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武器出口屡屡受挫
作者:参考消息日媒称,日本防卫装备厅成立5年来,作为最大目标努力的装备品出口却屡屡受挫,可能是由于日方缺乏谈判知识经验,以及日本的装备品品种单一,无法量产且价格很贵等原因导致。
据共同社东京10月4日报道,10月1日,日本防卫装备厅迎来成立5周年,该机构由日本防卫省直属。为了有效开展基于部队需求的战略性装备运用与研究开发、削减成本、向海外出口,该厅对原来分散的防卫省内组织进行统一管理。
报道称,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积极的和平主义”,2014年4月废除了战后安保政策基础之一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旨在通过扩大出口,提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但“首相摇旗呐喊”、防卫装备厅成立以来作为最大目标努力的装备品出口却持续苦战。有意见指出,背景原因是和海外的军需产业相比,日方谈判知识经验相形见绌、欠缺具体方针。
有防卫省消息人士叹息称,“无法和出口经验丰富的欧洲各国竞争”。这指的是被视为新三原则“主打案例”的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合作开发。由于安倍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关系亲密,因此曾出现对日本有利的看法。但阿博特卸任后,2016年4月入选的却是拥有高度隐形技术、提议在当地制造的法国企业。
此后,针对泰国的防空雷达和针对英国的预警机等成品装备的出口也接连失败。今年8月,日本终于与菲律宾签订了防空雷达出口合同,实现了新三原则下首批成品出口。
报道称,成品以外的出口中,日本实现了向美国企业出口PAC-2“爱国者”拦截弹零部件等4批产品,还有向菲律宾无偿转让退役教练机的案例。政府内部有意见认为,“虽然很慢,但正在积累经验”,对今后表示期待。另一方面,有装备厅职员就出口难以扩大的原因明确表示:“日本的防卫产业是面向自卫队,装备品的品种单一,无法量产且价格很贵。而欧美等的军事企业可以满足多样的需求。”
报道指出,眼下被视为有希望的是向阿联酋出口航空自卫队最新的C-2运输机,日方还公布前防卫大臣河野太郎6月乘坐飞机的场面作为宣传。此外委托民间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力争向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出口装备品。
针对以上动向,防卫省干部批评称:“临时扑向可能卖出去的东西,看不到向哪个国家推销什么装备等主体方针。”此人还表示:“虽然差不多是二手货的雷达能卖出去也不错,但本应以潜艇等大型案例为目标。在澳大利亚的失败成为了心理阴影。”
来源:参考消息网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