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0-10-21 17:30

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幻想谁先抵达?

作者:Lens





科幻世界中的2020年是这样的:机器人统治了世界,汽车在摩天大楼中飞行,火星飞船已经成功登陆。


现实中的2020年,这一切虽未发生,但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况且,今年本来就过得颇有“科幻”的味道。甚至有人调侃,如果外星人登陆地球,那今年就算圆满了。

我们的生活真的追上科幻了吗?




1975年,当科幻小说家詹姆斯·冈恩首次出版《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时,他在开篇中提到:“世界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在进入21世纪之后,冈恩补充道:“世界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但科幻小说已不在那里。”




斯坦利·库布里克和阿瑟·C.·克拉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



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幻想谁先抵达?关于这个话题,Lens与世纪文景一起,邀请科幻作家江波、科幻文学译者丁丁虫、声纳及水下机器人专家范磊一起聊聊。




@上海黄浦江畔 R SPACE




江波
科幻作家
银河奖、全球华语星云奖得主



在讨论这个主题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个问题:想象和知识哪个更重要?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很多人以此为依据,认为想要力比知识更重要,在青少年的培育当中,应该有针对想象力的一种培养,相对来说,知识反而变成一个次要的东西。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爱因斯坦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在知识普及的情况下,想象力才能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他本身的知识储备非常的丰厚,在这个前提下,这句话才有意义,因为他要达到突破点的时候,可能需要把不同的知识组合起来。






《科学与发明》(1923年8月)

如果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的话,其实知识比想象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想象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人的一种本能。在原始的狩猎过程当中,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要有这种联想的能力,这种能力到了文明社会它就变成一种想象。

这是有很强的例证的。比如说在科技文明没有发达之前,远古的时候有神话,后来有武侠、奇幻小说,大脑有输入就必然会得出结果,而在结果中,想象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很多是务实的东西,比如2+2=4,这些东西是不变的。但有很多东西是把彼此不相干的东西相互结合起来,产生一个相关性,最后达到一种想象的目的。






《银河科幻小说》(1963年10月)




所以在我看来,想象这个能力,其实并不需要强烈地去开发,而是不要抑制。如果不刻意地压制别人的想象,他可能能够得出符合他自己水平的想象的能力。但每个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这个是毋庸置言的,即便你具有爱因斯坦那样的知识储备,你也可能想象不出相对论来,是吧?

基于这种看法,我再回到这个问题: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幻想谁先抵达?




《未来世界》



在抵达未来的想象中,科幻小说肯定是占了一个主导的因素,比如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为什么能够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生物学有了发展。雪莱夫人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她从很多渠道获得了一些关于电学、解剖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未必精确,但是她把这些知识拼凑成一个故事,最后诞生出了我们说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弗兰肯斯坦的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是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包括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理性主义的发展。所以从科幻小说的发展来看,可以看到科学的突破,科幻在这个基础上也迭代出了很多不同的故事。

科学或者科技的发展给想象提供了一个基础,想象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向前一步去接触未来,这样的例子其实也蛮多的,比如说航天事业。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小说在写登陆火星,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我相信将来肯定会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象是跑在了技术科技的前面。





《奇幻与科幻杂志》(1950年12月)



但是也有很多东西,你的想象根本没有办法抵达,因为在科学没有做出突破之前,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在想象什么东西。

举个例子,关于生命起源,在海底热泉这个现象被发现之前,没有一个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会说生命是从深海底来的。为什么?想象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它没有办法脱离现实。以前人们所有关于生命起源的想象都是很虚无的,比如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人们没有办法想象出一个具体的生命起源。但是当海底热泉这个现象被发现之后,人们的脑洞就“啪”地一下被打开了。






《银河科幻小说》(1952年8月)



想象其实有一堵墙,这堵墙是不可逾越的,当科学突破没有达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你的想象是没有办法突破这堵墙。而只有当科学突破达到了这个地方,想象才能够借助于科学跳到更远的未来。

这种现象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说人类的想象,或者说是我们所了解的科幻,是一种线性的东西,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把它放大,应用到不同的场景里。另外一种,就是科技先到达的其实是一种突破性的东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丁丁虫
科幻文学译者、评论者

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著名的芝诺悖论,阿基琉斯和乌龟的故事,龟先往前爬100米,阿基琉斯在后面追,等他跑到这里的时候乌龟已经往前爬了,所以阿基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其实是一个数学的悖论,但我觉得如果用在科学和幻想的关系当中,倒是有一点意思。



