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地头,“以菜致富”筑通衢
作者:新华网客户端来源:河北新闻网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聘市、旗县两级科技特派员600余名深入农村牧区生产一线,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十几年来,通过柔性引进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让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让美丽田野重绽芳华。(中国组织人事报)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乡村要振兴,科技是动能,让科技之光照亮地头,希望田野才有希望。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引入“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农牧业生产硕果芬芳。
乌兰察布市地处阴山北麓,夏季凉爽无高温天气,非常适合种植甘蓝、大白菜等冷凉蔬菜品种。但是,适合不一定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唯有“科技之光”赋能,才能把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成立冷凉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甘蓝新品种,组建4支专业的冷凉蔬菜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进行技术服务每年种植冷凉蔬菜超过80多万亩,成为全国三大冷凉蔬菜基地之一。由此,特色产业大起来、强起来、优起来,让当地群众走了“蔬菜致富”的通衢大道。
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需求水平提升,产业遇到发展瓶颈,十分正常。只要依靠科技之光破解,就能突破瓶颈,实现升华,走上创新路径。燕麦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品种混杂、品种退化、商品化程度不高,怎么办?引进燕麦荞麦学科带头人、与内蒙古农科院研究员等共同组成燕麦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同时,选聘的市级科技特派员、通过改善加工工艺,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燕麦产业逐渐形成引、育、繁、推、加、销、贮的产业链格局,产业瓶颈打破了,新的产业路径链条打开了,燕麦产业一片光明。
随着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日益普及与深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走来,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农药使用,提升农业绿色科技含量是必然趋势,这当然更需要“科技之光”照亮。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从源头上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自有专利成果——植物微生态制剂、抗重茬微生态制剂、生物有机肥等多种绿色防控有机制剂,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生产的安全性;创新改良微生态制剂的施用方式,种植成本明显减少。绿色提质上档次,提质量降成本,科技威力无穷。
让自己的饭碗更牢靠,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农业与科技融合,科研人员的智慧之光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阳光。科技之光照地头,农业必然蒸蒸日上。(张妍洁)
责任编辑: 张倩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