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儒家所儒家所倡导的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法制的社会观念,从而也导致了社会秩序的缺失。
在长期的德治教育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封建守旧,面对上层阶级统治战战兢兢,面对外来压力也毫无反抗意识,由此可见,道德在社会的治理层面作用甚微,这也是人们后来推崇西式教学的原因之一。
开智胜过修德
经过长期的学习,福泽谕吉明确了自己的观念:日本的进步需要开智。社会实践的真理告诉人们,国家的进步要依靠"公智",所谓的"公智"即将权利交到人民的手里,让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而不是单一的领导人或者上层社会。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德治"的加工,自然效果是显著的。原因也十分简单,道德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的,人人都有道德,这是一种内在心理效应。固然对人们的影响范围也小之又小,而"公智"强调把权力分到每个人的手中,获得权力的人们必然要与外物接触。
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人们的利益群体会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前进的发展。而单纯的道德治理不能产生这样的连锁反应,道德治理的局面也是自给自足的封闭产所。
面对福泽谕吉在《文化论概略》中对孔孟的批判,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是不同的,但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这种批判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福泽谕吉对目前中国的国学复兴、民间宗教带来了高价值的借鉴意义,像极了东方的尼采。
两者都是强调实力,反对传统道德对国人的约束,这些观念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立足于当下,现代人也理应以这些学者的思想观念为出发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质学术观念继续传承。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认真你就输了..... 几年前还风靡的日本管理文化,现在还有人提么???还有人提么?
天天吹捧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大的守旧,西方,东方都一样,现在西方更不思进取一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