200年前,玛丽·雪莱写《弗兰肯斯坦》时候并没有科幻的概念,她写的其实是惊悚小说,现在推测来看,当时写作的动机可能只是因为科学是一个很新奇的东西,所以她把人体拼凑这种科学的因素放到了恐怖小说里面去。但是整个小说想探讨的主题,可能还是关于人类如果拥有了创造生命的能力,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电影《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

这个其实是很典型的幻想的主题,各个民族都有类似关于“人是怎么来的”的神话,但放到今天来看,其实造人已经不是一个神话了,就像前几年非常著名的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当然这还不是从无到有创造一个人,但是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真的可以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硬把婴儿给拼出来。



现在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科幻小说了,比如在未来,基因定制是可实现的,有专门的公司可以帮忙定制,你想要孩子智商多高,身高多高,什么样的肤色,需求不同价格也不同。比如身高,1米7到1米8之间价格会相对便宜,但如果想要更高的孩子,又出不起这个钱怎么办?可以往孩子的基因里插入广告基因,孩子生下来之后,他会对特定的广告感到亲近,一听到相关广告,就想去买这家的商品。

但是如果将来这些变成了现实,到了那一天,科幻小说还能写什么呢?





冯内古特在在主流文学界赢得更多读者之前是一名科幻小说家,作品包括《泰坦星的海妖》等。

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多场合都被反复提及,也就是那句“世界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但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倒是觉得正因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科幻小说,或者是我们的幻想,更有自己可以去做的地方。



我们人类从有思想、有意识、有文字、有语言开始就会有幻想,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出现,但是这些幻想的话更多的只是发自于天性的,没有经过打磨,甚至我们可以说它是胡思乱想。




《登陆月球》

但随着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对世界的规则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规则运用到创作当中,当我们表达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的时候,自然会把这些规则也吸收进来,这样产生的作品会更贴近世界,也会更贴近我们人类。



所以现在的科技让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我们也期待在现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面,都比以前更拓展的科幻小说。




范磊
声纳及水下机器人专家

说到追乌龟,我想到龟兔赛跑,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他志得意满地想到终点去领奖,结果发现乌龟已经在。所以会不会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当科幻找到未来的时候,发现科学已经在那很多年了?



我们有一句话,“We are what we eat, we are what we read”,我们的吃的组成身体,我们的学习组成思想。但当我们挑食的时候会怎么样?当我们只读我们所了解的,认知越来越碎片化时候,我们是不是对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变得无所知,或者会觉得他们非常的不可接受?





《惊奇故事》(1930年4月)

知乎上有一个玩笑,“在我不懂的方向,我觉得别人说的好有道理,一旦碰到我懂的时候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专业的,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专业上,去保证各自领域的信息可靠性。

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我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信息的空间分布密度不会均匀分布的。但我相信对于科幻和科技而言,他们一定是两只手,各有不同长短的手指,有的是幻想先到,有的是科技先到。




在这场讨论中,科技与幻想谁将率先抵达未来世界,似乎难有结论。可能正如范磊所说,有些地方科技比幻想先走了一步,有些地方幻想先抵达了未来。

在那些科技先行的地方,科技让幻想有了成长的土壤,这与R汽车的理念“科技兑现想象”不谋而合。



R汽车是上汽集团中高端自主新能源品牌,同时意味着将出行生活接入5G时代的一个承诺。无论你来自哪里,渴望什么,与R互动时那种全程愉悦的体验和安心的感受,远不止一台纯电汽车的拥有感那么简单。R完美诠释创新、品味和信赖,用科技兑现每个人对未来出行的所有想象。




这一场关于科技和想象的讨论,也在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场馆举行,正是R 汽车在上海黄浦江畔的R SPACE。在这里,关于想象力的旅行仍在继续。Lens与R汽车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未来阅读:在想象力中旅行》的展览。






@上海黄浦江畔 R SPACE

展览选取了三位极具“未来感“的代表人物——“科幻小说之父” 儒勒·凡尔纳、哲学家让·波德里亚、科幻电影导演库布里克,呈现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重要作品。























展览现场照片 @上海黄浦江畔 R SPACE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3日,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到R SPACE城市异想空间,在想像力中旅行。







展览信息




展览免费开放
一起在想象力中旅行


图片来源:

《未来阅读:在想象力中旅行》展览现场图 @上海黄浦江畔R SPACE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幻想谁先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